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最好的习惯

司马缸说|试试这些科举“神考题”,你能及格算我输……

司马缸说|试试这些科举“神考题”,你能及格算我输……

【八上】三动点背景下的全等三角形存在性分析,分类讨论,不重不漏!

今天给大家分享道三动点背景下全等三角形存在性的题目,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司马缸说|试试这些科举“神考题”,你能及格算我输……

六月

注定是一个万物丰盛的时节

过完“儿童节”

华北的冬小麦、华南的早玉米

便迫不及待地纷纷成熟

跟着农事的节奏

全国上千万高考生也将在这个六月

收获青春时代的“光荣与梦想”

今天中午

各地高考作文题纷纷出炉

司马缸说|试试这些科举“神考题”,你能及格算我输……

其他科目试题

也将在这几天陆续揭晓

在此之前

我们不妨先来欣赏一波

古代热搜榜上的科举“神考题”

唐宋科举:专虐理科生

首先划个知识点

科举制诞生之初,重明经而轻进士

唐高宗为选拔寒门子弟

将侧重诗赋的进士科推上C位

大唐人民从此开启了“人均诗人”模式

司马缸说|试试这些科举“神考题”,你能及格算我输……

唐玄宗在位时期

某年进士科试题为《望终南余雪》

出题老师也不管

外省考生有没有望过终南山

反正就是这个题,爱写不写

看到考题,洛阳考生祖咏来劲了

大笔一挥写下一首

字数未达标、格律也有误的五绝

便拂袖而去,潜台词大概是

反正就是这四句,爱看不看

有司试《终南山望余雪》诗,咏赋云:“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四句即纳于有司。或诘之,咏曰:“意尽。”

——《唐诗纪事》

从这道题可以看出

唐代进士科命题并不难,也不刁

毕竟在唐才子眼中,万物皆可为诗

不过,其他科目就是另一个画风了

比如数学专业的明算科

明算科考生

不仅要答对十道数学题中的六道

还必须能熟背几本教科书

相当于考微积分要背诵牛顿的原书原话

心疼理科生十秒钟……

司马缸说|试试这些科举“神考题”,你能及格算我输……

网红朝代宋朝

对理科生的伤害“变本加厉”

宋代明算科中还加入了天文学

比如计算日食、预报天气、预告吉凶

堪称人肉计算器+老黄历+气象卫星

“算前一季五星昏晓宿度,或日月交食”“预占三日阴阳风雨”“预定一月或一季分野灾祥”……

——《宋史》

不过文科生也别嘚瑟

宋朝开始重策论、轻诗赋

进士科难度直线上升

诗评家严羽略带酸味地吐槽:

这就是咱大宋写不好诗的原因

唐以诗取士,故多专门之学,我朝之诗所以不及也。

——严羽《沧浪诗话》

但毕竟

科举是选拔职业官僚而非诗人

宋朝这一改革无疑是进步的

在一些危难年代

策论类试题甚至能提振民族之气

比如北宋覆灭后

隔壁金国出了一道科举试题:

“上皇无道,少帝失信”

明显是在讽刺被俘的徽钦二帝

一位“沦陷区”的考生当场弃考

承亮诣主文刘侍中曰:“君父之罪,岂臣子所得言耶?”长揖而出。

——《金史》

南渡杭州的宋高宗

或许是从这件事中受到刺激

在一次殿试中亲自命题

“论中兴之本”

这道题估计能让满殿考生热泪盈眶

但宋朝科举画风偶然也会跑偏

比如宋太祖赵匡胤

在一次殿试中突发选择困难症:

前两名考生同样优秀

但状元名额只有一个

赵匡胤纪念币

随后,赵匡胤一拍脑门:

不如你俩干一架,赢的定第一

最终考生王嗣宗胜出

从此得名“手搏状元”

此事正史也有提及,很可能是真的……

放曰:“君以手搏得状元耳,何足道也!”嗣宗就试讲武殿,搏赵昌言帽,擢首科。

——《宋史·王嗣宗传》

明清八股:都是断句鬼才

明朝初年

科举试题还是非常武德充沛的

朱元璋在第一次殿试中

就出了一道元气满满的策论题:

“问帝王之务”

司马缸说|试试这些科举“神考题”,你能及格算我输……

朱元璋画像

在题干末尾,朱元璋特意提醒

“有可言者”“毋泛毋略”

简直是科举试题界的一股清流

不过没过多久

八股之风就席卷而来,直至清末

八股文出题人

往往从四书五经中择句命题

这九本书虽然摞起来

比《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还厚

但也经不住几百年断章取义

于是科举命题界

就出现了臭名昭著的“截搭题”

乾隆年间有一道试题

“乃是人而可以不如鸟乎?

