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赵磊
小知识
叶梦得(1077—1148),字少蕴,号石林居士,苏州吴县人(一说祖籍松阳),是两宋之交重要的政治家、文学家与学者。其仕途跨越神宗至高宗五朝,官至户部尚书、尚书左丞,晚年归隐湖州弁山石林谷,以藏书著述为业,代表作品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等,展现了深厚的文史造诣。尽管叶氏在文学与政治领域声名显赫,但其书法成就却长期被忽视,甚至被归为“文人余事”。

叶梦得身处北宋末至南宋初的动荡时期,其政治生涯以“明哲保身”著称。他早年因蔡京举荐入仕,但并未完全依附权臣集团,亦与元祐党人保持微妙关系,这种中立态度虽遭后世诟病,却使其在党争中得以保全。
书法创作不刻意追求技法极致,而注重自然抒怀,与宋代“尚意”书风暗合。正如其晚年退居弁山后,作品多显简淡之趣,或可视为政治压抑下的精神疏解。
宋代书法以“尚意”为内核,强调个性表达与情感流露,叶梦得的存世书迹虽少,却可窥见这一时代烙印。
叶氏书法渊源可溯至晋唐传统,尤受苏轼影响。其早年词风学苏,书法亦效仿苏轼“信手点画”之法,如《石林诗话》评诗主张“浑厚清隽”,书作中亦可见简淡中寓雄健的特质。不过,相较于苏黄米等大家,叶氏技法稍显平淡,更倾向于实用书写,如尺牍、题跋等,少有长篇巨制。
叶梦得书法在宋代未获显名,后世评价亦两极。一方面,其作品因缺乏技法突破,被归为“文人翰墨”,叶梦得在《石林燕语》中批评王安石书法“不端正”,却未意识到自身亦属此类“率意”之作;另一方面,其书风承载了南宋初年士大夫群体的精神特质——既追求个性表达,又受限于政治现实,形成一种含蓄的中和之美。明代董其昌评宋人书“以学问为字”,叶氏恰是典型,他的尺牍题跋多与学术活动交织,如校正佛经、编纂家谱等,书法成为学术生活的自然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