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西走廊》
这部纪录片以编年体史诗的形式,跨越汉、三国、两晋、隋唐、蒙元、明清、民国和新中国,系统梳理了河西走廊甚至整个中国西部的历史。
它通过讲述张骞、霍去病、解忧公主等众多历史人物的故事,展现了三千年丝绸之路的兴衰。
孩子们可以从中了解到古代中国与西域的交流融合,以及河西走廊在历史上的重要战略地位,感受历史的波澜壮阔。
2.《故宫100》
故宫,这座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的宫殿,在这部纪录片中被细致解读。
它分为四部分,以每集6分钟的时长,诉说故宫100个空间的故事,把紫禁城建筑的实用价值与美学价值进行演绎。
从太和殿的威严庄重到御花园的精致典雅,孩子们能深入了解故宫的建筑特色、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体会到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
3.《跟着书本去旅行》
以中小学课本或者经典名著为线索,带领孩子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影片涉猎广泛,从追寻河西走廊、长安、苏州园林的踪影,到探寻吐鲁番、陕西民俗的痕迹;
从找寻书本里的诗词,到领略各地的美食、建筑等。
每集仅18分钟,短小精悍,适合孩子观看,能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4.《中国唱诗班》
以古诗为背景,呈现奇闻轶事、才子佳人的故事,将古诗唱成应有的曲调。
一句诗词对应一个故事,如《元日》展示明代嘉定春节的传统习俗,《相思》讲述青梅竹马的爱情故事。
孩子们能在欣赏动画的过程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加深对古诗的理解与记忆 。
5.《航拍中国》
以高空俯瞰的独特视角,呈现了中国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2个特别行政区的自然生态、人文景观、
经济社会发展面貌。从辽阔的草原到雄伟的山脉,从奔腾的江河到繁华的都市,孩子们可以跟随镜头领略祖国的壮美山河,了解不同地区的地理知识、历史文化以及生态环境,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和中国的地大物博。
6.《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中国已知植物有三万五千种,占世界植物的十分之一。
该纪录片用震撼而温暖的镜头语言,呈现了21科28种植物的生命旅程,并讲述它们如何影响世界的故事。
从雅鲁藏布江峡谷的原始森林到中国茶树最古老的源头,再到非洲中部高原地区的青蒿素,孩子们能了解植物的生长奥秘,感受植物与人类、与世界的紧密联系,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7.《此画怎讲》
该片以“古画活起来”为核心理念,通过真人演绎与动画结合的方式,让14幅传世人物画中的角色“开口说话”,用幽默风趣的现代视角解读画作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纪录片选取从五代南唐到清代中后期的14幅名画,如《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簪花仕女图》等,每集围绕一幅画展开。
片中融入大量现代梗与流行文化元素,如唐代仕女讨论学区房、果亲王直播带货、雍正帝cos洋人等,在爆笑中拉近观众与古画的距离。

同时,每集结尾会回归专业解读,介绍画作的艺术价值、历史背景及鉴赏要点,实现娱乐性与知识性的平衡。这种“考据式幽默”既保证了文化质感,又通过反差制造笑点。同时,启发孩子思考文化传承与现实意义。
8.《中国通史》
作为一部全面展现中国历史的鸿篇巨制,该片以丰富的史料和影视化手法,串联起从远古文明到近代变革的关键节点。
从“远古人类”的生存智慧到“诸子百家”的思想争鸣,从“大唐盛世”的开放包容到“明清易代”的历史转折,孩子们可以跟随镜头穿越百万年时光,直观感受朝代更迭背后的政治逻辑、经济规律与社会变迁。
片中特别注重通过历史人物的故事(如商鞅变法、郑和下西洋)传递价值判断,帮助孩子建立辩证的历史观,理解“以史为鉴”的深刻内涵。
9.《如果古建筑会说话》
古建筑是凝固的历史,更是文明的物质载体。
该系列纪录片聚焦故宫、天坛、平遥古城、苏州园林等20余处经典建筑,以拟人化的视角“讲述”它们的前世今生。
例如,通过太和殿的琉璃瓦脊兽解读古代礼制,从苏州园林的借景艺术剖析文人哲学,让孩子在欣赏斗拱飞檐之美的同时,理解古人“天人合一”的营造智慧与社会等级秩序的象征意义。
片中穿插动画演示和互动解说,适合8岁以上孩子边看边动手绘制建筑结构简图,提升历史空间想象力。
10.《典籍里的中国》
以“戏剧+纪录片”的创新形式,将《尚书》《论语》《孙子兵法》《楚辞》等经典典籍的诞生过程搬上舞台。
通过撒贝宁与历史人物的“跨时空对话”,孩子们可以看到伏生护《书》、孔子周游列国、屈原行吟泽畔等场景,直观理解“民为邦本”“天下大同”“君子之道”等文化核心理念的起源。
每集结尾的“典籍小课堂”还会提炼适合孩子的金句(如“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配合专家解读,帮助孩子将古籍智慧与现实生活联结。
11.《敦煌:生而传奇》
敦煌莫高窟是多元文化交融的结晶。
纪录片以数字技术复原壁画场景,讲述从乐尊和尚开窟到藏经洞发现的千年故事。
孩子们可以看到飞天壁画中的西域元素、经卷中的梵文翻译、供养人画像中的世俗生活,理解佛教哲学与儒家伦理在敦煌的碰撞融合。
片中“壁画里的数学”“藻井中的几何美学”等板块,还能引导孩子从科学与艺术结合的角度观察文化遗产,培养跨学科思维。
18.《如果我是一只动物》
面向低龄儿童的科普纪录片,每集5分钟。
它以儿童视角切入,通过野外实景拍摄和故事情境化手法,生动呈现52种动物从出生到成长的历程,如小天鹅学飞、袋鼠育儿等。
纪录片将动物知识与趣味结合,激发孩子对自然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初步认识动物世界。
19.《完美星球》
由BBC与央视联合出品的自然历史纪录片,以地球四大基础自然力量——火山、阳光、天气、海洋为线索,揭示自然系统如何塑造并维持生物多样性,最终在第五集聚焦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影响及修复之道。
足迹遍布六大洲31个国家,捕捉到诸多首次记录的珍贵画面:如北极狼在极地夜晚捕猎麝牛的群体协作、火焰乌贼交配时的荧光舞动、乌翅真鲨围猎鱼群的高速瞬间。
以震撼的视觉效果展现地球生态系统的精妙与脆弱。被誉为“BBC星球系列的集大成之作”,既展现了地球生态系统的精妙平衡,也引发观众对人类未来的深刻思考。
20.《生命的故事》
从动物个体视角出发,描述它们从出生到成为父母的生命历程,涵盖成长、繁殖、生存挑战等阶段。
纪录片通过细腻的镜头语言,展现动物在自然环境中面临的竞争、合作与适应,如权力争斗、配偶选择等,揭示生命延续的意义与自然界的生存法则。
点亮【赞和在看】,一起交流学习。关注公众号,精选值得你阅读的好文,终身成长,持续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