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根本原因还是广大消费者不想开手动挡了。
家用层面的不想开,追求操控的需求又太少,支撑不起市场。
十多年前,手动挡不能说是绝对主流,但至少是人人都可以考虑的。学车也几乎都是手动挡,那时考虑手动挡有几方面原因。
这是最直接的,相同配置的手动挡比自动挡少一万。在汽车还很稀罕的时候,能跑起来遮风挡雨就不错了,至于自动挡能舒适的一点点,在一万块面前,就显得没有那么重要。
这也是目前唯一存在的优势,很多人买车说是开习惯了手动挡,也许是真的,但是想省钱也是真的。
十多年前开下来高1-2个油是正常的,现在除非手动挡采用“溜车大法”,不然差距应该在半个油左右。
参考某油耗APP里的数据,十多年前的手动和自动的数量还是比较均衡的,而近几年的手动的比例降低非常明显。
从车主众测看,十年前的手动自动的油耗差距要大于今天。
可靠性
自动挡复杂容易故障,手动挡简单可靠稳定,这种观点在十多年前是有道理的。而如今手动挡依然是简单,但自动变速箱技术已经突飞猛进,听到最多也就是“顿挫、迟滞”之类的毛病,最多就是换一个品牌,还没听说因为这个换手动的。
路况越来越不利于手动挡
我开过一段时间的手动挡,是08款宝来,技术不能说是炉火纯青,至少也可以2挡起步,或者挂三次挡升到顶没问题。
随着路上车越来越多,我快疯了,手还行,但脚是真的要废了,早晚高峰离合器那踩的是一个酸爽,为了不被加塞,还得保持专注,那真是四肢都是高度紧张的。更有一次在地下停车场,贼陡峭的坡上排队结账熄火三次,最后还是拉着手刹轰油门出去的。
所以有了过来人的血泪
有像我这样经历的人,都是手动挡的坚定劝退者。新买车的大概率不会比我更会开手动挡了,但现在的交通状况,让新手从一开始就进入地狱模式,而新鲜感一过,对手动挡就只剩下厌倦了。
最后,有个流传很广的说法,“刚学会开车,要是不开手动挡就永远不会开手动挡”,这句话看上去是对的,但却没什么用。建议能学C2就直接学C2吧,手动挡不开真没什么损失,而且我见过很多两年内换车的,主要是忍受不了手动挡,或者家里另一位成员要开,根本没办法上手。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开看看手动挡的汽车都在哪些车上销售。
一是比较低端便宜的入门级乘用车
二是大部分的商用车
比如长安的逸动手动款只要7万块,去年销量还有几千台,需要手动挡的人还是挺多的,因为手动挡汽车足够便宜,让部分想买车的人能够得着。
商用车使用手动挡是很正常的事,主要原因也是便宜,手动挡变速箱维修保养也便宜。
商用车,比如卡车都是生产资料,一般不考虑舒适型,只考虑价钱是否便宜,不要老坏,容易维修等。
手头没有最新的数据,目前变速箱大概价钱如下
而在2015年,变速箱的价钱基本都要在这个价钱上加两千块钱。
自动变速箱价格的下探一方面是因为竞争激烈化和国产化本地话,以前基本变速箱基本都是采埃孚,爱信的天下,而这几年慢慢有国产厂家加入竞争。
另一方面是变速箱本地话,比如广汽和爱信合资的变速箱公司。
这属于次要原因,毕竟入门槛的车也没啥智能化配置。
自适应巡航,高速领航辅助功能等L2级别的功能,以及未来的L3-5级别的自动驾驶,都没法使用手动变速箱,而必须需要自动变速箱来实现换挡等操作,或者根本不需要变速箱的电动车。
在这两个原因中,我认为我国购车人群越来越有钱以及自动挡汽车越来越便宜是主要原因,其他都是辅助原因。
现在国内汽车市场上基本都是自动挡AT/CVT/DCT占据了绝对数量,而手动挡MT已经沦为了小众车型。
先简单介绍下市场上最常见的自动挡AT和手动挡MT的区别。
手动挡的变速需要手动换挡,在不同的速度区间选择不同变速器内的齿轮啮合位置,来改变输入速度和输出速度的传动比。
下面就是我们科目考试用的经典五档手动变速箱的档位示意图,可以看到就是通过手动更换不同大小的被动齿轮和动力输出轴契合来换挡。
