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步云岭仙途,寻梦山野间的诗意修行|永嘉陶公洞之旅 24天前 行前小序 Preface before the line 永嘉竟然藏有两处的陶公洞,均与南朝齐梁年间那位被称为“山中宰相”的道教思想家陶弘景有关。 其一位于大若岩山脚下号称“天下第十二福地”的陶公洞景区,其二则鲜有人知,位于云岭乡梅坦村境内的山中。 后者又名陶姑洞,据说是陶弘景携其妹妹曾修行于此。名气和规模虽远不如大若岩的陶公洞闻名遐迩,但应该更具仙韵吧? 此行,我们的计划便是去云岭徒步,探寻这处隐匿于山野之中的仙人洞府。 徒步仙途 Hiking the lmmortal Path 2025年5月24日,“扶光入苍林” 、“晨起动征铎”,一行35人从黄岩出发,走雁楠公路奔赴永嘉。 至鹤盛乡,转走云鹤公路。当开至岩门下隧道口之时,一挂瀑布以惊鸿之姿撞入了眼帘,这便是岩峰碏头瀑布。 站在观景台上仰望,只见一道白练如巨龙夺崖而出,自六十余米高呼啸而下,漫天水雾在朝阳折射下如梦似幻。还未抵达徒步起点,便能邂逅如此极致的美景,幸运。 抵达云岭乡岭南村,便正式开启了今日的徒步仙途之旅。 穿过村庄,村南那健身步道的上山入口宛如一条通往秘境之路,静静地等着我们的踏足。 步道用青石板铺砌而成,宽坦而平缓,一路向上蜿蜒于山园之间。随心随性地漫步于那苔痕与晨露交织出的幽幽古意里,享受着走在山里的惬意和自在。 除了那如诗如画的山村田园风光,路旁的石坡上,一种名为凹叶景天的野草肆意滋长。我们似乎恰巧赶上了它的花季,微风中,满目皆是荡漾的金黄,让人心旷神怡。 山行渐深,翻越了第一道山岭后,步道也变得原始,然而景致却不减半分。山谷中,垄垄梯田错落有致,只是如今少了人耕种,略显几分荒芜的景象,透露出一种别样的宁静和沧桑。 路旁的灌木丛,野果累累。摘摘公是意外的惊喜,不经意就闯入了我们的视线。伙伴们纷纷停下脚步,采摘和品尝着这来自大自然的馈赠,那酸甜可口的滋味瞬间填满了我们的口腹之欲。于是,欢声笑语不时在山林中回荡。 一路上,除了摘摘公,还有一种学名叫藤构的野果更是层出不穷。可惜这果子虽饱满诱人,但毕竟是陌生的事物,众人也不敢轻易品尝。 越过第二道山岭后,抵达大坑村。稍做停留,过溪循古道继续前行。一路拔升,一路同样野果飘香。 抵达海拔近五百米的看牛山村,我们仿佛走进了一处隐匿的桃源秘境。这是一处高山村落,据说这里最早是人们用来放牛的场所,后来慢慢才聚落成村。 看牛山傲居云顶,四面青山连绵环绕,宛如一条绿色的巨龙将村庄紧紧守护。行于村中,大部分房屋的外观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模样,老而不破,透露出一种远离世外的恬然安详。 村外梯田层层叠叠,宛如大地指纹,印证着岁月的铭记。此刻的我们,已经被这宁静山村的氛围所感染,心情也变得温柔起来。询问村人,“陶公洞位于何方?”村民遥指,“只要循着电线杆子的方向走就是。” 一路行去,鸟叫蝉鸣,涧幽泉清。就在峰回路转的不经意间,高山上的桐花方勃然绽放,山风挟来一阵清香,雪瓣纷扬中,竟让人生出“坐看云起时,行到水穷处”的那份野趣和悠然。 正与自由飞翔相谈甚欢时,忽闻水声雷动。拨开交错的枝桠,但见前方无尽的绿意中,一道如银河倒悬般的飞瀑訇然坠入密林深处。轰鸣声中,绿意震颤,更是卷起了千层碎玉般的水花,如同一场盛大的视觉盛宴。 看够了一路的田园山色,此时出现的水景正好弥补了一路的遗憾。于是,我们决定下到山涧,近距离的品味这道飞瀑之壮美。 或许是前几日的雨,山涧之水气焰高涨,眼前呈现出一幅“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般的壮观景象。 