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我最近总是睡不着,朋友给我推荐了一种安眠药,说是效果很好,难得一觉到天亮,可是,我觉得自己有点依赖它了,担心会出问题,你觉得我该继续吃吗?”
一位中年患者在门诊时向医生问道,他看上去很困惑,虽然他已经开始意识到安眠药可能带来的风险,但一时又不舍得停用。
很多人觉得安眠药是解决失眠的“神器”,特别是那些长期被睡眠问题折磨的人,感觉安眠药能快速又简单地帮他们睡着。
然而,很多人并未意识到,长期不合理使用安眠药,特别是随便在睡前服用,可能会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医生表示,安眠药并非睡前“任性吃”的选择,长期错用,可能导致一些严重的后果,安眠药短时间用能帮人睡好觉,要是长期用或者乱用,没医生指导,那问题可就多了。
长期使用安眠药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产生依赖性,一开始,安眠药帮助解决了失眠问题,能够让患者迅速入睡,第二天醒来时精神也较为充沛。
但时间一长,药效就会变弱,患者就得慢慢加药量,才能达到原来的效果。
最终,患者可能会形成心理和生理上的依赖,必须依赖药物才能入睡,若没有服用安眠药,患者会感到焦虑、紧张,甚至在入睡时出现更严重的失眠症状。
依赖性一旦形成,患者的自我调整能力大大降低,睡眠问题不仅仅是因为生理因素,更多是因为药物改变了大脑中控制睡眠的神经通路。
安眠药通过增强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来促进睡眠,但这种机制并非是自然的睡眠过程,而是通过药物的强制作用来“强迫”大脑进入休息状态。
久而久之,大脑会习惯性地依赖药物,而不再进行自然的睡眠调节。
一旦形成依赖,患者就很难脱离药物的控制,甚至一些长期服用安眠药的患者,若突然停药,可能会出现反跳性失眠症状,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症状。
逐渐地,患者的睡眠质量越来越差,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因此,安眠药绝不是解决失眠问题的根本方法,尤其是在没有医生指导下盲目服用时,依赖性和副作用的风险极高。
长期不合理用安眠药,对大脑也不好,安眠药主要是通过作用于大脑里的神经递质,特别是γ – 氨基丁酸受体,来抑制神经活动,让人能睡着。
然而,长期使用安眠药会抑制大脑的正常活动,降低其对信息的处理和存储能力,这可能导致认知功能受损,表现为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等症状。
有些患者可能在刚开始使用安眠药时并未意识到大脑功能的变化,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会逐渐显现。
尤其是对老年人来说,长期使用安眠药,可能加速老年痴呆等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生,这是因为,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会降低大脑皮层的活跃程度。
长期影响神经元的功能,使得脑细胞无法正常运作,导致记忆力、学习能力等认知功能出现障碍。
研究发现,安眠药对老年人影响挺大的,很多老年人因为睡不好开始吃安眠药,结果长期吃下来,记忆力变差了,反应也慢了。

这对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心理健康都构成了巨大挑战,因此,对于长期依赖安眠药的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评估是否需要继续服用。
除了依赖性和大脑功能影响,长期错用安眠药还可能对身体的其他器官产生不良影响,尤其是肝脏和肾脏,安眠药作为药物,需要通过肝脏和肾脏进行代谢与排泄。
长期吃安眠药,会给肝肾这些器官增加代谢负担,容易让肝肾功能变差,肝脏是解毒的,要是长期处理这么多药物代谢的东西,肝脏就容易慢性损伤。
而肾脏则在排泄药物的过程中,容易发生损伤,特别是在长期使用高剂量安眠药的情况下,肾脏的负担会加重,增加患慢性肾病的风险。
此外,长期服用安眠药还可能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药物通过抑制大脑的神经活动,干扰了身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使得免疫系统的调节能力下降。
免疫力差的人,更容易被病毒或细菌盯上,然后就容易出更严重的健康问题。
长期使用安眠药的人群,往往容易发生体重增加、代谢紊乱等健康问题,这些问题在老年人或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中尤为突出。
对一些长期服药的患者,尤其是年纪较大,或有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患者来说,滥用安眠药不仅会加剧病情,还可能引发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并发症。
所以,安眠药不光影响睡眠,还可能带来好多潜在的健康隐患,增加慢性病的风险。安眠药在短时间里确实能改善睡眠,缓解失眠,但要是长期用错了,就会带来好多不好的影响。
依赖性变强、脑子反应变慢、肝肾负担变重,这些都是很严重的问题,不能忽视,因此,安眠药不应成为解决睡眠问题的长期依赖,尤其在没有医生指导下服用时,风险更大。
长期失眠的患者应该通过改善睡眠环境、调整作息、放松身心等自然方法来调节睡眠,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采用适合自己的治疗方式。
避免随意使用安眠药,才能更好地保护身体的健康,远离药物依赖和其他相关疾病的困扰。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若身体不适,请及时咨询专业医生。
关于安眠药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