而自动变速箱AT则是根据汽车的转速来进行自动换挡的位置,和手动变速器MT的纯机械(刚性连接)传输动力不一样的是,自动变速箱是靠液力变矩器来传递动力。
就如同一个电扇一样,对着另外一个不通电的电扇转悠,就可以两个电扇一起转。
泵轮提供能量(泵轮和壳体一体,与发动机输出端刚性相连,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得内部油液旋转(液力变矩器内充满油液),油液的旋转使得内部的涡轮旋转,涡轮的花键接着变速器的动力输入轴。
泵轮旋转后,通过油液带动涡轮,最后把动力传递到变速器。这种柔性的动力传递,也就是AT变速箱的低速蠕行保持平顺的原因了,因为AT变速箱基本在低速时候的动力都是由油液传递的,没有刚性连接,自然就基本没有抖动了。
稍微介绍了下手动挡和自动挡的区别,大家应该就能明白为啥手动挡汽车比自动挡汽车省油了。一个是手动挡的刚性机械连接来传输动力,一个是靠柔性油液旋转来传输动力,自然是刚性连接的动力损失比较小了,也就是手动挡汽车比较省油了。
早期的AT比MT要百公里多耗一个油左右,但随着AT变速箱的改善,换挡的智能化,比如一般的8AT比6AT要省油5%到10%,两者的油耗的相差也变得越来越小了。
另一个就是两者的寿命,原本MT的结构简单,成熟可靠,寿命较长。但现阶段,AT则基本取代了MT,基本都是终身免维修,两者的寿命也没什么差别。
而让MT逐渐消失在市场上的,其实就是手动挡在市区中低速行驶的频繁换挡造成的人员疲累。
因为无论是AT/CVT/DCT,都是自动换挡,无需左脚踩离合,右手大力拨弄换挡杆。
可别觉得这个原因可笑,因为汽车的操作发展史一直都遵循着更舒适,更简单,效率更高的操作模式,无论是在操纵驾驶上面还是操纵座舱上面。
“人的懒惰是世界发展智能化的原动力”。
所以,在选择最常用的驾驶路况(城市拥堵的中低速路段),大部分人都不会选择操作繁琐累人的手动挡。上下班时段的一公里,可能就要碰到五六次停车,档位从3档不停换到1挡,又换回3挡,右手忙个不停。左脚离合简直就是过几秒就踩下、放开,恨不得比踩油门的次数都频繁。一个配合不好,起步就是熄火。尤其是拥堵时候的上坡,挪几米就停,手动挡简直要把人给逼疯,汽车熄火绝对是个大概率的事件。
而自动挡则是一个油门足矣,你只要告诉汽车是前进还是后退就行,内部微调换挡的事情就交行车电脑操心了,两者的操作对驾驶员的舒适感受不可同日而语。
而比自动挡更舒适,简单,高效率的发展就是自动驾驶的发展了。
其中的L3级别叫做有条件的自动驾驶,也就是说在符合条件路况(多种因素)的限定条件下,开启L3的情况下,可以让驾驶者短期脱离驾驶状态而不用时刻观察路况。这也是离我们最近的自动驾驶层级,可能在5年内就在国内部分道路内开始实施。(2022年6月23日,深圳通过了国内首个关于L3自动驾驶的法规。)
在L3开启下,油门、刹车、方向盘都不用驾驶者管,甚至都不用时刻观察路况,驾驶者可以在驾驶位置上看视频,喝茶聊天,电话会议等。一旦在L3开启的时间出了事故,将视情况由车企(L3智能驾驶开发商)负责。
2021年12月10日,德国联邦汽车运输管理局 (KBA) 批准了奔驰的L3级自动驾驶系统,正式为L3级自动驾驶放行。2022年5月,德国市场的某些车型的车主可以花费数千欧元,选装Drive Pilot的L3级自动驾驶,在德国允许路段上开启L3智能驾驶。
这种建立在安全上面的自动驾驶带来的舒适感,慵懒感,则是人们不断追求汽车智能化的动力之一了。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国内手动挡车占比降低既有消费者选择的原因,也有车厂自发淘汰及自动变速箱技术进步,手动变速箱不适应汽车智能化、新能源化发展趋势的共同作用。
就全球市场来看,2019年美国新车销量中手动挡占比已经降低到1.1%左右[1],并且有较大一部分都是超跑等豪华车辆,真正普通人购车选择手动挡比例还要更低。同样日韩的手动挡占比也都在3%以下.
