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让你看清人性的20条为人处事绝学!
孙子兵法》作为一部千古奇书,虽诞生于战火纷飞的冷兵器时代,却蕴含着跨越时空的处世智慧。它不仅是军事家的制胜法宝,更是普通人生活的指南。
书中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提醒我们了解自己和他人才能从容应对;“不战而屈人之兵”,教我们用智慧解决问题,避免冲突;“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启示我们要灵活应变,与时俱进。
这些理念无论是在职场、商场还是人际交往中,都能为我们拨开迷雾,指引前行的方向。
01.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意为若能对敌我双方的情况都透彻了解,打起仗来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心得感悟:
《孙子兵法》中,齐国军师孙膑与魏国庞涓对阵,孙膑深知庞涓的刚愎自用与魏军的强悍,同时也清楚齐军的优势与劣势。
他巧妙利用庞涓轻视齐军的心理,减灶示弱,诱使庞涓轻兵冒进,最终在马陵道设伏,一举击败魏军。生活中,我们也面临着无数 “战场”。
求职时,了解应聘公司的企业文化、岗位需求,结合自身优势准备,成功几率便会大增;与人交往,懂得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立场,沟通才会更加顺畅。
了解自己,明确优势与不足,了解对手,洞察其长处与短板,才能在人生舞台上从容应对,进退自如。
02.虚实相生,攻心为上
通过虚与实的灵活运用迷惑对方,从心理上瓦解敌人是最高明的策略,这是《孙子兵法》中重要的战术思想。
心得感悟:
楚汉相争时,韩信在攻打赵国的井陉之战中,一面派出两千轻骑,携带汉军旗帜,趁赵军倾巢而出追击佯装败退的汉军主力时,快速占领赵军营地,换上汉军旗帜;一面背水列阵,让士兵们置于绝境,激发他们的斗志。
赵军见营地被占,军心大乱,韩信乘势出击,大获全胜。在商业谈判中,巧妙运用虚实之法,不轻易暴露底线,同时洞悉对方心理弱点,往往能掌握主动权。
教育孩子也是如此,一味强硬施压不如走进孩子内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和需求,以引导和鼓励代替指责和惩罚,才能让孩子真正信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3.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此句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意思是不通过交战就使敌人屈服,这才是最上乘的用兵策略。
心得感悟:
战国时期,墨子听说楚国要攻打宋国,他长途跋涉赶到楚国,与公输班进行了一场模拟攻防战,展示了自己的防守策略,让楚国意识到攻打宋国难以取胜,同时又宣扬了自己的 “兼爱”“非攻” 思想,从道义上说服了楚国。
最终,楚国放弃了攻打宋国的计划。在团队合作中,当出现意见分歧时,一味争论不休只会消耗团队凝聚力。
此时,若能以理服人,用巧妙的沟通和协调,让大家心服口服,达成共识,便能避免内耗,实现共同目标。
这告诉我们,解决问题不一定要通过激烈对抗,智慧和策略往往能带来更好的结果。
04.兵贵神速
用兵贵在行动特别迅速,是《孙子兵法》强调的作战原则之一。
心得感悟:
三国时期,曹操在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袁尚、袁熙逃往乌桓。曹操听从郭嘉建议,留下笨重物资,轻兵兼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捣乌桓老巢,出其不意地击败乌桓,彻底统一北方。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瞬息万变,商机稍纵即逝。企业若能快速响应市场变化,推出创新产品和服务,就能抢占先机。
个人学习也是如此,一旦确定目标,就要迅速行动,高效执行,不要拖延,否则可能会错过最佳时机。快速出击,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05.以逸待劳,善战者胜
作战时采取守势,养精蓄锐,让敌人来攻,然后乘其疲劳,战而胜之,这是《孙子兵法》中常用的战术。
心得感悟:
秦末农民起义,章邯率领秦军攻打赵国,赵军不敌,向各诸侯求救。项羽率领楚军渡过漳水后,破釜沉舟,与秦军展开决战。
而此时,其他诸侯军却作壁上观。待项羽与秦军激战后,秦军疲惫不堪,诸侯军才趁机出击,与楚军一起击败秦军。
生活中,我们常常面临各种压力和挑战,就像敌人的进攻。如果盲目应对,疲于奔命,很容易陷入困境。
学会调整自己的节奏,在忙碌中适当休息,积蓄力量,当机会来临时,便能以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挑战,轻松战胜困难。
就像长跑比赛,合理分配体力,适时保存实力,才能在最后冲刺阶段一马当先。
06.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出自《孙子兵法・谋攻篇》,上等的用兵策略是以谋略取胜,其次是以外交手段取胜 ,再次是通过武力战胜敌人,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心得感悟:
春秋时期,晋献公想吞并虢国和虞国,但两国关系密切。于是,晋献公采用大夫荀息的计策,先向虞国国君赠送良马和美璧,使其同意借道给晋国攻打虢国。在灭亡虢国后,晋国回师途中又顺手灭掉了虞国。
在处理工作中的难题时,首先要从战略层面思考,制定周全的计划和策略,而不是急于动手。若能通过沟通协调,借助外部资源解决问题,那是更好的选择。
动用大量人力物力去强行攻克,往往是无奈之举。这启示我们,做事要讲究方法和策略,用智慧去解决问题,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07.诱敌深入,逐步展开
把敌人引进来,然后按照计划逐步展开行动,将其消灭,是《孙子兵法》中的一种战术。
心得感悟:
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派魏延诈败,引诱曹魏大将司马懿进入上方谷。司马懿见魏延败逃,以为有机可乘,便率军追击。
