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地方在经济腾飞的同时,生态环境却付出了沉重代价。但我坚信,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并非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南海九江下西社区,下西第一党支部书记、上海经济社社长关东权,凭借其独特魅力成为备受瞩目的“网红书记”。

这位拥有30多年养鱼经验的“土专家”,不仅带领村民为传统渔业注入新活力,更让沉寂多年的桑蚕文化在生态治理的沃土中“破茧重生”,成功探索出一条“生态打底、文化赋能、经济增收”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关东权

鱼塘边的“破局者:”为传统渔业装上“科技引擎”

“我们村无须意打造公园,它本身就是一座天然的大公园。白鹅嬉戏、鱼儿浅游的生态画卷,吸引着游客纷至沓来。”漫步在上海经济社的村道上,关东权望着身旁绿水静流的河涌、干净整洁的村巷,满心自豪。

上海经济社风景如画。

作为上海经济社社长,关东权在村里拥有极高威望,这源于他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卓越成就。他组织村里鱼塘承包户成立大尚海渔业公司,推动传统水产养殖从散户经营迈向集约化发展。2016年他当选社长时,经济社年租金仅60余万元,村民人均分红1000多元;如今,分红增至2000多元,集体经济实现翻倍增长。

由旧蚕房改造而成的大尚海渔业孵化基地,是黑鱼的孵化基地。关东权形象地将其称为“黑鱼的婚房”。走进孵化基地,打开盖子,一个个格子里,住着即将产卵的黑鱼。凭借30多年的育苗经验,关东权主动向返乡青年传授鱼苗孵化技术。他在加州鲈鱼苗培育上攻克多项难题,积极应对市场变化,规划渔业发展方向。他介绍道:“如今的养鱼主力是80后、90后,他们懂技术、会上网,为我们解决了许多鱼病问题。”团队中有3名大学生发挥专业优势,其中一位海洋大学毕业生通过网络对接全球鱼苗客户,为公司开辟海外市场。目前,大尚海渔业已形成“选种—育苗—养殖—销售”全产业链,养殖户平均收益较传统模式提高10%。

乡村代言人 | 生态与经济齐飞,他把乡村打造为“现实版世外桃源”

如今,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希望加入团队,关东权正筹划成立分公司。站在鱼塘边,耳边传来增氧机隆隆的声音,他坚定地表示:“许多地方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破坏了生态环境,但我不愿意走这样的老路。我既要发展经济,也要守护好生态环境。”

蚕房里的“守艺人”:让传统桑蚕文化成为“网红新宠”

2019年,在下西社区党委书记张仕成的推动下,关东权决定将弃蚕房改造为桑蚕文化体验馆,这一决定源于他对传统农耕文明的坚守。“桑基鱼塘是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生态,绝不能让它在工业化浪潮中消失。”如今,桑蚕文化体验馆已成为九江乃至周边城市青少年培育项目的重要参观点,每年吸引数十批学生前来研学。每次研学活动,关东权都会热心地化身志愿讲解员,手把手传授桑蚕养殖知识,让青少年深入了解传统桑蚕文化。

旧蚕房改造成的桑蚕文化体验馆,成为网红打卡点。

桑蚕文化体验馆开放至今,关东权也经历了养蚕从挫折到成功的历程。他回忆道:“刚开始养蚕时,我们从网上购买桑叶,六七块钱一斤的桑叶,不仅成本高,而且收到时叶子发黄,毫无营养,蚕养到二龄三龄就死掉了。”经过总结经验,他们意识到养蚕的关键在于优质的桑叶。于是,他们开始在村里种植桑树。关东权说:“上海经济社是纯农业的经济社,这里除了鱼塘还是鱼塘。这几年推进乡村振兴后,村民不再乱扔垃圾,村里环境变好了,天蓝了,水清了,种出来的桑叶,蚕吃了长得又肥又靓。”他自豪地表示:“现在游客看到的每一枚蚕茧,都是生态改善的直接证明。”

关东权介绍蚕的生长历程。

为了扩大文化影响力,关东权通过微信视频号发布桑蚕养殖短视频,成为当地有名的“网红书记”。他的视频不仅吸引了广东卫视《老广的味道》剧组实地拍摄,还吸引了加拿大一个团队专程过来拍摄蚕桑文化纪录片,使桑蚕文化体验馆成为九江镇乡村文旅的重要节点。

截至目前,上海经济社已有10余名村民返乡创业,其中5名党员、3名大学生,平均年龄37岁。关东权常说:“乡村振兴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要让年轻人看到希望,让老传统焕发新生。”从鱼塘到蚕房,他用30多年的实干,在岭南水乡绘就了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共生画卷。

村内形成一幅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共生画卷。

文字、图片、视频|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黎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