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可能都见过影视剧中经常会有读心术的桥段。

主角们眼力神通,明察秋毫,通过一些极其细微的动作、眼神甚至语气变化都可以判断对手的心理和想法,然后根据判断结果采取最利己的措施,最终往往旗开得胜。

比如《LIE TO ME》里的Lightman,大神级人物,人狠话不多,犯罪嫌疑人动一下眉毛就知道他便知道谁是真凶,嫌疑犯一声不吭他也可以透过微表情发现真相。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绝大多数“读心术”都严重缺乏科学依据。

历史上也有非常多的科学实验证实,如果仅仅靠这些微表情判断有没有说谎,出现判断误差的概率非常高!

所以大家一定要远离伪科学呀!

当然影视剧里少不了夸张的成分,一切都按照编剧和导演的设想来进行,这些开挂的行为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吗?

有些人甚至都害怕跟心理咨询师们打交道,怕被一眼看出内心的小秘密。
那么心理咨询师究竟有没有什么神奇的特异功能,能一眼看穿你的内心呢?

心理学这个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是在媒体平台上,还是畅销书的文字里,无不描述了这一学科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心理学在这些文字的描述里显得神秘而令人沉醉。

仿佛学习了心理学,就可以洞察人情冷暖、体会世间百态。

他们的文字也足够简单,几乎不费力气就可以读完,让你在若有所思中若有所悟。

当然,我们也会在某些学者口中或者某本教材里看到这样的字句:心理学是一门科学。

他们的行文通常晦涩,甚至充满了统计与数学符号,这时我们通常不会有所感悟了,要么已经睡着了,要么在想中午该吃什么。

大众对心理学的误解之一——心理学等于“读心术”。

但是很遗憾,心理学并不是读心术。

读心术,被很多人认为是一种特异功能,或者是其他超自然性质的超能力——无论如何,很多人都认为这种超能力真实存在。

耶鲁大学医学院神经学家、国际公认的科学教育家、《科学医学》杂志高级编辑史蒂文·诺韦拉对读心术嗤之以鼻。

在他看来,读心术不过就是“在谈论与对方亲身经历有关的事时,故意使用含混不清的说辞,进行大概率事件的猜测,或者将谈话对象自己透露的信息当作已知信息反馈给对方。”

一些所谓的读心术大师事前了解了参与者的身份背景,然后通过笔迹“猜”出对方的喜好、技能,让人误认为其获得了某方面的神秘力量。

无论是在小规模的人际聚会中,还是较多观众出席的登台表演场合,读心术都很受欢迎。

类似于读心术的玄学有没有作用?有。

玄学从诞生一刻起,就是为了帮助人们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人们烧香拜佛,占卜摇卦,还不是为了帮助人们寻求一个心理安慰。

从最早的巫文化诞生起,人们就学会了龟壳占卜;

但也是从那时起,人们就会推翻自己不满意的占卜情况,一直占卜到自己满意为止,说到底,就是把命运掌控在自己的手中。

但现在社会发展了几千年,人类总不能越活越回去。

为什么有人相信读心术 因为希望别人懂自己!

每个人都希望被别人懂,这个人是异性,也可能是同性。

感觉跟懂的人说话很轻松。

一个懂字,让人温暖与默契,所以我们都渴望着。

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各人自有各人的隐晦和皎洁。

很多时候我们难过苦闷,不是因为没人陪,而是因为没人懂。

(看到这段话,你是怎样的感受?是不是很受用,很有共鸣)

每一个人都希望能遇到一个懂自己的人,然后让自己可以毫无保留地打开心扉,说出自己所有的秘密,这样自己就不会孤独。

心理学:揭开不为人知的读心术,原来真的可以看不透人心|咨询师|科学|占卜

同时人人都害怕自己内心的秘密被发现,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于是大家都不敢说…..

所以,如果你能引导一个人说出来,或者你自己干脆就能直接讲出对方的秘密,这个人就会觉得你非常懂TA。

泼冷水:这世上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经历:和伴侣吐槽工作中遇到的糟心事,他却不以为意,甚至认为你小题大做。

和朋友说感情中遇到的问题,她说你矫情,只知道谈情说爱,太不现实,和父母聊婚姻观,他们不置可否,却总念叨着一个人要结了婚生了孩子才算是完整的。

似乎很难有绝对舒服的关系,哪怕最亲的人,最了解你的人,也不一定能真正懂你,这世上,其实也不存在真正的感同身受。

有人问,朋友和我观点龃龉,身边的人都不懂我,该怎么办。

因为不被理解而失落,这感觉我明白。

只是,也想说一句,这世上,本来就没有人有义务去懂你啊。

人总是喜欢被认同的。

别人和你观点不同时,你的第一反应是感到气恼,其实也挺合理的。

可仔细想想,他和你经历不同、三观不同、立场不同,对同样的问题有截然相反的理解,根本不足为奇。

以前看到过这样一段话: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处在兼容并包的思想氛围中,每个人都希望有被看见的需求的需求。

可真到了自己身上,连隔壁邻居的消费观念不同都会看不惯,回家关起门来都会评论一番。

当你遇到一个不善言辞的人,你可以找机会说:

虽然你看起来很老实、不善言辞,但是你的内心深处是非常炙热的,只是这些力量都被你藏了起来。

你非常会隐忍,即使偶尔会爆发,最后也会被你修饰得非常好,不会被人发现。

所以你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内心还很细腻,只是别人都看不到,你也不愿意给人看……

这是读心术么?

大多数时候,许多人的决策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然而,在某些特定的情况下,会失去理智。

心理学家发现,产生非理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源自一个奇特的现象,称为“自我本位偏见”。

我们都有一个脆弱的自我,它会用不同的手段来保护自己不被外面残酷的现实所侵害。

我们欺骗自己,夸赞自己举世无双,比一般人都要能干。

换句话说,你只听到你想听到的,而那些不正确的描述,就当没听到。

我们多数时候会有选择性倾听

选择性倾听。简单说,就是“只听到爱听的话”,是指倾听者对倾听到的诸多信息根据主观意愿进行筛选,只选择特定部分的信息而忽略或无视其他信息的现象。

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自我保护机制。

在这种机制下,我们会神奇地只截取部分喜欢的信息,情绪化地作出决定或选定立场;一旦有与我们立场相悖的信息出现,我们就会进行防御甚至攻击。

心理学是一门系统严谨的科学,对我而言,她最迷人之处在于对复杂人性的抽丝剥茧,以及,直面冰冷的命运撞击下,人的温暖和柔软。

所学至今,开始慢慢体察“众生皆苦”,学着去接纳生命中的遗憾和不安,希望能成为一个温柔的人。

很多人觉得心理学很无聊,不像一门看得见的技术,对此抱有怀疑的态度。

其实心理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太多了,小到去菜市场跟菜商砍价,大到各种经济活动,心理学能够助你一臂之力!

我们的微信公众号:小贤心理

作者简介:贤弘老师

心理咨询师、塔罗牌占卜师、行星能量颂钵疗愈师,自由码字人,培训师。

陋室倾听人冷暖,情卷情舒皆是缘。

红尘来去散无痕,烹煮文字疗人心。

我遇见你,然后遇见我自己,命运如刀,让我和你,一起领教。——实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