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6年,法军在杜埃(Douai)对格里博瓦尔(Gribeauval)体系的火炮做过炮管寿命试验——对于皮实的滑膛炮而言,当时的人们一般认为,一门炮多次射击后内径扩大5%,就说明寿命到头了。

首先参与试验的是上图C对应的5门4磅加农炮(口径84.0毫米),前4门分别名为达那厄(Danaé,1786年铸造)、若内(Jones,1786年铸造)、狂烈(La Fougueuse,1779年铸造)、小精灵(La Follette,1780年铸造),均使用2千克实心铁弹和0.73千克装药的普通配置,此外还有1门4磅炮名为灵巧(L’Habile),则要进行减装药的实心弹跳弹射击测试。

结果在“受热程度远超战时最高温度”极限速射测试里,达那厄、若内、狂烈各自在11轮射击中打出3000发,小精灵则在10轮射击中打出2500发,灵巧仅进行了596次跳弹射击,但炮膛变形程度最为严重,说明跳弹射击对炮膛伤害大大超过直来直去的打法。

炮名

锡铜比例

射击次数

内径扩张(点)

内径扩张(毫米)

达那厄

9.3
3000
18
3.4

若内

8.3
3000
19
3.6

狂烈

威力弱但寿命长:奥地利炮兵的自豪感
11
3000
15
2.8

小精灵

11
2500
16
3.0

灵巧

11
596
24
4.5

经判定,若内、小精灵在射击1750发后炮膛扩张、残留物堆积导致无法正常使用,达那厄、狂烈则在射击1950发后无法正常使用。

也就是说,对法军而言,这4门4磅炮测出来使用实心弹时的炮管寿命大约是1750~1950发,如果在节奏没那么快、温度没那么高的实战当中,寿命还会长很多。

奥地利军队后来也做过类似的试验,在1833~1837年的时间跨度里测试其新铸6磅青铜炮(口径94.6毫米)的身管寿命,结果发现实心弹射击5404发且霰弹射击208发后,身管才最终出现严重的胀膛现象,由此判定不适合用于野战,此时内径平均扩张23点(4.2毫米),最大扩张34点(6.2毫米)。

《奥地利皇家与王家炮兵军官手册》(Handbuch für k.k. österreichische Artillerie-Offiziere)作者斯莫拉对此沾沾自喜,拿奥军这种慢条斯理的测试和法军在杜埃的试验(他当然没有说法军是如何极限测试)作比较,认为奥军火炮使用寿命十分优异,几乎长达法军同类的两倍,其原因乃是奥地利火炮管长较短、游隙较大,炮手又装药节制,然而,这以年计算的漫长测试节奏难道不是更重要的因素吗?

当然,身管短、游隙大、装药节制的确也是事实——随之而来的代价便是威力较弱。

奥军6磅炮在发射2.8千克实心弹时,装药仅有0.84千克。

共和九年体系里的法军6磅炮,是0.98千克的装药发射3千克重实心弹,的确略多一些,格里博瓦尔体系里的法军4磅炮,更是拿0.73千克装药发射2千克实心弹……

接下来参与杜埃试验的是4门8磅加农炮(口径106.0毫米),进行了18轮极限测试射击,各自射弹3000发,测出来发射实心弹时的炮管寿命大约是2300~3000发。

其实,法军1785年在斯特拉斯堡也做过一次类似试验,大约是节奏放得比较慢的缘故,参与试验的4磅炮和8磅炮均顺利通过了5000发实心弹射击测试。

最后则是4门12磅加农炮(口径121.3毫米),2门使用标准铜锡配比的12磅炮测出在14轮射击发射2400发后仍可使用,2门使用100份铜对5.4份锡配比的对照组则仅射击916发即无法正常使用。

总而言之,身管较长、游隙较小、装药较多这三个因素的确对法军火炮的使用寿命有影响,极限射击测试更让相关数据看起来多少不大好看,但奥地利人的乐观情绪中也着实浮现出太过旺盛的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