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9 09:53·明清家具研习社

| 明清家具研习社 |

可曲,可直,可稳固,可美饰。

枨(chéng),音同成。《说文通训定身》中记载:“枨,与樘同,柱也。”

在古代,枨多竖于古时门两旁,以防车过触门。

在古典家具中,引申出新的含义,它作为家具中加强形体牢固又兼具装饰之用的“木柱”,一般指除大边、抹头之外起支撑作用的小木条。

作为家具中的主要构件,枨一般水平安装于桌、案、凳、椅的腿足之间,用以加强腿足间的联结,以稳定整体结构。

单独出现的枨称之“单枨”;两根一同出现的则为“双枨”,后者常见于案类家具的侧面。

单枨

双枨

枨的造型丰富,且部分“枨”有专门谓称,平直无花样的就叫直枨,其他常见的有罗锅枨、霸王枨、管脚枨以及裹腿枨等

直枨

直枨,平而直的枨子。

隋唐时期,高型家具在我国已经普及,特别是到了宋代,框架式结构取代箱板式结构成为家具造型的主流,而框架间的拉枨也有了发展和演变的空间,便出现了最早的直枨。

此器为一件壸门式直枨条桌,在大边安单直枨,抹边安双直枨,属于宋代传统形制。随着榫卯技法在明末兴起,大边只安直枨的做法几已消失。

但直枨并没有完全消失在明清家具的大边之下,而是通过矮老、卡子花、角牙等构件,加强与大边、牙板和腿子的联结。

清代黄花梨素工八仙桌,直枨加矮老

清代红木四面平条桌,加黄杨木卡子花,加角牙

罗锅枨

罗锅枨,是一种中间部位向上凸起的曲形横枨,形似罗锅桥而得名。而又因其形若桥梁,故而有南方匠师称其为“桥梁档”。

黄花梨有束腰内翻马蹄罗锅枨杌凳

黄花梨罗锅枨马蹄腿八仙桌

造型简练,中间高拱呈斜坡状,不见分明的棱线,弧度流畅自然。

这种做法看似简单,实则将曲与直完全拿捏,打破了直枨平直呆板的格式,将曲直的线条美发挥到极致,简素却不乏味,隽秀而灵动,增添变化之美感。

黄花梨罗锅枨拦水线半桌

红木罗锅枨双矮栳条桌

罗锅枨除了能够加固结构之外,亦能加大枨下的空间,从而给予使用者的腿部以舒适的体验。

罗锅枨形象最早见于山西洪洞县水神庙壁画《渔民售鱼图》中,内置有一长方形高桌,面下双枨为罗锅枨式。

元代壁画 《渔民售鱼图》

且其造型成熟婉转,可见当时匠人运用罗锅枨的娴熟程度,侧面说明罗锅枨已经发展了相当长的时间。

至明清两代,罗锅枨这一构件就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桌式家具之中,且出现一种顶牙式高拱罗锅枨,其力学强度甚佳,在家具中颇为流行。

黄花梨有束腰罗锅枨半桌

黄花梨一腿三牙高罗锅枨八仙桌

罗锅枨既可单独出现在家具中,亦常与矮佬或卡子花搭配使用。矮佬或卡子花一般成组使用,多以两只一组,长边两组,短边一组。

简素者仅以造型取胜,较为考究者则另于牙板施加雕饰,以增几分精致意味。

黄花梨有束腰罗锅枨半桌

紫檀劈料裹腿罗锅枨矮栳八仙桌

霸王枨

霸王枨,是一种连接桌面与腿足的结构部件,不用另外施加横枨,便可承托起面板与腿足,寓有“举臂擎天”之意,主要见于低束腰的长桌、方凳或方几等家具中。

紫檀霸王枨马蹄腿半桌

黄花黎带束腰霸王枨半桌

其体量小巧,为曲形短材,形式与托角牙条相似。于桌下纵向从桌腿内角向上弯曲,延伸固定至桌面下的穿带上。

具体的安装方法为:其上端与桌面底板下的穿带相接,用销钉固定,下端与腿足相接(位置在本来应放横枨处的里侧)。

细辨家具中的“枨”

