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齿轮儿 审核丨菜包

排版丨鹿九

“ 我有一个从没见过面的青梅竹马。从未见过她的脸,没有听过她的声音,也没有触碰过她的身体。尽管如此,她那可爱的容颜,那柔软的音色,那温暖的手掌,早已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

在文章的开始,我想向你推荐一部轻文学小说,三秋槌写的《义忆》。

这是个立意并不高尚的故事,主人公为了忘却童年的痛苦,在契机下投入了另一段虚假的记忆中。于是,这片刻的、架空的甜蜜,掩埋了他心中伏延千里的孤独。

(全文只有十万字出头,

刚好够熬过一个难眠的夜)

而我之所以提到这本小说,是因为书中的部分情节,某种意义上在现实中大范围地发生了。

一位法国小伙拍动了VRchat中的翅膀,形成了席卷全球的沉默浪潮。

这是一段二十多秒的短视频,名为lapwing(田凫)的虚拟角色在机师hash的操控下,摆出了各种可爱又搞怪的小表情。

没有台词,没有剧情,只有一个个甚至算不上互动的小展示,和着破碎又飘渺的Lo-fi音乐,就构成了一场温馨但忧郁的短暂美梦。

视频最早发布在hash本人的油管频道和推特,本来是为了展示自制的Ko-fi动捕插件,不想却因此出圈,在各个平台上收获了千万人级别的关注。

假如你看视频get不到她(他?)爆火的原因,也许可以看看下面的评论,网友半开玩笑半感叹地称其为:赛博亡妻。

有人看完后觉得,这段视频好像给了他们一段不曾存在过的记忆。那段记忆里有个古灵精怪的她,她与自己共同过着宁静淡泊的日子,一如汩汩溪流中反射的阳光那样温柔和煦。

这些说法引起了无数网友的共鸣,似乎每个人都能从这二十多秒里看到令人怀念的印象。主角是想象中的自己和“她”,在一段又一段场景中相厮相伴,组成了一场爱与温馨的走马灯

——尽管其中绝大部分内容都只是幻想。

这很难不让人进一步思考:以互联网视角看,lapwing的皮套算不上精致;用艺术角度来看,视频本身也没什么亮点。那她到底是哪来的魅力,能让这么多网友自己为自己构建无限月读?

我想,这个所谓的“魅力点”可能正是源于平凡。那充满瑕疵、却近在咫尺的平凡,那远离甚嚣尘上、令人心安的平凡。

相较于其他稀奇古怪的VRchat皮套,lapwing的正经模样在标签为王的互联网上,显得如此普通而泯然众人。她的皮套本身并不出众,什么别致的特征也没有,如果放在需要快速给观众记忆点的环境中,竞争力恐怕会相当低。

但在引人共鸣这个方面,朴素的lapwing反而比其他花里胡哨的皮套让人更安心,更有下意识的归属感。

(这款皮套两年前就上架了,

但除了hash以外基本没有出圈过)

快切的剪辑方法和空灵渺远的背景音,给整个视频带来了一种如回忆掠影般的梦核感。

哪怕是晃来晃去的运镜和并不讲究的背景,也平添了一份“第一人称”的感觉。仿佛你和自己的女友打闹嬉笑时,拿出手机录下了她的娇憨模样。

(哈哈,但我没有女友)

当然,最大的功臣还得是hash本人。这个法国小哥在动捕插件领域早已小有名气,之前在各个平台发布了相当多的交流展示。

(此为hash在红迪VRchat区的发帖)

这次他制作的动捕插件同样给劲。hash套皮时娇俏的动作和细微的小表情,让lapwing的神态直接“活”了起来,这才是视频勾人心魄的真正原因。

(比如最后一秒的小表情,不少人为了

这张温柔的笑靥反复观看)

种种要素叠加在一起,便聚合成了网友们对这段视频的感想:好像与她一起经历过很多,又好像从未见过。

VRchat里的朴素皮套,见证了年轻人们最狂野的性幻想

在油管视频的评论区里,有个哥们说的很有意思:

但一个连设定都不存在的赛博小姑娘,哪来摧神毁志一般的杀伤力?也许我们只是希望找个暂时的温柔乡;也许我们只是透过这个皮套照见了自己内心;也许不是她足够美好,而是我们的生活足够糟糕。

