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盒子里,电影则是盒子上的窗口。电影允许我们进入他人的精神世界——这不仅意味着融入银幕上的角色,也意味着用另一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01 无人知晓 誰も知らない (2004)  
豆瓣评分  9.1 / IMDb RATING  8.0
新搬来的公寓这家人是母亲惠子带着四个孩子:明、京子、茂、雪。但母亲却得对周围的人们撒谎说丈夫去海外工作,自己与长子两个人在一起生活。事实是其它三名弟妹是“黑孩子”,因为四个孩子有着各自不同的父亲。他们一直呆在家中,没有去学校上学。

在母亲去百货商店工作时,年纪尚小的明就在家中代替母亲行使家长的职责。突然有一天母亲不见了,她把手中仅有的20万日元现金和一张短短的便条留给了孩子们,把弟妹托付给明看管后,就悄然地离家出走。无亲无故,对外面几乎一无所知的四个孩子们,要开始面对新的生活,那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与我说周围的人没有发现孩子们独自住在公寓里,不如说是人际关系稀薄得让他们不愿去发现,但想想这件事发生在“东京”,也就不奇怪了。看到这一系列报道,我产生了一个疑问:为什么少年没有舍弃妹妹们离开家呢?

——是枝裕和


在《无人知晓》参加戛纳电影节的时候,我接受了将近八十家媒体的采访,其中印象最深的是有人提到:“你没有对电影中的人物进行道德上的审判,甚至没有指责遗弃孩子的母亲。”针对这个疑问,我是这样回答的:电影不是用来审判人的,导演不是上帝也不是法官。设计一个坏蛋可能会令故事(世界)更易于理解,但是不这样做,反而能让观众将电影中的问题带入日常生活中去思考。

02 海街日记 海街diary(2015) 

豆瓣评分  8.8 / IMDb RATING  7.6


她们的父亲早年和情人离家出走,母亲则干脆将女儿们抛给了外婆照顾。外婆去世后,外孙女们继承了这栋有着悠久历史的大房子。过早担负起家庭重任的大姐香田幸,尽心尽力照顾着两个妹妹健康成长。

父亲去世的消息传到姐妹手中。她们结伴而行参加了父亲的葬礼,并且结识了从未谋面的异母妹妹浅野铃。许是血缘中的亲近之感,幸在临行前邀请铃搬来镰仓同住。未过多久,抱着对姐姐们的憧憬,铃迈入了父亲曾经生活过的房子。四季流转,姐妹们的故事悄然上演……


纵然失去,也有传承下去的东西。

——是枝裕和


这实际上不是一部家庭电影,称为叙事诗或许稍显夸张,但是不将它放在更长的时间上去理解,就无法领略原作丰富的内涵。所以我其实是间接地参考了小津安二郎导演的世界观。小津导演自己也说过:“比起故事本身,我想讲述更加深邃的轮回或者无常。这种生活走向崩坏,且会不断循环的视角,与《海街日记》也有一定的相似性。”



03 小偷家族 万引き家族(2018) 

豆瓣评分  8.7 / IMDb RATING  7.9

东京的都市丛林中央,残存着一栋古旧寒酸的老房子,这里局促地生活着柴田一家五口人。在工地当临时工的男人阿治经常带着儿子祥太到超市盗窃生活用品,这一天,他们回家路上遇到了独自待在户外的四岁女孩由里。妻子信代起初极力主张将女孩送回父母身边,但当看到女孩原生家庭的状况时又心生恻隐。

原本柴田家就靠着老奶奶初枝的养老金度日,而今多了一口人,自然更艰辛了几分。包括信代的妹妹亚纪在内,虽然一家人游走在贫困和违法的边缘,但笃深的羁绊将他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使他们的心不会随着冰冷的都市而寒冷下去……


从结果上来说,这10年来我考虑的诸多事情,可能都集结在了这部作品里。这既是一个思考何为家庭的故事,一个要成为父亲的男人的故事,也是一个少年成长的故事。

——是枝裕和

电影的最后半个小时,日本现代社会荒芜的生活里,人物关系一层层被扒开,电影完全打开了社会性的视角,血缘与亲情、诱拐与选择、利己和利他之间,人性的阴暗背后,却生出光亮来。正如电影的中文海报上写道:“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爱”。


04 步履不停 歩いても 歩いても(2018)步履不停  

豆瓣评分  8.8 / IMDb RATING  7.9

位于偏远小镇的横山一家,生活平静祥和。父亲恭平是业已退休的医生,却时时牵挂小镇诊所内的事务。长子纯平继承了父亲的事业,却在15年前为救落水儿童而溺水身亡。次子良多与父亲意见相左,执意前往异地当起了绘画修复师。
 

