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世纪三大自然科学发现,相对论,量子力学和DNA双螺旋结构,我通过看科普文章了解其发现过程,发现那些伟大的发现就是因为科学家在很多基本的事实的基础上寻求逻辑上的自洽而揭开庐山真面目的。
我不是什么伟大的科学家,在平时的学习中,当逻辑与逻辑的相碰而产生火花时,那种兴奋的感觉无法用言语表达。
然而,我搞不懂有些人尤其是有些名人为什么不去体验逻辑碰逻辑的兴奋,非要抱着那个非逻辑而自我爽歪歪。就像猴子抱着玉米一样,本来猴子不喜欢吃玉米而更喜欢吃香蕉,有几只猴子非要放弃到手的香蕉而抱着玉米不放,人们以为它和其他猴子不一样,结果它因为死死抱着玉米不放反而成了猴群中的名猴子。
话说如今有两位名人,可能是平常的言行有点不合逻辑,被网友们用逻辑去检验他们的言行,结果弄得大家像看猴戏一样。
第一位是堂堂的北大教授孔庆东。此厮是北大毕业,逻辑性应该很强,他的书我几年前看过一些,都是些随笔杂文,写得还算不错。当然我不懂文学,不知道孔庆东教授在文学的学术方面成就几何。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孔庆东教授近来出名了,出名的原因不是其文学的学术,而是一些雷人言论。那些雷人言论又没有看到他摆事实讲道理,有些言论似乎经不起逻辑的推敲。由此我似乎悟出成名途径,要么通过逻辑碰逻辑而光芒四射,要么以泼妇骂街式的非逻辑吸引观众的眼球。北大出身的孔庆东也许觉得逻辑碰逻辑而成名的难度大,于是选择了非逻辑成名的道路。又也许成了名的感觉很爽,于是坚持沿非逻辑的道路走到底。当网友或媒体记者要用逻辑来验证他平时的言行时,有自知之明的他知道经不起检验,于是现出非逻辑的杀手锏,泼妇骂街,以几句粗话回应。
第二位是司马南。我没有看过司马南的文章和著作,不知道他是怎么成名的,就暂且不探究他是通过逻辑成名,还是非逻辑成名。但就前两天网上有一则视频,有一网民“姑娘很生气”进入司马南的讲座现场,声称是来砸场子的。不能说司马南不说无术,相信司马南平时读了不少书,不说他学富五车,但应该看过五车书。然而,读过很多书的司马南被那位“姑娘很生气”驳得理屈词穷,几次设法绕开话题都被姑娘揪住过去的话题不放。从视频上看,司马南的尴尬样,完全是平时的非逻辑所致。
通过以上两位名人的近来遭遇,所以奉劝那些想仿效孔庆东和司马南成名的人,记住一句话也许有益。
“逻辑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你反对逻辑还得要用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