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邓宝剑 | 黄庭坚笔下的苏轼书法——一个品评的范例
11天前摘要:黄庭坚在人书合观视野下对苏轼书法的讨论,是书法品评史上的范例。黄庭坚所描述的苏轼择笔、执笔、运笔方式与书写状态,和苏轼的书迹构成相互印证的关系。黄庭坚对苏轼书法渊源的分析有细密的脉络,展现出苏轼 …

龘社社课:筼筜谷
12天前主持:王维灏 王 维 灏 修篁凝翠,茂草杂芳,烹笋期君子来游,记万丈清光,出乎楮墨; 汲石上泉,萃松间露,瀹茶向亭庐晏坐,携一襟明月,吟落藤笺。 自评:筼筜谷在陕西省汉中市洋县城西北十里,宋文 …

日子是自己的,别在黄历上刻舟求剑
13天前苏轼被贬黄州那年,在江边沙地种出饱穗时写下:’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位尝遍荣辱的文人,最终在蓑衣竹杖间参透:人生如逆旅,风雨皆是途中风景。就像他在赤壁江心看 …

徐州访苏记
13天前山东之行,主要目的是人文古迹和造访苏迹。徐州尽管属于江苏,但距离山东不远,而徐州又是苏轼到过的一个重要地方,所以我把徐州也列入行程之内。 北宋熙宁十年(1077)四月,苏轼从山东密州知州转认任徐州知州 …

终身学习:生命最华美的姿态
13天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在两千年前便洞见了人类认知的永恒边界。 当我们走过半百春秋,站在时光的中点回望,更能体会到终身学习不是一种选择,而是生命最本真的状态。 从孔子周 …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轼的旷达情怀在这首词里一览无余
17天前王国维认为,作者的人格非常重要,作者胸襟的境界是词境界的奠基石。就词而论,苏轼出入儒佛道自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心性强固,他的旷达是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是真正的、值得学习的旷达!而不是流于表面的虚无 …

苏轼四首词,写出了孤独的最高境界,越孤独的人越强大
1个月前江忆北North 2024-11-14 16:39 人这一生,越孤独,越强大。苏轼便是如此。自他踏入官场后,一直得不到当权者的认可。“乌台诗案”后,他被朋友疏远,被朝廷遗弃,彻底成为一个独来独往的孤独 …

苏轼写的“养身宝典”,字字精妙,黄庭坚都夸好!
1个月前在书法的浩瀚星空中,苏轼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养生论》不仅书法技艺精湛,更是他养生智慧的集大成者。品鉴书法,笔法与神韵堪称两大关键。苏轼的《养生论》,用笔从容娴熟,起落转折间尽显灵动,一撇一捺皆 …

苏轼调侃:寺中秃驴何在?小和尚霸气回6字,流传至今成千古绝句
1个月前古凌 2024-12-07 20:09中国史在读博士 优质历史领域创作者 公元1080年,一位身着朴素长袍的文人大步流星地走进黄州城东的一座禅寺中。 他环顾四周,只见一个年幼的小和尚正在院中扫地,于是 …

苏轼《黄州寒食帖》高清鉴赏
1个月前苏轼的《黄州寒食帖》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瑰宝,也是苏轼文学与书法艺术完美融合的典范。 《黄州寒食帖》写于宋神宗元丰五年(公元1082年),即苏轼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的第三年。 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