曾有这样一个说法,当爱上一个人的时候,在心里已经和ta走完了一辈子。

对于我来说这句话确实没错。当我在学生时代喜欢上那个她时,曾想过今晚的闲谈话题,想过下周的约会地点,想过我们日后生活的点滴鸡毛,想过孩子未来起名时的用典引据。

我将曾在文学作品中所见的一切爱情故事,都套用在想象中的我和她身上, 在交往的第一步还没站稳前,就已经在思考该如何同她携手躺入坟墓。

别笑哥们,跟你们说这些我蛮羞耻的,但确实是实话。

很多网友对lapwing的感受大概就是如此,当心被触碰的时候,每一圈荡漾开来的涟漪都包络了整片蓝天。

他们一次次观看这个视频,在心中创造出一个独属于自己的lapwing,然后心满意足地看她做鬼脸,牵着她的手慢慢散步,直到某个来自真实的闹钟响起。

暴风袭来,想象世界中的自己轰然倒下,雪地上躺满了千万个高司令。

当然,可能有的读者会觉得,我上述那么多都是为了水稿子在生拉硬扯。作者的动捕和表情的精细度也许算的上可圈可点,但会为此沉迷的二次元傻卵真是闹麻了。

但朋友,我要告诉你,你所认为的“闹麻”和“搞笑”,恰恰是这部分入脑网友会为其沉迷的原因之一。

而且很可能是主要原因。

对一个虚拟形象诉衷肠确实后现代了点,但现实无法给予年轻人足够的爱和安全感也是事实。在难捱的情感沙漠中独行,不知有多少人并没有多少活着的乐趣,他们只是暂时不想去死。

而当体验到人和人之间的互害多于互助时,无助感自然而然地滋生了失望。但需求就是需求,忽略并不会让空洞被时间填补,只会让更多人抓住更为奇特的个体作为救命稻草。

比如这次,就有一部分人选择了这个26秒的皮套展示视频。

也许在观感上有点滑稽,但在逻辑上绝不奇怪。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看到这种情况。印象最深的是2019年在A岛看到的帖子,本来是一个普普通通甚至偏搞怪的讨论帖,但却在打闹了几楼后忽然开始一转认真。

最近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

前一阵子大火的粉狗doro,由桃乐丝的神秘二创出圈,网友们为她安排了比百日战记还要多的结局。很多人因它贱兮兮的出圈梗图而大笑,却在一个哦润吉的朴素关心下破防沉默。

原来我的需求如此之低,原来如此之低的需求我也从未体验过。

或者一些让人嫌忧参半的故事,像小明剑魔和胖猫。从现实的行为上,他们做出了和理智相反的决定,为了一丁点的温存自我PUA到死。这当然是反面例子,但至少能说明人对于“爱”的需求程度。

如果找不到合适的情感填补,一些人甚至会主动挽留这种变质的、伪装的、甚至自欺欺人的爱。网友们唾弃他们,说这是“性压抑”的极端表现,可我个人并不是很喜欢这个词。

尽管在很多时候,这个词用于对自身需求的调侃和掩饰;但作为对他人的评价时,“性压抑”三个字则常常是种武断、高高在上、不近人情的污名化。

就像这次的lapwing,其本身的传播基本不包含任何性方面的联想,但只要是相关的视频或讨论下方,“性压抑”几乎是成建制地被用来踩头嘲笑。

不过本篇并不是来批判这个词的滥用,只是想以此来引出一个观点:在海量被评价为“性压抑”的事件中,也许绝大部分都是“爱压抑”。

而我标题中的“狂野的性幻想”,想必你也看出来了,只是希望爱与被爱而已。

(大家都是在世界中心呼唤

爱的野兽,再也不嘲笑真嗣了)

在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Object Relations Theory)中,我们从小就会内化“理想的他者”,比如母亲的关注、恋人的回应、朋友的理解——这些构成了我们心理结构里“自体客体”的一部分

而lapwing正扮演了这么一个高度理想化的客体。她并不是现实中正在爱你的人,而是你想象中曾经爱过你的人,这和“白月光”的印象模式如出一辙。

现实生活里的亲密关系是一场博弈,有风险、有拒绝、有情绪对抗。而lapwing完全是单向给予型的,她像一个安全的镜子,只反射你希望看到的那部分自己。

更美妙的是,你和她之间的关系是封闭式的,永远不可能实现,这也让更多人能随意倾注幻想。

人们之所以会如此喜欢这个毫无特点的布偶,大概就是因为他们在欣赏这个布偶时,看到了自己亲手填进去的稻草吧。

在《义忆》的最后,这段虚假的记忆终究消散在了现实里,像萤火虫隐没于子夜。

“她并不存在于世。准确来说,她仅仅是我记忆中的存在。这样的说法简直像是在诉说着已故之人一样,但并非如此,她从一开始就不存在。”

是啊,我当然知道她不存在。但我依旧享受了那片刻的爱与被爱,哪怕要用日后更长久的空虚作为代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