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
患者信息:
性别:女
主诉:
家长代诉患儿近段时间出现夜间磨牙症状,睡眠中牙齿研磨声明显,常影响同睡者休息。同时,患儿偶感胃肠不适,自述腹部隐隐作痛,口气较重,日常与孩子近距离接触时能明显闻到异味,且大便不畅,多日一行,大便干结难下。
四诊合参及其他体征
舌象:舌质红,舌面上红点散在分布,提示体内有热象。舌苔少许黄腻,表明湿浊与热邪相互交结。舌中凹陷,对应脾胃在舌象的反射区域,提示脾虚之象。
其他体征:腹部触诊时,可发现患儿腹部微微胀满,轻按有不适感,但无明显压痛。观察患儿面色,略显发黄,且精神状态稍显萎靡,与同龄儿童相比,活动量减少,玩耍时容易疲倦。
中医辨证分析:
脾虚:患儿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加之喂养不当等因素,导致脾气虚弱。脾失健运,无法正常运化水谷和水湿,水湿内停,聚而成浊。
胃强:胃有积热,腐熟水谷功能亢进,虽食欲尚可,但所食之物未能完全被脾运化吸收,反而进一步加重脾胃负担,形成脾虚胃强的病理状态。
湿浊郁而化热:停滞的水湿日久郁积,逐渐化热,湿热之邪上蒸于口,导致口气较重;影响肠道传导功能,致使大便不畅;扰动心神,进而引发夜间磨牙。
治法:
清热化湿:清除体内的湿热之邪,使体内气机恢复通畅。
外治方案:
1.揉腋窝:肝有邪,其气聚于两腋,调胃先调肝,所以先把腋窝疏通开很重要。
2.推肋骨缝:推肋骨缝可疏肝利胆,调节气机。肝属木,脾属土,木能克土,通过疏肝理气,可间接调节脾胃功能。
3.搓八髎:八髎穴位于腰骶部,此处是人体阳气汇聚之处。搓八髎可温补肾阳,增强肾脏对水液的蒸腾气化作用,促进水湿代谢,从而辅助脾胃运化水湿。此外还有引火归元之功效。
内庭穴:为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具有清胃泻火、理气止痛的功效。按揉内庭穴可有效清除胃热,缓解因胃热引起的口气重、大便干结等症状。
阴陵泉:是足太阴脾经的合穴,能健脾利湿、通利三焦。按压阴陵泉可增强脾的运化功能,促进水湿排泄,改善患儿脾虚湿盛的状况。
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有健脾和胃、益气摄血的作用。按摩隐白穴有助于提升脾气,增强脾的统摄能力,对脾虚导致的各种症状有调理作用。
治疗机制解析:
整体调节:揉腋窝、推肋骨缝通过调节肝经气血,疏肝理气,使全身气机通畅,为脾胃正常运化创造良好的内环境。搓八髎温补肾阳,肾为先天之本,肾阳充足可助力脾胃运化,促进水湿代谢。
穴位针对性调理:内庭穴清胃热,从根源上解决胃强的问题;阴陵泉健脾利湿,改善脾虚湿盛的病理状态;隐白穴提升脾气,增强脾的运化功能。这三个穴位协同作用,从脾胃的不同病理环节进行调理,实现健脾和胃、清热化湿的治疗目的。
疗效反馈:
两周后,患儿家长高兴地反馈,患儿夜间磨牙症状已完全消失,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同睡者不再受磨牙声干扰。口臭现象也已消失,口气恢复清新。大便恢复正常,每日一次,质地松软,排便顺畅。再次观察患儿舌象正常,黄腻苔基本消退。
聊天记录如下: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