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有个昆明的培训班,于是明天会去昆明一趟,到的时间比较早,因为也打算顺道去云南中医药大学看一看。
参加培训班的原因也很简单,一个人在家学是真学不下去,还是需要那个线下学习的氛围。
那一瞬间还是会被打动,觉得认真学习其实本身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只是因为长期的应试导向,搞得反而人都被异化了。
本来是为了求知与解决问题而学习,结果后面变成了为了考试而学习。
就把学习和应试划上了等号。
然后看到一篇知乎问答分析为什么人总是会容易疲惫
确实就是这样子,很多时候学习的痛苦在于,你本就觉得学的东西没多少意义,然后因为太早的接收了太多关于未来的负面信息,导致自己觉得哪怕是学了考过了,也觉得没有多少价值。
就越学越痛苦,到后面都是一学就累,都是被迫学习的状态,也很难学好。
之前一直有一个故事是说某人考托福背几千个单词,人家把自己考托福高分之后能获得的奖学金除以单词数,发现自己背一个单词就等于赚了10美元,于是越背越开心。
就是把学习的价值和现实的反馈结合起来了。
某个朋友在背经络腧穴的时候,面对几百个穴位,人家也是换算了一下,以后自己当针灸医生,一天扎30个病人,每个病人扎10个穴位,收费按照自己所在地的一般标准来收,换算下来,一个穴位也差不多顶几十块。
于是就每天告诉自己,我背一个穴位就是一天赚几十块。
靠着这样的思路成功把所有的穴位全部背了下来。
当然学习除了这种最直接的导向,还有更多的精神导向,尤其是学习中医知识。

你总归是要学了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
之前在大学里面就发现,背书最好的地方是医院。
真的,你在学校里面,教室里面,还容易走神,觉得学这些东西有啥用。
你一到医院里面去,看到候诊区那一堆的病人,看到医院各处的人来人往,各种悲欢离合都展示在你面前,你真的有心观察的话,你会有很多感触的。
我发现在医院背书的效率远高于在学校里面。
有时在学校里面一页A4纸背一整天都还没背熟,跑到医院去,感受一下病人对于好医生的期待,不用再想东想西,赶紧学吧
反而是记东西特别快。
我认识一个学霸就喜欢坐在候诊区看看来来往往的病人,然后背点东西,学累了就去找老师跟个诊啥的。
人家医术,成绩,科研都搞得很好,秘诀就是减少胡思乱想,提升学习效率。
其实学习和做其他事情一样,都是需要正反馈的。
你如果一直都只是对着书本,一个人闷头学,自然是觉得很无聊的。
还是要给学习和现实的价值之间找到联系,要意识到学以致用才是学习的目的,有追求才会有足够的热情去学习。
也祝愿各位朋友都能不忘初心,找到自己一开始学习的心愿和期待。
让学习的过程多一些快乐,而不是只有压力。
关于陪伴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