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湛 吉利图

丹荔锦羽呈祥瑞

在中国传统绘画的意象体系中,荔枝与鸡的搭配被称为’吉利图’,这一雅称源自中国文化独特的谐音传统。这种艺术表现手法并非简单的物象组合,而是融合了语言艺术与绘画美学的文化创造,体现了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

谐音文化在中国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初见端倪。汉字特有的同音异义特性,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表达可能。在这种文化土壤中,’鸡’与’吉’谐音,’荔’与’利’谐音,二者的结合自然构成了’吉利’的美好寓意。这种谐音象征手法在宋代以后的花鸟画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画家们通过精心的物象组合,创造出富有文化内涵的艺术语言。

荔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其果实鲜红饱满,象征着喜庆与丰饶;’荔’字谐音’利’,又暗含顺利、得益之意。而鸡在中国文化中地位崇高,被视为’五德之禽’,具有文、武、勇、仁、信的美德象征。鸡与’吉’同音,更使其成为吉祥图案中的重要元素。当二者在画作中相遇,不仅形成视觉上的和谐,更在文化寓意上相得益彰,共同构建出对美好生活的祝愿。

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流行,反映了中国绘画独特的实用美学观。传统绘画不仅追求艺术表现,更注重作品的吉祥寓意和社会功能。画家们通过精妙的构思,将美好的祝愿融入笔墨之中,使作品既可供欣赏,又可传达祝福。在节庆场合或重要时刻,这类画作往往成为传递美好心愿的媒介,体现了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从文化传承的角度看,荔枝与鸡的搭配展现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象征体系。这种通过谐音创造寓意的表现手法,是中国艺术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特征。它不仅是一种艺术技巧,更是一种文化思维方式的体现,展示了中国人善于通过联想创造意义的独特智慧。

这种艺术传统至今仍在延续,不断焕发新的生命力。在当代艺术创作中,虽然表现形式可能有所变化,但对吉祥寓意的追求依然可见。这正说明,荔枝与鸡所代表的’吉利’寓意,已经深深植根于中国人的文化心理之中,成为集体审美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绘画中的’吉利图’现象,是语言艺术与视觉艺术完美结合的典范。通过研究这一艺术表现形式,我们不仅能够理解中国绘画的独特魅力,更能深入把握中国文化中’音形义’相结合的美学特质。这种艺术传统,正是中华民族文化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卢光照 吉利图

卢光照 壬戌(1982年)作 大吉大利

贾宝珉 1995年作 吉利图

叶蓓 2017年作 吉利图

一组最吉利的花鸟画,送给您!
郭秀仪 吉利图

程十发 乙丑(1985年)作 大吉大利

齐良迟 大吉利

陈大羽 大吉利

方召麐 1996年作 大吉大利

娄师白 庚申(1980年)作 大吉大利

娄师白 1988年作 吉利图

娄师白 吉利图

娄师白 大吉利

王森然 1980年作 大吉利图

康宁 戊寅(1998年)作 大吉大利

吴悦石 王培东 大吉利图

最后,请欣赏著名画家梅若先生的视频,学画吉利图——
视频来源:寻常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