进入上方谷后,诸葛亮下令堵住谷口,放火烧谷。若不是天降大雨,司马懿父子就要葬身火海。
在学习新的知识或技能时,我们可以先从简单的内容入手,引发自己的兴趣,就像诱敌深入。随着对知识的深入了解,再逐步拓展和深化,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营销中,通过提供免费的试用、体验等方式吸引客户,让他们逐步了解产品的价值,从而达成购买意愿。循序渐进,才能稳扎稳打,取得成功。
08.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虽未直接出自《孙子兵法》,但与古人智慧相通,知道应达到的境界才能够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
心得感悟:
在《孙子兵法》的理念中,将领明确作战目标,才能在战场上坚定指挥,不被一时的胜负所干扰。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们很容易被各种诱惑所迷惑,迷失方向。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观,知道什么时候该停止追逐,才能让内心安定下来。
只有内心平静,我们才能专注于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不被外界的干扰所左右。
比如,在追求财富的道路上,不要被无尽的欲望驱使,懂得知足,才能收获内心的宁静和幸福。
09.以正合,以奇胜
用正兵当敌,用奇兵取胜,这是《孙子兵法》中重要的作战方法。
心得感悟:
春秋时期,齐国与晋国交战,齐顷公轻视晋军,急于求胜。晋军主帅郤克采用 “以正合,以奇胜” 的策略,
先以正面部队与齐军主力对峙,吸引齐军注意力,然后派奇兵绕到齐军侧翼,发动突然袭击。齐军腹背受敌,大败而逃。
在工作中,我们既要遵循常规的方法和流程,保证工作的稳定性和准确性,这是 “以正合”。
同时,也要敢于创新,突破传统思维,用独特的方法和策略解决问题,这是 “以奇胜”。
比如,一家传统的餐厅,在保证菜品质量和服务水平的基础上,推出特色主题活动,吸引更多的顾客,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10.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出自《孙子兵法・虚实篇》,用兵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就像水流没有固定的形状一样。
心得感悟:
战国时期,吴起在魏国为将时,根据不同的作战对象和战场形势,灵活变换战术。
攻打秦国时,针对秦军的特点,他采用了不同以往的作战方式,组建了一支精锐的魏武卒,通过严格训练和灵活的战术运用,多次击败秦军。
世界在不断变化,我们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也各不相同。在生活和工作中,不能墨守成规,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
就像互联网行业,技术和市场变化迅速,企业只有不断创新,适应变化,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也要学会以变应变,不断提升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11.不尽全力,未必能胜
虽然并非直接源于《孙子兵法》,但其蕴含的拼搏精神与古人智慧契合,如果不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就不一定能够取得胜利。
心得感悟:
在《孙子兵法》的思想里,战争需要全力以赴,才能争取胜利。每一次的努力都是向成功靠近的一步。
学生时代,不全力以赴备考,很难取得优异的成绩;职场中,不全身心投入工作,就难以获得晋升的机会。
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战都是一次成长的契机,只有拼尽全力,才能不留遗憾。当我们回首往事,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悔恨,而是为自己曾经的努力和拼搏感到骄傲。
12.兵贵神速,乘势而上
用兵贵在行动迅速,并且要趁着有利的形势继续前进,这是《孙子兵法》强调的作战理念。
心得感悟:
汉朝时期,骠骑将军霍去病在抗击匈奴的战争中,多次采用长途奔袭、闪电战的战术。
他率领骑兵,快速穿插到匈奴后方,趁匈奴不备,发动突然攻击。在取得初步胜利后,他又乘胜追击,不给匈奴喘息之机,多次大败匈奴。
当我们在生活中抓住一个机会时,一定要迅速行动,不能犹豫不决。同时,要善于借助有利的形势,顺势而为。
比如,在创业初期,抓住市场的风口,迅速推出产品或服务,借助市场的热度和趋势,快速发展壮大。
一旦错过时机,可能就会被竞争对手超越。把握时机,快速行动,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13.故兵贵胜,不贵久
出自《孙子兵法・作战篇》,所以用兵作战贵在速战速决,不宜持久消耗。
心得感悟:
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救援阏与,他率军急行军,两天一夜赶到阏与附近,抢占北山高地,居高临下,向秦军发起突然攻击。秦军仓促应战,大败而归。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追求效率,尽快找到解决方案。拖延不仅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可能让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比如,在处理工作中的紧急任务时,迅速制定计划,高效执行,尽快完成任务,才能避免影响整个项目的进度。速战速决,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创造更大的价值。
14.合纵连横,结盟为上
战国时期,苏秦倡导合纵,联合六国对抗秦国;张仪主张连横,使六国分别与秦国结盟。虽不是《孙子兵法》原文,但体现的联盟策略与兵法智慧相关,比喻在外交和政治上运用联合或分化的手段。