欧洲曾经在2000年左右手动挡车辆销量占比近80%,如今也滑落到不到40%。背后主要是因为曾经欧洲柴油车占比较高,手动变速箱可以承受更高扭矩,成为柴油车首选。其次是手动挡更利于在狭小的路侧停车位停车,再加上欧洲堵车没有那么严重,手动挡仍是可接受的选项[2]。
我国到2021年手动挡依然占比20.88%,但同比下滑了9.58%,明后年很有可能就低于10%了[3]。如果按车型来看,目前国内手动挡车型销量较好的都是10万元以下的车辆,尤其是出租车市场仍然是手动挡车型的最为重要的市场。
几个典型的案例就是桑塔纳、捷达VA3、福瑞迪、启悦、艾瑞泽5、悦动,这其中部分车型甚至手动挡车型的生产,就是为了做出租车。另外一些自主品牌10万元以内的入门家用车,如帝豪、荣威i5、哈弗M6、远景X3、五菱星辰等还是有手动挡车型的生存空间[4]。
手动挡汽车变得越来越少有国内居民消费升级的原因,同款车型手动挡能便宜1-1.5万元,并且百公里能节省1升油左右,在2005年以前,很多家庭的第一辆车还是很在意这个钱的。
但是随着我国城市的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手动挡频繁启停需要换挡让更多购车者望而却步,再加上很多家庭就一辆车,为照顾车技不熟练的家人,还是买自动挡会安全方便一些。
同样在车厂和供应链端,随着新能源车辆、48V轻混、ACC自适应巡航的普及,手动挡也在被车厂们抛弃[5]。大众、奔驰近年来都宣布将淘汰手动挡[2]。
如今国内新能源车辆的销量占比已经超过20%,纯电动、增程式等类型车辆都不再需要变速箱,自然也不用手动挡变速箱。
而以48V轻混为代表的部分插混车型,其主要竞争力,就是可以在车辆滑行过程中使发动机熄火,来换取零油耗排放,以及可以和空挡滑行比拟的滑行距离。当自动挡车型在滑行时,变速箱会自动切入空挡,并将发动机熄火。
而驾驶员仅需同往常驾驶一样,在需要加速时踩下油门踏板就行了,电脑会自动控制发动机点火以及变速箱挡位。但对于手动挡而言,由于切换空挡的动作是由驾驶员来决定的,这就引发了一个很大的难题–不切换空挡,发动机无法熄火,就无法发挥混动的作用了。
另外,手动挡也无法匹配目前汽车智能化的发展需求,像比较流行的ACC自适应巡航系统系统,也无法完美匹配手动变速箱。这主要是因为,ACC系统相比于传统的定速巡航来说,多出了刹车和减速步骤。而在加速和减速过程中自然会出现升降挡。那么此时,驾驶员自然就需要自己来干预挡位。
更关键的是,手动挡势必要踩下离合器才能换挡,可绝大部分手动挡取消巡航的步骤除了踩下刹车外,踩下离合器也是可以的。那么此时电脑就无法判定驾驶员踩下离合器的动作是为了取消巡航还是仅仅为了升降挡了。所以绝大部分手动挡车型都不会配备目前已经十分亲民的ACC系统。
另外现在的自动变速箱的技术也在不断进化,曾经手动挡变速箱的换挡快、传动效率高等优势已经没有。如今自动变速箱从早期的4AT、5AT到到现在9AT甚至10AT,而手动挡还只是停留在5-6个前进档位,AT变速箱挡位越来越多,换挡就越平顺,越省油,动力输出越好。
比较先进的AT变速箱换挡速度已经可以达到100-200ms,普通的AT变速箱也可以做到500ms的水平,已经超过绝大部分普通驾驶人员水平。
早期的AT变速箱,由于液力变矩器一直是通过滑移来传递动力,这便造成它的传动效率一直无法与“硬连接”的手动挡变速箱相媲美。不过随着科技的进步,AT变速箱液力变矩器可以锁止,以及双离合器变速箱的诞生,传动效率也可以达到90%以上,不分伯仲。
比如目前国产自主品牌15万左右车型上用上的AT变速器在换挡时间上已经可以做到200ms,97%的传统效率。
总的来看,消费者已经可以接受AT变速箱1-2万的差价,10万以上的车型基本都配置有AT变速箱。随着AT变速箱技术进步,其在换挡速度、平顺性、传动效率已经接近甚至超过手动挡。而随着汽车智能化、新能源化的发展大趋势,手动挡更加不适应其发展,因此未来手动挡汽车在国内销量占比还会进一步降低。未来国内真的有可能像美国市场一样,高端跑车才会执着于手动挡。
记得08年买车的时候,逛汽车论坛,铺天盖地的宣传手动挡的优点比自动挡多,省油是其中之一,还有说什么手动挡操纵感更强、机械更可靠之类的。好多帖子以欧洲市场主流是手动挡作为例子。再加上销售价手动挡可以便宜10%左右,我当时买的车选择手动挡。
但人喜欢偷懒的天性可以压倒这些优势,“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一旦习惯了自动挡就很难回来了。手动挡汽车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
就像露营帐篷,之前美国人享受自己动手的乐趣,一般选择徒步露营帐篷,自己一点点搭起来。后来有厂家在美国推出自动帐篷,一键打开,美国很多人使用过后,再也不选择需要手动搭建的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