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这是第二次到田庄大墓了,它的奢华与震撼让人得以重访。大墓在北养马村旁,远处是太行余脉,四周平畴沃野。当地人叫它“陵疙瘩”,2011年开始抢救性挖掘整理的,第一次来正在进行黄土加固工程,现早已完工。
大墓坐北朝南,以中轴线为核心,次第展开,中间由甬道、一仪门、前室、二仪门和后室组成,两边各有5个侧室,如七星伴月,烘托后面墓主地位的后室。南北长六、七十米,墓室和甬道全部用青砖砌筑而成,宏大气阔超出想象。
关于墓主众说纷纭,此墓曾有三具残骨,又没法DNA。只能根据残存的壁画、瓷器、钱币、饰品、青砖等推断出它是唐代产品,而且级别至少是勋臣贵戚节度使之类的高层,没有史料和墓志铭支撑的,都是揣测。
10个侧室结构一致,只是大小不同而已,穹隆出顶,恍如窑炉,每个前面开有拱形通道,里面也是倚柱加仿木斗栱,这些墓室或置放随葬品的,或是墓主妻妾陪葬的房间。
2019年10月拍
后室为核心最为巨观,直径7.6米,达45平米。青砖穹庐出顶,可惜已经坍塌,两边开有耳室,方形门框券形门,四周有4根装饰性倚柱,上面为砖雕仿木斗栱。
墓室正中为覆莲须弥座,石质棺椁七零八落散在一旁。椁顶为有弧度的曲面,上面雕刻着胖圆的乳钉。椁盖前面的堵头雕着双翅“朱雀”,一进墓室就能看见,而后堵头是高浮雕蛇盘龟“玄武”,裂痕深厚。
里面盗洞累累,多达20几个,大概太招人眼目,引得无数摸金校尉们垂涎欲滴。历史不停的盗扰,也没让主人安享另一个世界的宁静,徒留一个高品质光彩亮丽的空壳。大墓的“奢华”绝非简单的物质堆积,“逾制”刻意而彰显,它是晚唐政治权力重构与经济资源的综合表现。

56秒小视频
贰
修德寺塔就在县城小南关一带,离北岳庙不远。寺院早已无存,但从出土的造像来看,大庙在北魏时代就存在了,可谓寺龄久远。现存的标志物砖塔,为北宋天禧三年(1019年)建的,也说明修德寺历经东魏、北齐、隋唐至宋,曾存活了几百年。
塔为八角六级实心砖塔,通高32米。底座为八角束腰须弥座,束腰处开有壸门。上为两层仰莲花瓣,一层面南开有券门,其余七面素墙无装饰,一层上部有为三重仰莲,塔二层呈圆锥状,遍砌小塔5层,有120座,如花绽放,一塔一世界,层叠的结构大概也在隐喻法界的无穷尽吧。
三至六层为八角楼阁式,各层均于南面开假门,其余面作盲窗,塔檐青砖叠涩而出,最上为山花蕉叶承刹。它也是国内仅见的半楼阁式、半花塔式的塔,很别出心裁。
顺便说一下修德寺造像,它是1953年在寺院遗址上发现的,算是一种“窖藏”吧,可能与唐武宗、周世宗的灭佛,或其他战乱灾害有关,现这些白石造像被收藏在故宫、冀博等机构。
匠工们运刀如笔,化顽石为灵韵。造像衣袂翻卷若云涌,璎珞珠串细若游丝。眉目低垂含慈悲,指尖轻捻蕴禅机。一凿一刻间,静动相生,可谓“刀锋藏禅意,顽石证菩提”,件件是为曲阳石雕之精品。
石菩萨像【隋】修德寺遗址出土,故宫博物院藏
交脚弥勒菩萨像【北魏】曲阳修德寺遗址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佛立像【北魏】修德寺遗址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胁侍菩萨像【北齐】修德寺遗址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张零根造佛三尊像【北齐天保八年(557年)】修德寺遗址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双思惟菩萨像【北齐】修德寺遗址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思惟菩萨像【东魏】修德寺遗址出土,河北博物院藏
叁
钓鱼台遗址在店头村外1.5公里的沙河东岸台地上,大概原来是沙河钓鱼的地方。遗址1954年发现,1997年考古发掘,发现有房址和灰坑,出土有石器、骨器和陶器残片,为与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非常相似的遗存,现场就是树林和草地,打卡而已。
遗址出来不远是县保“店头古城址”,它是一个战国的小城址,里面也是浓密的树林,所谓的城垣也隐隐约约,路过别错过,是为一看吧。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与同好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