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城魏氏老三房重修家谱图序 
                                                                  
      家之有谱,犹国之有史。所载不惟治者兴者笔之,于书即乱者衰者亦不缺焉。后之人居今稽古其所以知世系传流者,无不详且备也。家谱亦然。粤稽我魏氏系出毕公高之后,祖居山西平阳府义城县高河桥钜鹿村。迨至前明有讳贵者因官御林军,随肃藩王来兰后,遂职归农,爰居于什川堡,此即我魏氏始迁祖也。
      贵祖生子二人,长曰苏格,次曰旦旦,且苏格生子五人,移居靖远。至今湾子魏家台等处,即其裔也。旦旦亦生子五人,长曰演,次曰表,三曰茂,四曰喜,五曰清,遂分为五房分。而五房各联宗派,长房宗派曰友成孟思一时长相荣华富贵学致礼乐文章。二房宗派曰……三房宗派曰茂朝永榜嘉懋正增存序连兴。外复联宗派贤著列邦晋域贻谋远大,山骏金城,槐河树泽绵昌。四房宗派……五房宗派……惟我三房自我榜祖率其支属渡河相地,迁居喇牌,此即我三房再迁祖也。初我榜祖昆仲三人,伯宦祖迁居大山,榜祖为次,再次科祖自少外出失考。至今世阅两朝,十数余传,其间名人迭出,家乘数修,本支源流披图了如指掌,无容复赘。迨同治乙丑年丙寅羊,逆之变,继以制兵之乱,干戈扰攘,薪贵米珠,于是阖族人众罹于兵火者关,困于饥饿者又半。至于流离逃散指不胜屈数。年来骸骨暴露,丁口寥落,若不急修谱乘,广搜修志使再数传以后。将欲知某之系出某人,某之支系某氏,不且茫然莫辨乎。独是军书旁午之秋,水旱频仍,人各顾不遑。又谁能杰然独出,视为己任者爰有族正兴烈,户首贤弟首事兴汉让兴仁兴成兴隆贤林贤杰等,念一脉之相传。恐先泽之或于是邀予及户族人等商修家谱,本继绝举废之义。将年来作古被害流离诸人编载详记,后之览者按谱而稽,自能寻流溯源,支派分明,不致叹河汉之靡涯也,是为序。

大清同治九年岁次庚午周正月吉日十三世孙贤友敬序并书




去皋兰读《宝水》(1)

去皋兰读《宝水》(2)

去皋兰读《宝水》(3)

去皋兰读《宝水》(4)

第四届魏振皆书法临帖展暨书法笔会在皋兰举行

文山寻谱(1)

文山寻谱(2)

文山寻谱(3)

文山寻谱(4)

所幸

什川古梨园

续访梨花

小院又响鼓子声 书田香里有真情

习习等名作家走进什川中学播撒书香

南行散记

南行散记(2)

什川正走向世界(1)中国梨园的魅力

什川走向世界(2)黄河岸上梨苑花光

半条被子的故事(上)

半条被子的故事(下)

皋兰软儿梨成功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联合国粮农组织专家组赴甘肃皋兰考察古梨园

兰州鼓子艺人大聚会  黄河之畔梨园雅韵赞什川

金城魏氏川五房三房家谱编审会在什川举行

【兰州民间故事】尕娃爷造飞机——光就没家把

什川农家乐美食推介:小院里烤全羊

什川农家乐美食推介:碧海蓝天老母鸡炖汤

《什川梨园序》

下河里 我曾经的家

钱儿在苓柏树上呢….

魏家庄魏氏清明立碑祭祀仪式在皋兰举行

家族研究会该怎么办?(1)

家族文化研究会该怎么办?(2)兼听则明

文山寻谱(5)

家族文化研究会该怎么办?(3)德高望重

树亭立德 什川卫氏红崖沟祭祀先祖

和苏义秀《清明祭祖》诗

什川吊桥绽新容,大坡头路面铺修完工

尘埃掩埋不住的思念

金城魏氏(1)以德为本

金城魏氏(2)文化先行

金城魏氏(3)古镇风雅

什川网红桥呼之欲出

皋兰“梨韵水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按下“快进键”

党报报道什川山村第一书记——尕年轻尽显大担当

看看新铺设的什川柏油路 红黄蓝交通标线流畅醒目

建议什川隍城渠恢复四辆车渠原名

兰州什川黄河大桥项目首对斜拉索顺利安装完成

春雪里的什川美景

扎笤帚

什川中国农民第一桥赋

什川景区景点源考

什川古梨园申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农业部专家莅临考察

【魏孔连画乡土】丰收

【魏孔连画乡土】推磨

【魏孔连画乡土】耧种

【魏孔连的连环画】什川风俗

【魏孔连的连环画】金色记忆

●兰州非物质文化(连环画)

●元宵节 梨园社火闹新春

●什川鼓子传习所参加兰州庙会演出

非遗传承中 赓续文化魂

上车和车上

●什字里

●什川与海壕

●故乡在盆中

●丢失的摇船曲——十道河

“什川灯火”照亮幸福路

●我和AI写兰州《软儿梨赋》

●什川童话(1)中微子

●什川童话(2)低处的村庄

●什川童话(3)大水盆地

●什川童话(4)鲁班造桥

●什川童话(5)女人和小狗

●什川童话(6)活着的鲁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