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温道德经,悟老子智慧】
“道教是中国人的游戏姿态,孔教是工作姿态。每一个中国人,成功发达春风得意的时候都是孔教徒,一旦失败落魄了,便都成了道教徒。道家的自然主义是一副镇痛剂,抚慰受了创伤的中国人灵魂。”
《道德经》蕴藏着俏皮智慧的精髓,是全世界最光辉灿烂的自保阴谋哲学。老子是中国人“聪慧,渊博,才智”的代表。老子提倡谦恭,再三重复柔和、忍耐、争论之无益、柔弱的力量和低位的战术优势。他宣扬自足之道,注重以柔克刚。
《道德经》阐述老子的哲学、老子的功用论,可以直接作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全篇八十一章,如同八十一扇门,从哪一扇推入,都可见一番天地。
《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施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如果可以知晓大道,并且顺应大道,那么对于自己的所作所为会是谨慎的状态。原本大道是很平坦的,但是人却总是想去找捷径,结果总是导致阴阳失衡。阴阳失衡的情况下,朝堂混乱,田地荒芜,仓库空虚,追求华丽,喜欢动武,不求根本,享受物质。这些都只是浮于表面,却不是大道。
01、谨慎的处事?
天下是神奇的存在,万物之间的关联和作用是难以言说的。因果就是比较好的去揭示这种关联和作用的方式。个人的世界取决于自己,是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决定了生命的种种。
圣人知晓这种作用关系,所有就是会谨慎的来为人处事,可能不经意间违背了道就会伤害别人和自己。随着个人的影响力越大,违背道所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大,一国之君影响的就是全国无数的民众,所以就更应该慎之又慎。
谨慎处事也就是要能够看到相互的关联和作用影响。当内心清静的时候,会有清楚的声音告诉自己如何最好地为人处事。
02、表面的东西?
大道是万物的根本,使得万物显化出各种各样的存在形式。大道是清静无为的,但人很容易去追寻那些表面的东西,流连于自己的杂念妄想。
如果君王不求根本,可能就是使得朝廷混乱、战争不断、百姓劳苦、国库空虚。如果个人不求根本,可能就是会追求权力、财富、美色等,却不会关注精神是否富足。
03、根本的大道?
老子说大道原本很平坦,他在第四十五章也说了清静为天下正。个人能够保持清静,也就可以感受大道的指引,顺应大道前行。这个过程需要放下自己的执念妄想,而是让自己与大道合而为一,大道在指引着个人前行,也在推着个人前行。
如果可以顺应大道,个人依旧可以去获得名望、财富等,这是以正道来获取的,而且不是靠自己去追求的,而是道给予我们的。这些外在的东西都是表面的,更重要的是个人可以感受到灵魂的圆满,可能是与道合而为一的状态,了悟真相,精神富足、内心平静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