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最好的习惯

有关“气血”的几则医话

有关“气血”的几则医话

【原】皮针治百病初级课程:

皮针治百病初级课程:1第一章:皮针治百病目录:1、埋针治疗作用机理   2、四步疗法 3、颈椎病  4、腰痛    5、腰间盘突出症    6、肩周炎7、臂痉挛肘关节屈伸不利       8、手臂麻木    9、腿痛     10、坐骨神经痛   11、半身不遂    12、裸关节扭伤     13、膝关节炎      14、面瘫      15、近视    16、偏头痛17、失眠     18、 鼻炎     19、三叉神经痛      20、痔疾      21、腹痛      22、感冒  更多

【原】五百五十九、气血两虚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气血两虚【治病策略】 1、“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可以导致血虚,血虚会影响到气虚。症状:面色苍白、唇舌指甲淡白、形气怯弱、精神疲倦,喜卧,脉沉细弱。用八珍汤。2、气虚:(1)肺气虚者症见短气、自汗、气怯音低,时寒时热。可兼咳嗽,易总感冒。舌质淡,脉软无力。(2)脾气虚者症见食欲不振,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平素四肢困乏,懒于言语,色萎便溏。舌淡苔薄,脉软无力。3、血虚:(1)心血虚者症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纷纷,面色少华。舌淡,脉细或结。(2)肝血虚者症见头晕目眩, 更多


有关“气血”的几则医话

有关“气血”的几则医话

有关“气血”的几则医话

有关“气血”的几则医话 气和血都是生命的载体,共同滋润身体。如果把人体比作生长植物的话,气就是阳光,血就是雨露,二者共同作用于人体,使其茁壮成长。故而,气和血是否正常,对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难经·二十二难》说:“气主煦之,血主濡之。”《黄帝内经》中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血液能否正常在脉内运行,有赖于气的推动,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如血液的运行,有赖于心气的推动,肺气的宣发布散,肝气的疏泄调节。因此,气虚则推动无力,血行迟缓;气滞则血行滞涩不畅,甚至形成血瘀;气机逆乱,则血行亦可随气的升降出入异常而逆乱。另外,人情绪的波动直接影响人体气血的变化,如果人的某种情绪经常出现,人体就会把这种情绪“固化”,而固化的结果就是气血正常运行规律被迫发生改变。 有关“气血”的几则医话
有关“气血”的几则医话 当人在气不足的时候,不能盲目单纯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或气血同补,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会把内脏烧坏;所以会补气血的,要先补血或气血同补才行。中医里补气的常见药有黄芪、人参、党参、山药等;补血的常见药有当归、制首乌、阿胶等。我们在此可以把人体比喻成正在烧水的锅,锅里的水就相当于血,开锅蒸腾起来的气就相当于人体的气。如果单纯补气,就等于锅中没水干烧,那蒸腾起来的气就是浊气了,就是火气了,这就是很多人为什么单吃黄芪或人参会上火的道理,肯定是不行的吧!锅中有水的情况下,下边再加火,就会升腾起清新的水蒸气,锅中如有东西也会煮熟,这才是正常状态,所以中医有个补血名方叫“当归补血汤”,出自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成分就是黄芪与当归两味,这叫气血双补,只有这样补,才补得进去的。通常情况下,用当归(血药)1份,黄芪(气药)5份效果最好!方中重用黄芪大补脾肺之气,以助气血生化,当归养血活血,则气旺血生,补而不滞。正符合“有形之血不能速生,无形之气所当急固”的思路。这样补出来的气血是有活力的,维系着生命体系而能润泽脏腑,生生不息。  有关“气血”的几则医话
传统中医认为,脾乃后天之本,人体的气血是由脾胃将食物转化而来。脾胃五行属土,属于中焦,承担着化生气血的重任,所以称之为“气血生化之源”。人体的气血、营养都是由脾胃将食物消化、吸收而来的。如果脾胃虚弱,摄入再多的食物也无法被人体正常吸收,影响身体健康。因此说,气血不是我们表面上的意思那么简单的,气、血在人体的运化、生成是有条件的。不是单纯吃点人参,吃点当归,吃点阿胶就能补进去的。吃的补药还有可能会形成胃肠的负担,反而会导致气血的运行不畅。按五行来说,脾胃皆属土。即使吃的再好,若脾胃不能运化,那么不但无益于健康,甚至会积累垃圾,消耗脾胃,导致疾病。可见,气化远比营养更重要。若气化不足,营养就是毒素,堆积于体内则化为各种疾病。总之,养好脾胃,则土气健旺。
土为中轴,脾主升而胃主降。土旺则轴运,自然能带动左木升而右金降,水上升而火下降。于是五脏六腑皆归于平衡,气血自然旺盛,身体自然健康无病。尤其对于大病重病患者,若要早日康复,一定要重视养脾。脾旺则气血自旺,气血旺则易于恢复健康!有关“气血”的几则医话

【原】皮针治百病初级课程:

皮针治百病初级课程:1第一章:皮针治百病目录:1、埋针治疗作用机理   2、四步疗法 3、颈椎病  4、腰痛    5、腰间盘突出症    6、肩周炎7、臂痉挛肘关节屈伸不利       8、手臂麻木    9、腿痛     10、坐骨神经痛   11、半身不遂    12、裸关节扭伤     13、膝关节炎      14、面瘫      15、近视    16、偏头痛17、失眠     18、 鼻炎     19、三叉神经痛      20、痔疾      21、腹痛      22、感冒  更多

【原】五百五十九、气血两虚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气血两虚【治病策略】 1、“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虚可以导致血虚,血虚会影响到气虚。症状:面色苍白、唇舌指甲淡白、形气怯弱、精神疲倦,喜卧,脉沉细弱。用八珍汤。2、气虚:(1)肺气虚者症见短气、自汗、气怯音低,时寒时热。可兼咳嗽,易总感冒。舌质淡,脉软无力。(2)脾气虚者症见食欲不振,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平素四肢困乏,懒于言语,色萎便溏。舌淡苔薄,脉软无力。3、血虚:(1)心血虚者症见心悸怔忡,健忘失眠,多梦纷纷,面色少华。舌淡,脉细或结。(2)肝血虚者症见头晕目眩, 更多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精选 » 有关“气血”的几则医话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