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小说《神雕侠侣》里有一位武功高强、行踪神秘的人物,名为独孤求败,他打遍天下无敌手,杨过、风清扬、令狐冲都算是他的弟子。由于这部作品太深入人心,我们也把某一领域做到了极致的人称为“孤独求败”。

如果说楷书界的“孤独求败”是颜真卿,行书界是王羲之,那么草书领域的“孤独求败”便是“草圣”张旭了。他的水平可谓空前绝后,不仅将张芝、索靖、二王等人的草法融会贯通,还有所突破,从万事万物中取法,将情感与笔墨完美合一,推动狂草发展到了巅峰。

论用字的自然洒脱、心手合一,他超过了王羲之,而与他齐名的怀素,也无法相比。“宋四家”之一的蔡襄就说:“长史笔势,其妙入神,岂俗物可近。怀素处其侧,直有奴仆之态,况他人所可拟议。”

张旭传世作品极少,其中有一件更是“妙手偶得”之作,它就是《李青莲序》。张旭与李白、杜甫相识,常一起谈诗论书、畅饮美酒。每次大醉后,李杜二人便请他趁兴写草书,有诗为证:“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他是草书界的“孤独求败”,李白求他写的一幅字,看得人热血澎湃!

李白一直希望张旭能为自己的诗集写序,但他都没有应允,直到一次酒后忘性,张旭终于挥毫泼墨,写出了这件《李青莲序》。醒来后张旭自己都吃惊了,直言再也写不出这么畅快的字:“醒后复视,以为神异,不可复得!”

《李青莲序》全文纵29厘米,横543厘米,共78行、368字,字径大小不一,在3至8厘米之间。韩愈后来看到此作,称赞:“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一寓于书。故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后世。”淋漓畅快,看得人热血澎湃。

《李青莲序》用笔自然细腻,笔画苍劲古雅,筋力十足,如“锥画沙”,笔锋绞转连带,衔接到位,转折处翻笔灵活,如“折钗股”既有张力,又有立体感。以开篇“李太白冬”四个字为例,藏锋逆入,笔速迅疾如飞,笔力轻重、笔画粗细、墨色浓淡对比明显,飞白处颗粒感十足。

“李太”“白冬”形成两个字组,左右高低错落,上下呼应连绵,有轻重、收放的变化。字势或纵或横、或平或欹,险绝奇宕,因字赋形。将线条的质感和结构的张力发挥到了极致。正如孙过庭《书谱》所说:“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

此作蕴含着晋唐正宗草法,每一笔都值得细细研究、临摹,将它学习通透,草书就真正超凡脱俗了。

而今,我们将此作进行了超高清1:1复制,见此作如见原作,并添加释文一一对应,以供大家临摹和欣赏。如果您感兴趣,请点击下方链接一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