诗云:穆穆文王”

这道题前一句出自《大学》

后一句出自《诗经》

两句话之间隔着十万八千个筋斗云

但还是有考生

硬是围绕这两句话扯出一篇奇文

“夫人不如鸟,则真可耻矣。耻之,耻之,莫若师文王。”

——《制义丛话》

更离谱的是“割裂题”

举个“栗子”

晚清大学者、章太炎之师俞樾

曾出过一道“神考题”

“君夫人阳货欲”

司马缸说|试试这些科举“神考题”,你能及格算我输……

清嘉庆二十二年庄瑶殿试卷

这个题……

各位老司机请先刹车

“君夫人”是《论语》第十六篇中的

最后三个字

而下一篇前三个字正是“阳货欲”

作为大清首席断句鬼才

俞樾还出过好几个经典“割裂题”

“王速出令反”“二三子何患乎无君我”

结果帅不过三秒

这两道题差点成为俞大师的“送命题”

司马缸说|试试这些科举“神考题”,你能及格算我输……

俞樾

其实早在南宋

“截搭题”“割裂题”就有过苗头

朱熹斥之为“贼中之贼”“妖中之妖”

明清政府对此也曾有禁令

但八股风气之下,这类试题屡禁不绝

为了求新求异

一些出题人简直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金圣叹记载过一道史上最短试题

短到只有一个字:“二”

求考生心理阴影面积……

作为一代“行为艺术大师”

金圣叹一生都在用行动嘲讽八股

某次应试时,他遇到的考题是

“吾四十而不动心”

于是便在试卷上写了三十九个“动心”

晚清科举:一股清流

不过,明清时代

偶然也有令人耳目一新的科举试题

比如

与利玛窦交厚的明代科学家李之藻

就曾在福建乡试出过一道理科题

司马缸说|试试这些科举“神考题”,你能及格算我输……

李之藻、利玛窦合作的《坤舆万国全图》

在题干中

李之藻先是引导考生反思

古代天文学、地理学知识的错误

继而以探讨、开放的态度

鼓励考生提出自己的看法

六籍之绪,众说之淆,天文地理将不胜穷……姑为我言其略。

而在题干后半部分

李之藻更是对古代科学疑问三连

鼓励福建学子

在自然科学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振兴福建学风

且夫历算奚起,地胜奚扢?司天之家,孰师心而启千古之聩?舆地之学,孰授简而储一代之典?……奚若而可窥平子之宪,操子云之缇,夫闽殆有人矣。

到了晚清

部分脑洞清奇思想开明的出题人

开始在试题中有意加入外国话题

比如“项羽拿破轮论”

这里没写错,就是“拿破轮”

这道“神题”再次证明了

考官出题一时爽,考生答题火葬场

不过还是有考生

以“考神附体”的天赋灵感

写出了一篇“千古奇文”

夫项羽,拔山盖世之雄,岂有破轮而不能拿哉?使破轮自修其政,又焉能为项羽所拿者?拿全轮而不胜,而况于拿破轮也哉?

在科举史上

最值得关注的考试是1904年

为庆祝慈禧70岁寿辰特开的“甲辰恩科”

但讽刺的是

这却成为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司马缸说|试试这些科举“神考题”,你能及格算我输……

图/科举博物馆

这次考试别开生面

在传统的史论题、八股题之外

加入了5道各国政治题

其中一道比较日本、埃及变法得失

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好题

日本变法之初,聘用西人而国以日强,埃及用外国人至千员,遂至失财政裁判之权而国以不振。试详言其得失利弊策。

然而,这似乎只是

大清王朝崩溃前的回光返照

据说

此次考试榜首刘春霖

是因为名字吉利而被慈禧点为状元

看过上述科举“神考题”

你是否庆幸

没有生在古代而被科举虐百遍?

最后

让我们祝福正在拼搏的高考生

参考资料

闻明、张林:唐代科举与应试诗研究

胡忠丽:论唐代数学教育的得失及影响

左林:宋代数学教育的发展

陈才训:由《制艺丛话》看明清八股文生态

黄俊官:关于明代科举考试试卷的探讨

徐光台:西学对科举的冲激与回响:以李之藻主持福建乡试为例

余秋雨:十万进士

来源 | 羊城晚报、金羊网、羊城派

文字 |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谢杨柳

编辑 | 天骄

校对 | 周勇

审核 | 岑杰昌

签发 | 孙朝方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创作者,不代表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八上】三动点背景下的全等三角形存在性分析,分类讨论,不重不漏!

今天给大家分享道三动点背景下全等三角形存在性的题目,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精选 » 司马缸说|试试这些科举“神考题”,你能及格算我输……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