枨子下端的榫头为半个银锭形,腿足上的榫眼是下大上小。装配时,将霸王枨的榫头从腿足上榫眼插入,向上一拉,便勾挂住了,再用木楔将霸王枨固定住。

霸王枨通过精巧坚实的卯榫将腿足和桌面牢固连接,使桌面承重直接分递到腿足。

又因其隐于桌面以下与腿足之间最不占空间的内斜角,所用空间最小,使得面下空间宽敞,使用者活动不受限制。

同时,霸王枨凭借简练、朴实无华的造型,也显示出典雅、文静的自然美。

黄花梨有束腰马蹄足霸王枨条桌

黄花梨四面平霸王枨书桌

霸王枨是实用性与装饰性的高度统一,明式家具中造型隽秀简练者,往往可见霸王枨的存在。

紫檀螭纹霸王枨三弯腿香几

紫檀霸王枨马蹄腿拐子纹条桌

管脚枨

管脚枨,即安装在椅、凳、几四条腿间的枨,安装位置靠近足端,主要用于增加家具腿部的牢固性。

黄花梨苍龙教子独板南官帽椅

其与腿足一般采用明榫相接,并出头少许。从视觉效果上来看,能使家具的整体结构看上去更为和谐。

而从局部来看,管脚枨的设置,则表现出了传统造物“有”与“无”的空间。

黄花梨券口圈椅

各个家具管脚枨的安装方式略有不同,有在同一水平面上安装的;有的则错开榫卯位置不在同一水平面上安装,或为两侧横枨较高,前后两根较低。

同一高度的管脚枨

有一种固定样式的管脚枨,前面的横枨安装位置最低,两侧的横枨略高,后面的横枨最高,名曰“步步高”管脚枨,有“步步高升”的吉祥寓意,将古代学子的求仕愿望婉转地藏于构件之中。

黄花梨四出头官帽椅

黄花梨雕夔龙纹南官帽椅

管脚枨的造型一般为两种,直枨式与罗锅枨式。明式家具的管脚枨多为直枨,而清中期以后的管脚枨常为罗锅枨式,晚期的苏式家具更是流行这种做法。

可以说,管脚枨的造型可作为区分明式和清式家具的方法之一。

裹腿枨

裹腿枨,又名“裹脚枨”,也是横、竖材“丁”字形结合的一种,多用在圆腿的家具上。

裹腿枨是桌、椅、榻等家具为仿竹藤家具的装饰风格而采用的一种异形横枨,且为圆包圆造型的决定因素。

黄花梨圆包圆裹腿双圈卡子花方桌

红木圆包圆鱼门洞方凳

从外观来看,横枨将朝外的棱角倒去,做成圆弧面,两根横枨在转角处相交,四面交圈,横枨表面高出腿足,形成外部包裹住腿足的视觉效果,“裹腿枨”便是因此得名。

黄花梨圆包圆裹腿带卡子花大禅凳

紫檀嵌绿石劈料裹腿透雕螭龙纹方凳

具体做法为:腿足与横枨交接的一小段须削圆成方,以便嵌纳枨子。枨子尽端外皮切成45°角,与相邻的一根格角相交,裹皮留榫,纳入腿足上的榫眼。榫子有的格角相抵,有的一长一短。

此外,还有十字枨、米字枨等等,尽管这些“枨”样式各异,各具其韵,其本质皆为支撑构件,在家具骨架构成中均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尤值重视。

方凳上的十字枨

紫檀竹节工六足折叠画缸架上的米字枨

枨作为明清家具的核心构件,通过榫卯工艺与腿足、牙板等部件结合,形成“框架式结构”,是中国传统家具“无钉化”工艺的典型代表。

其设计融合力学、美学与文化寓意,体现了“结构即装饰”的造物理念,是中国传统木工智慧的缩影。

明代黄花梨罗锅枨马蹄腿八仙桌

清早期黄花梨镶瘿木面束腰霸王枨马蹄腿画桌

清代紫檀镶云石圆包圆双圈卡子花条桌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