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重庆江津西南边缘,有一处被时光遗忘的角落——塘河古镇

摄影 | 影响记

这座始建于明代的巴渝古镇,依偎在蜿蜒的塘河之畔,百年来屹立在岸边静观时光如流水一般逝去,却始终保持着那份与世无争的从容

摄影 | Sunny

塘河古镇以河为名,因水运兴镇。

作为渝、川、黔交通要冲和物资集散地,有“明清茶盐埠,自古渝川黔”的美誉。

摄影 | 海洋里的胖虎

明朝时期渔工们自发在这里修建了王爷庙,之后陆续建房成为集镇。

清朝乾隆时期趋于兴盛,古镇舟马不绝,商贾如云的繁荣景象。

摄影 | 海洋里的胖虎

塘河古镇不同于商业化古镇的喧嚣浮华,塘河古镇正在岁月的侵蚀损毁中逐渐被遗忘

但古镇却以其未经雕琢的质朴之美,为每一位造访者展开一幅活态的巴渝民俗画卷。

摄影 | 那风

如今塘河古镇内还保留着近4万平方米的明清古建筑群,主要分布为塘河古街区石龙门庄园廷重祠三大部分。

摄影 | ♥灵子

站在古镇的对岸远眺古镇,塘河古镇依山而建,沿岸连片的吊脚楼鳞次栉比,远远望去如立体迷宫。

摄影 | Sunny

开阔的江面上倒影着古镇沿岸的房屋,若遇上江面起雾,虚实结合间的塘河古镇宛若蓬莱仙岛一般仙气飘飘。

摄影 | Sunny

塘河古镇的街巷是时光铺就的诗行。

河畔码头一条蜿蜒向上的青石板阶梯串联起街道两边的房屋,又延伸出横街子、庙巷子两条小街,由三道寨门把持着。

摄影 | Sunny

主街全长600余米,宽度不过5米,青石板路面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如镜,每一步都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

摄影 | 那风

若拾级而上,映入眼帘的是奇檐斗拱、雕梁画栋的砖木房屋。

徽派建筑风格的马头墙、巴渝特色的吊脚楼藏在这重重叠叠的瓦舍间,使得这座川渝古镇带着几分江南古镇的温婉

摄影 | Maria_🎈🍬

清源宫、王爷庙、孙家祠堂等古建筑群沿着河岸错落分布,青砖黛瓦间流淌着明清建筑的韵律之美

摄影 | 那风

而街道两侧是清一色的穿斗木结构店铺,门板可拆卸的设计保留了古代“早拆晚装”的经商传统

一座能让时间停驻的江边古镇,最不该被人遗忘….

这些木板们早已在日复一日的风吹日晒中褪去了木头的颜色,显得陈旧而古朴。

摄影 | Maria_🎈🍬

如今古镇内居住的大部分都是上年纪的原住民,他们一直保持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四季三餐的日子过得平淡而充盈

摄影 | 饭饭的菜

每当细雨如烟,古镇便在这朦胧中显出一种别样的韵致。

摄影 | 饭饭的菜

青石板路湿漉漉的,泛着幽光,倒映着两旁灰褐色的木楼,像是把整个镇子都浸在了水里。

摄影 | 饭饭的菜

忍住不走进雨巷中,怕惊扰了这雨中的静谧。

坐在屋檐下安静赏雨,雨丝斜斜地穿过檐角,滴落在石阶上,发出轻微的“嗒嗒”声,倒比晴日里游人的脚步声更为清晰。

摄影 | Maria_🎈🍬

街道的深处一位撑伞的老者慢吞吞地走来,与屋檐下的老人们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

谈话的在空旷的街道上回荡,仿佛仿佛也被这细雨淋湿了,沉甸甸的。

摄影 | Maria_🎈🍬

雨中的塘河古镇,活像一幅被水洇湿的老画,色彩都化开了,轮廓也模糊了,却因此更显得真实。

摄影 | 饭饭的菜

街道上的青苔因雨水的滋润蔓延得愈发得快,人们小心翼翼地走在上面,生怕滑倒,这反倒成为静谧古街上别样的风景。

摄影 | 饭饭的菜

屋檐下避雨的小猫,眯着困倦得眼睛,蜷缩成一团显出几分与这古镇相称的淡定。

摄影 | 饭饭的菜

细雨依旧下着,不紧不慢,塘河古镇在这雨中沉默着,显出几分倦意,却也透着一种安详。

摄影 | 饭饭的菜

此刻的古镇仿佛被时光遗忘。

那些斑驳的砖墙、光滑的石板、吱呀作响的木门,都在诉说着关于塘河古镇的过往。

摄影 | ♥灵子

摄影 | Maria_🎈🍬

塘河古镇的美,不在于惊艳的景观,而在于那份未经雕琢的生活本真,在于巴渝文化与自然山水的完美融合

摄影 | ♥灵子

这里不仅是地理意义上的古镇,更是一处能让心灵栖息的诗意空间

摄影 | 影响记

古镇定位:

高铁动车:

成都东站——永川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