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法,之所以受欢迎,一方面是笔法精妙,另一方面,则是意韵虚和,蕴含中华独具的中庸之美,还透着虚灵、清逸的悠远气息,在虚与实交织中流动,散发出一股令人神往的仙气,质感十分高级。
相比单一的炫技,这种气息和风韵,更难展现,古往今来,写出“仙气感”的书法家,寥寥无几,除了王羲之、文征明等人,朱元璋第17子,朱权的9世孙——朱耷,即八大山人,也完美达到这一境界。
朱耷生于明末清初,清人入关后,因贵族身份,遭到猜忌,为了保全姓名,他剃发为僧,自此隐世,去掉姓名的“牛耳”2字,古代“牛耳”象征权力,此举向朝廷表明,他无意争权。
虽然八大山人出家,甘愿称臣,但是内心的痛苦,没有减弱半分,只能借助艺术创造,宣泄心中情感,善作书画,书法最是迷人,杨宾曾说:“八大山人虽云指不甚实,而中锋悬肘,有钟(繇)王(王羲之、王献之)之气。”
众所周知,明清推行“馆阁体”,学者皆在临学,但是八大山人除外,他出身显赫,不必科考,以古法为尊,又得见诸多的名帖真迹,眼界开阔,基础深厚,主要临学王羲之、钟繇、颜真卿等人。
总的来说,尽得古法真传,尤其研究《圣教序》、《半截碑》等,极其深刻,再加上修习禅宗,最得魏晋虚灵、萧散之气,堪为书法界的“真仙人”。

我们欣赏《小楷黄庭经》,现藏台北故宫,乍一看卷内字体,凝厚锐利,精悍奇崛,意韵古朴且醇厚,这种姿态与常见的秀逸不同,不少喷子评为“丑书”。
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高境界”,俗人看不懂,以秃笔弱化提按,线条圆转如篆,全程腕力运笔,既有楷书的端正,又带草书的流动性,似山间野鹤,疏狂中透着高古,极其生动、自然。
近代的齐白石、启功等人,皆在临学八大山人,启功还给出超高评价,直言:“钟王逐鹿定何如,此是人间未见书”;“而大巧寓于大拙之中,吾恐泰和见之,亦当爽然自失,能逮其巧,不能逮其拙焉。”
八大山人的水平高超,赵孟頫跟他比,就像小学生,甚至这幅《小楷黄庭经》,凝聚毕生功力,境界高妙,足以比肩唐代大师,时常临摹,可以初步了解古人笔法,掌握“楷法”,为日后深入晋唐,打下基础。
而今,我们对八大山人《小楷黄庭经》,进行1:1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微喷复刻工艺,与原作毫无二致,此品乃是手工经折装,装裱精细,使用翻折设计,便于临摹和查找。
全卷加入现代字注释,帮助初学者识读,市面罕见,独此一家,比普通印刷品更加还原,所有字体的细节处理,全都一览无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