
【重温道德经,悟老子智慧】
“道教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孔教是工作姿态。每一个中国人,成功发达春风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一旦失败落魄了,便都成了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一副镇痛剂,抚慰受了创伤的中国人灵魂。”
《道德经》蕴藏着俏皮智慧的精髓,是全世界最光辉灿烂的自保阴谋哲学。老子是中国人“聪慧,渊博,才智”的代表。老子提倡谦恭,再三重复柔和、忍耐、争论之无益、柔弱的力量和低位的战术优势。他宣扬自足之道,注重以柔克刚。
《道德经》阐述老子的哲学、老子的功用论,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门,从哪一扇推入,都可见一番天地。
《道德经》第五十二章: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知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习常。
天下万物有其开始的起点,是从道中生出来的,道是万物的母体,万物是道的子体,守住道与万物的母子关系,也就可以从本质来看待万事万物,而不至于遭受危险。
对个人而言,个人也是从道中生出来的,却不一定能够感知道,这就脱离了母子的联系。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个人存在着各种杂念妄想,眼耳鼻舌身意作为感官,却不能够帮助我们去感知道。所以如果个人能够关闭杂念妄想的六门,心门也就打开了,可以来更好的感知道。否则就是被杂念妄想牵扰不息。
当个人的心门打开之后,可以有见微知著的能力,也能够守住柔弱的道来无为自然的处事。悟到本质,内心也就清清楚楚,人生也不会遭受危险,这是也就是领悟了常道。
01、守住母体?
在这一章,老子就教要守住万物的母体,也即道。万物的产生都有一个开始,是无中生有,万物从道中产生,道又会推动万物生长运行,直至衰老灭亡,又再回归于无,回归于道。守住母体,也就是从道来看万物,看万物的起源,看万物的过程,看万物的终点。
02、关闭六门?
人是道所生出来的独特生命体,有着自身独立的精神和身体系统。但人又不是完全独立,而是与外界连接着。人的感官也是帮助人来更好的与外界连接,眼耳鼻舌身意都是不同的感官。但是这些感官的连接只是表面局限的。
最根本的连接,是人与道是一个整体。个人是从道中生出来的,同时道也是从个人生出来的。个人可以与道融而为一,前提是要内心清静,没有杂念妄想。所以老子教要关闭人的杂念之门,关闭眼耳鼻舌身意,心门也就打开了。
03、内心清明?
当个人内心清明的时候,这样是与道融为一体,可以从细微之处来看事物的发展,也可以守住柔弱的道来无为处事,人生也不会有什么灾祸。内心清明,一切也都清清楚楚。
而要达到这样的状态,是需要一个修行过程的,老子说要“塞其兑,闭其门”,持续的修炼下来,可能就可以回到这种内心清静的状态。老子在十六章也讲了法门是“致虚极,守静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