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计谋,常人第一时间往往会想起历史上的各种阴谋诡计。 不过阴谋诡计是有破解之法的,敌人一旦破解诡计甚至能够反制。

从古至今,真正善于玩弄计谋的人都非常追求阳谋。 所谓阳谋,本意是指光明正大、直接公开目的,但敌人却不得不“中计”的计谋,因此阳谋无解。

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在我国历史上的三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简直无解! 一、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的典故出自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

公元前354年,魏国的强军围困了赵国首都邯郸,赵王向齐王求救。 齐国以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帮助赵国。

孙膑认为魏国全力攻打赵国,自己的首都汴梁必然空虚,因此此时若是去攻打汴梁必然能够攻下。 魏军主帅庞涓只能率军回援,结果在回援的路上被齐军埋伏,双方交战于桂陵。

我国历史上的“三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也不得不“跳”

魏军因为长途跋涉人困马乏,在交战中被打得溃不成军。 二、推恩令 推恩令的典故出自汉武帝削藩,这算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知名的阳谋了。

汉武帝想要削弱藩王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推出了推恩令。 贵族阶级的爵位和财产改为由他所有的儿子继承。

由此,贵族阶级除了长子,无不支持推恩令,因为这让他们获得了更大的利益。 汉朝的藩王不断分化,最终到一个藩王的封地仅几个县的面积,彻底失去和中央对抗的能力。

三、《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阳谋,且和我们现代人息息相关。 它的诞生背景是全面抗战初期,当时日军大军渡海而来,很快就攻陷了我国沿海的很多重要城市。

毛主席在1938年出版了《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详细阐述了中国和日本当时社会的基本情况,并很有预见性地提出了这场战争拖得越久对日本越不利,因为这会使日本在自身内部的经济问题中走向崩溃。

互动问题: 1. 你认为在现实生活中,阳谋和阴谋哪一个更有利于社会稳定? 2. 如果你是古代的君主,你会选择使用阳谋还是阴谋来巩固政权? 金句:计谋之道,光明正大,方能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