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什么?浩如烟海的千经万典究竟让我们学什么?修行的究竟之处到底需要做什么?

这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后学。学了很多部经典,各个经典的名词不同、描述不同、修习方法不同,难以找到共同点。机缘巧合之下,在微信公众号《心宇传爱》上发现了西语如斯老师的文章《我的修行悟道经历》,进而又发现了微信公众号《清风云游》中的<修心回归大道>西语如斯老师文章合集》

读了之后犹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拍案惊起,原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就是最初做一个好人,进而一步一步成长为像圣贤君子那样的极好极好的人,而方法就是反思、忏悔、纠正,一句话总结就是志向圣贤、迁善改过。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家经典都或隐或现的对入门之路有过指示。有的隐藏在经典中,不易发现;有的显明的指示,我们或却认为太简单而忽视,或认为这只是初级的、简单的教法,还有更好的、更高的、更简易的教法能让我们快速成就、解脱痛苦。总而言之,我们或未找到这个门径,或找到也不珍惜,未抓住核心,错失机会;让我们的经典学习之路充满坎坷,学习经典和方法虽多,但进步缓慢。限于学识,仅举经典中几例如下:

《源经》之0 序言

《易经》: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益卦》

《论语》: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孟子》:古之君子,过则改之——《公孙丑章句下》

《近思录》:君子乾乾不息于诚,然必惩忿窒欲,迁善改过而后至。——周敦颐《通书·乾损益动》

《近思录》:将修己,必先厚重以自持。厚重知学,德乃进而不固矣。忠信进德,惟尚友而急贤。欲胜己者亲,无如改过之不吝——张载《正蒙·乾称》

阳明先生:古之圣贤时时自见己过而改之,是以能无过,非其心果与人异也。——《寄诸弟书》

《了凡四训》: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于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天下聪明俊秀不少,所以德不加修,业不加广者,只为因循二字,耽阁一生。

何其幸也!西语如斯老师通过自己的探索的一条修行之路而明心见性,见道之后发现,各个宗教其实都在教授这个修行方法,不过多数人视而不见、忽略了这个入门门径而已。西语如斯老师在天涯社区、论坛、微博上,不厌其烦、毫无保留的分享了自己的修行方法,指导各个方面的经典实修者进行正确的修行。经过西语如斯老师和弟子的整理总结,形成了近二十万字的篇章。高玉林先生整理成篇之后,并命名为《源经》西语如斯老师与我们同时代,因此《源经》用现代语言描述出修行的方法、步骤、注意事项和成就。《源经》的修习方法,简洁、平易,与各个经典心法相得益彰。

修行的方法,就是反思、忏悔、纠正,分为有事时无事时无事时就是“三省吾身”“常思己过,或是看清并忏悔以往过恶对别人造成的伤害,对于自己前进的阻碍,对于自己内心的折磨,看清、忏悔以后力争不再犯;或是勤学经典,对标对表圣贤君子所言所为,明晰前进的方向。有事时就是面对生活的事务,在尽职尽责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不足,反思做不到、做不好的心上的原因所在,然后通过深挖根源,然后改正,这样就去掉了一个蔽覆,在此处本心或得以显现,或蔽覆更少了、更薄了,为本心显现打下基础。

虽然西语如斯老师显明的指示了修行之路,但不代表我们可以朝发夕至、快速成就,至达圣贤境界。性格、思想方面的改正,并非一次修正就能彻底更改过来,需要多次重复深挖、修正,才能更改过来。修行是反思自己、修正自己,也是是刀刃向内、自我革新,过程也是非常痛苦。修行并非一片坦途,会充满荆棘和坎坷,会有进进退退的反复过程,对于意志力是非常大的考验。但每一次的反思、忏悔、纠正之后,痛苦、纠结会去掉很大,都会充分体会格局、境界的明显提升,体会到焕然一新、垂直攀升的舒畅、痛快的感觉,类似爬上了一座山顶的豁然开朗、酣畅淋漓感觉,如果不亲自爬到山顶就根本不会体验到这种感觉。随着大的过恶、坏的习性的去除,小的、细微的过恶就逐渐暴露出来,需要一点一点去克除,就像剥洋葱一样逐层向内,坚持不懈,就能像先贤一样历经约十二年而见道。一旦见道,就能体味凤凰涅槃、化茧成蝶、鱼跃龙门、重获新生般的彻悟。

《源经》的推出,方便广大人民群众进行学习使用。这部《源经》抵得上千经万典,包含进入传统文化经典学习的密钥。无论您是有传统文化基础的,还是没有基础的,均可学习。没有基础的,按照《源经》修行也可践迹入室。有基础的,结合原先的经典基础,按照修法快速契入,在不断修习的过程中,会彻底明白原先的经典要义。从即日起,本平台将选摘《源经》的章节推出,选摘之时略有改动。

是为序。

秋水甲辰年清明于知过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