立于瀑布旁的巉石上,心中不免有些惶恐,这如万马奔腾般的水声,仿佛要将人卷落崖下。 然而,喜欢不走寻常路的我们,还是选择从瀑布边的涧岩往上攀爬。个个如猿猴矫健,在巉岩间灵活穿梭。 “银河飞落青松梢,素车白马云中跑”,这一处山涧飞瀑,狂野而幽趣,让人欣喜,让人感动,它或许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珍贵礼物。 攀至上游的石桥。继续走古道,至山垭口,岭上有望云亭可供休憩。 或许线路过于简单,伙伴们显然意犹未尽,于是对亭对面那段如登天石阶般的山脊产生了兴趣,纷纷前往。 临崖的巉岩之上,一个个都放飞了自我。镜头中,或坐或立,形象总是那么的英姿飒爽。甚至胆大如国金,手攀巉石,孤悬于崖外,一幅艺高人胆大的勇猛之状,让人不禁为之捏了一把汗。 兴尽,越岭而下,陶公洞忽然就映入了眼帘。只见前方山腰的峭壁中,有一处穹顶弧形的偌大岩洞,一座明黄色的朴素木楼镶嵌其间。洞楼浑然一体,这里分明就像是一处神仙洞府,冥冥中有一种“朝饮坠露,夕餐落英”的超凡脱俗之感。 走近洞府,一只小狗欢叫迎宾。院墙上,镌刻着“陶公洞天”四大字,说明这里原本就叫陶公洞,或是为区别大若岩的那处,从而改为了陶姑洞。 院门口立有石碑,更记录着这处洞府的另一个不凡之处。在解放前的1947年九月,中共括苍中心县委的首期青训班曾从乐清秘密搬迁于此,在这僻静的山中培训了二十多日。所以今日,抚摸着这斑驳的院墙,指尖触到的可不仅是那南朝的风霜,更有四十四位革命先辈们铭刻的滚烫理想。 山洞纯天然生成,洞高近30米,宽达60余米。洞中的建筑木构虽无椽瓦,但风雨无碍。楼有三层,一二层应为管理者的生活场所,第三层才是供奉神明之地,其又分左右两厅。 既为洞天,印象中应是道教的场所。不过这里既供奉胡公大帝、陶姑等诸多神明,亦能寻得佛教坐像的庄严身影,显然是一处三教合流的民间宗教场所。这一刻,我似乎明白了修行的意义:虽走得是不同路径,最终却是相同的澄明之境。 抬眼望去,一路向前、聆听等伙伴们倚于三楼窗口,或沉思,或远眺。我不禁思绪飘飞,恍惚间,仿佛看到了一千五百多年前的某月某日,陶氏兄妹在此观星推演、与天地对话的奇妙景象。 推窗眺望,青山相叠,峰岩竞秀。悠然畅想,若是清晨来于此,一眼澄岚滴翠,又如轻纱般笼罩着山川大地,那定然是坠入仙境般的曼妙,总叫人神往。 洞前一两百米外的悬崖峭壁下,似乎藏有好风景,于是信步前往。 这是一处嶂壁悬崖下的一处平台,一座石峰拔地而起,像宝葫芦,又似一座炼丹炉;而换个角度端详,又活脱脱似一位仙姑的模样。仙灵之地,果然处处有玄机啊! 伙伴们向来顽皮跳脱,见景就按捺不住内心的兴奋,一个个攀爬跨立在石峰与岩壁之间,演绎出一幅幅“山高人为峰”的动感画面,使得这宁静的山野增添了几分活泼的气息。 沿着鹤径前行,森然的崖壁下有一座孤独的亭子。亭子里竟有一白色的石棺,甚是奇特,也不知是哪位得道真人的归真之地? 回到洞府前,沿古道缓缓下行。一路上,红豆杉林挺拔入云,遮天蔽日。树下草繁叶茂,青翠欲滴,宛如大自然编织的绿色绒毯。阳光透过繁密的枝叶缝隙,洒在这片如绿野仙境般的世界里,光影斑驳,如梦如幻。 沿途,古道穿越了两三处天然巉岩构建的山洞,它们被称为一洞、二洞,显然与陶公洞的渊源匪浅。我想,若是由此一路上行至陶公洞,想必会更加的幽趣和神秘。 不知不觉间,我们抵达了位于峡谷密林中的黄坦坑自然村。据说,这是仅剩一户人家的村落。老屋已重建,是原木构造的三层大屋。古道从房檐廊下穿过,仿佛是岁月在这里留下的深深印记。 此时已近中午,决定就在这隐匿于葱绿山野里的房子中休息吃饭。闲聊嬉笑,享受这山野中的岁月静好。 