心得感悟:
在《孙子兵法》中,懂得借助外部力量是取胜之道。在当今社会,合作共赢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企业之间通过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能够实现共同发展。个人在工作和生活中,也可以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互相支持,共同进步。
比如,在一个项目中,不同专业背景的人组成团队,发挥各自的优势,就能更好地完成项目目标。合作的力量往往大于个人的力量,学会结盟,才能在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15.上下同欲,协同作战
领导和下属有着共同的目标,大家齐心协力,共同作战,这一理念与《孙子兵法》中强调的团队凝聚力相呼应。
心得感悟:
《孙子兵法》提到 “令民与上同意也”,强调上下一心的重要性。一个团队若想取得成功,团队成员之间必须目标一致,相互协作。
在企业中,只有管理层和员工都朝着共同的目标努力,才能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在家庭中,家人之间也需要相互理解、支持,共同为家庭的幸福努力。上下一心,其利断金,当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时,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实现梦想。
16.不以兵力多寡论胜负,谋略乃胜
不能仅仅根据兵力的多少来判断战争的胜负,谋略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这与《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相符。
心得感悟:
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兵力远不及袁绍,但曹操采用许攸奇袭乌巢的计策,烧毁袁绍的粮草辎重,大破袁绍的十万大军。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我们拥有多少资源,而在于我们是否有正确的方法和策略。
比如,在创业过程中,资金和人力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有独特的商业思路和营销策略。
有了好的谋略,即使资源有限,也能以小博大,取得成功。智慧和谋略,永远比单纯的力量更重要。
17.必先正其心,方能正其事
虽未直接源于《孙子兵法》,但端正思想对做事的重要性与古人智慧一脉相承,一定要先端正自己的思想,才能做好事情。
心得感悟:
《孙子兵法》强调将领要有良好的品德和正确的战略思维。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内心正直、信念坚定,我们的行为才能符合道德和原则。
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不能被功利心和虚荣心所左右,要保持一颗纯净的心,坚守自己的初心和底线。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面对各种诱惑和困难时,做出正确的选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8.置之死地而后生
把军队置于必死之地,迫使将士们为生存而战,反而能取得胜利,这是《孙子兵法》中的一种战术思想。
心得感悟:
项羽在巨鹿之战中,破釜沉舟,只带三日口粮,让士兵们明白后退必死,只有奋勇向前才有生机。
最终,楚军士气大振,以一当十,击败秦军。当我们处于绝境时,往往会激发出内心深处的潜力。
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各种挫折和困境,看似无路可走,但只要我们不放弃,勇敢地面对挑战,就有可能突破困境,迎来新的转机。
就像凤凰涅槃,只有经历了痛苦的洗礼,才能获得重生。有时候,困境也是成长的契机,逼自己一把,才能发现更好的自己。
19.远交近攻,分而治之
联络距离远的国家,进攻邻近的国家,将对方分化瓦解,各个击破,是一种战略策略,与《孙子兵法》中的谋略思想相通。
心得感悟:
战国时期,秦国采用范雎的 “远交近攻” 策略,与远方的齐国交好,稳住楚国、燕国等国,集中力量攻打邻近的韩、赵、魏三国,逐步蚕食其领土,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在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或解决多方利益冲突时,我们可以运用这种策略。
对于与自己利益相关但又不构成直接威胁的人或群体,保持良好的关系,争取他们的支持;对于与自己存在直接竞争或冲突的人或群体,采取适当的措施,逐一解决。
比如,在团队合作中,对于不同性格和能力的成员,采取不同的沟通和协作方式,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避免内部矛盾的产生。
20.三十六计,走为上策
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虽未在《孙子兵法》原文呈现,但体现的灵活应变与兵法精神一致。
心得感悟:
三国时期,刘备在实力弱小、无法与曹操正面抗衡时,多次选择暂避锋芒,保存实力。
比如,在曹操攻打徐州时,刘备自知不敌,果断撤离,投奔他人,等待时机东山再起。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无法解决的问题或无法改变的局面。此时,适时地选择放弃,并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一种智慧。
懂得适时止损,才能避免更大的损失。比如,在投资中,当发现自己的投资方向错误,继续下去只会带来更大的亏损时,果断卖出,及时调整策略,才能保住本金。
有时候,退一步海阔天空,放下执念,才能迎接新的机遇。

END

与君共勉!

#artContent img{max-width:656px;}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