六六这小孩哥,楼上楼下到处跑,甚至顶着烈日蹲在土坡之上。众人皆不解,我瞬间猜出,这是为了玩手机,四处找信号啊!这专注而无奈的小眼神,这一幕的纯真童趣,让众人忍俊不禁。 波波林和金国更是搞笑二人组。一个双手舞动,施展起“绝世神功”;一个则挺着个大肚配合着对方手势:收腹,再猛然弹出。那丝滑的动作,让人捧腹大笑。户外的快乐,有时候就是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的事,就是这么简单和随意。 继续前行,古道开始蜿蜒于溪涧之畔。看着身侧的潺潺流水,再也禁不住那清凉的诱惑,纷纷下溪戏水。溪涧上,偶有巉石横亘,似在争渡,又似在守护着这一方净土。 没想到,这里竟是今日徒步的精华所在啊!长达百米的一段溪涧里,鹅黄色的溪床平坦如砥,宛如一条金色的丝带,穿行在一片翠林之间。每一幕的视角,都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美得让人窒息。 据说这里被称为“龙滩”,果然极具灵韵。干脆褪去了鞋袜,大胆踏入那沁凉的溪水之中。涧水潺潺,清冽澄澈,水深处不过膝,大部分也只是浅浅地没过脚踝。 淌行水中,清凉的感觉从脚底蔓延至全身,仿佛要洗净人的一切烦恼和忧愁,突然有一种在福建白水洋的错觉。 这是今年夏天的第一次玩水,竟是如此的快意。淌水行走,穿越森林绿海,有一种与自然融为一体、与山水共呼吸的窃喜。 当然,可得要小心翼翼,毕竟溪床湿滑。这不,“杨”不慎滑倒的惊呼与“波波林”的笑声定格在这森林龙滩中,让这方秘境忽而鲜活。 走完龙滩,循涧边古道继续下行。 一路伴随着悦耳动听的流水声,时不时的又切入溪涧间的巉岩上找找乐趣,欢声笑语始终回荡在山谷间。 走出丛林,豁然开朗,古道止于水鹤线上的公路桥。此时外界的艳阳高照,与丛林里的清凉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恍如是两个世界。 沿水鹤线而行。庆幸,这一路远山近水、山村田园的风光依然无限好。 约走了两公里的公路,在过南坑村后重新折回到通往云岭乡的登山步道。 眼前是一片层层叠叠的梯田,仰望状如武功山。目光所至,山坡上到处是黢黑的巉岩,或卧或立,或倚或叠,形态各异。小者如斗,大者如屋,仿佛是大自然随意摆放的巨石积木。曾来过这儿的小头爸爸干脆把这里称之为石浪,倒也贴切形象。 伙伴们的心情,又开始飞扬跋扈起来,他们尽情攀爬于各种巉岩之上。时而端坐,时而欢呼雀跃,时而又摆出各种搞怪的姿势,把身体的疲累抛开,把心情托付于这方石世界的欢乐时光中。 一路嬉玩,环线回到了岭南村的徒步起点。 这11公里多的山程水驿虽不算长,但这一路上的惬意时光,不正是那陶公“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般的诗意修行?只是我等俗人,终究要带着满身仙气,重返红尘。 回程后记 Afterword on the Return Journey 回程坐车,决定不走来时路。从牌门至宁溪,然后再回黄岩。 车程亦是一个环线,一路邂逅的风光依然无限迤逦和狂野。伴着车窗外流转的青山轮廓,我不禁想起了陶弘景那“山川之美,古来共谈”的喟叹。 这一趟永嘉云岭乡至陶公洞的休闲徒步之旅,更像是一场寻梦山野间的诗意修行,真可谓人间值得! 标签:云岭徒步陶公洞 已赞 (0) 微信扫一扫:分享微信里点“发现”,扫一下二维码便可将本文分享至朋友圈。 上一篇文章专业英文读写水平大摸底,快叫上小伙伴一起测下!|五维测试(多题版) 下一篇文章《让今日之跡照鉴未来》——中俄文化交流大使苏凤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