多年的打拼换来的却是失业,困顿的良多与带着孩子的由香里结婚,相互扶持,继续生活。又逢纯平的忌日,良多和姐姐千奈美带着家人分别赶回家中。平静的横山家再次热闹起来……

  

人们常说“正因为是家人才互相理解”、“正因为是家人才无话不谈”,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正因为是家人才不想让他们知道”、“正因为是家人才无法理解”反而更符合现实。

——是枝裕和


我内心的悔恨酝酿出了《步履不停》的主题——“人生总是有点来不及。”我将这句话写在笔记本的第一页,开始创作剧本。“人生路上步履不停,为何总是慢一拍”。



05  比海更深 海よりもまだ深く(2016) 

豆瓣评分  8.7 / IMDb RATING  7.4

邋遢潦倒的中年大叔筱田良多是一名私家侦探,早年间他作为作家出道,然而自从处女作之后就再也没有令人称道的作品问世。他满腹牢骚,自视清高,绝不愿为了钱去创作没有“灵魂”的作品。现实生活中处处为钱发愁,拿到钱后又转瞬扔进赌场,全然没有指望。

母亲淑子独自住在团地,在老人家的眼里,再差劲的儿子也有别人无可比拟的优点。良多原本拥有美满的家庭,只不过前妻白石响子再也无法忍受他的作为,离婚后带着儿子真吾另外过活。好不容易与儿子见上一面,良多父子以及随后赶到的响子在淑子家中团聚。台风袭来,他们被迫留在充满着往昔回忆的奶奶家过夜。喧闹却又平静的夜晚,有些事情悄然改变……


是枝裕和 最值得看的9部电影 | 不去追逐时代和人的变化,从自己微小的生活中编织故事

电影导演究竟是作家还是职人?不同的导演或许会给出不同的答案,但于我而言,电影不是产生于自我的内部,而是经由与世界的邂逅诞生的。“写自己想写的故事”,我想再次体会这种心情,于是有了这次的《比海更深》。

——是枝裕和


这或许就是爱吧,是我对家庭剧、对福利房社区、对生活在那儿直到去世的母亲,还有对主人公因无法过上想要的生活而后悔和灰心的爱。这一半也算是我的愿望,我希望观众在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能带着这样的感情去观赏。

06 如父如子 そして父になる (2013)  

豆瓣评分  8.7 / IMDb RATING  7.8

普通上班族野野宫良多和妻子野野宫绿结婚多年,感情十分要好,两人共同养育着聪明乖巧的儿子野野宫庆多,生活宁静中处处透露着幸福。令本以为平静生活将一直持续的三人没有想到的是,一通来自庆多出生的医院的电话将这个小家庭卷入了风口浪尖之上。

原来,庆多并非良多和绿的儿子,而是由斋木雄大和尤加利的爱情结晶。是朝夕相处的感情珍贵,还是血脉相连的羁绊重要?面对多年前一个小小误会所酿成的后果,良多和绿不知该何去何从。而对于雄大、尤加利和两人亦非亲生的孩子斋木琉晴来说,他们亦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之前。



选择抱错婴儿作故事的主题,很大程度上跟我成为父亲有关。五年来,看着女儿一点点地长大,我不禁开始思索,维系亲子关系的究竟是“血缘”还是“时间”。

——是枝裕和

电影的参考书《扭曲的羁绊—抱错婴儿事件的十七年》中描述的情节,给了我极大的刺激。昭和四十年前后,日本各地发生了多起抱错婴儿的事件。据调查,很多家庭在面对这个问题时,几乎都会选择“血缘”,互相交换孩子。但是,《扭曲的羁绊》中写到了冲绳的两个家庭,他们没有选择把孩子换回来。因此将故事背景设定在当下的《如父如子》,如果能向观众传达不要禁锢于“血缘”的想法,才有讲述的意义。


07 怪物 (2023)  

豆瓣评分  8.6 / IMDb RATING  7.8

一栋普普通通的公寓,住着失去了丈夫的女子早织及其就读小学的儿子麦野湊。凑寡言少语,少年老成,似乎藏着无限的心事无法道出。而近一段时间凑种种反常举动,让早织心有不安。

从儿子口中,她得知凑遭到了保利老师的霸凌,于是鼓足勇气前往学校讨要说法。校方的态度暧昧应付,甚至对她单亲母亲的身份有着偏颇的认知。当双方变得愈加胶着之际,早织似乎慢慢发现学校里的儿子有着她所不熟知的一面。在这一过程中,另一个男孩星川依里也被卷入漩涡中心……


对于孩子们来说,自己心中产生的,无法描述、莫名其妙的东西,他们会把这东西命名为怪物。也许是自发的,也许是因为其他人的压迫才这么做的。

——是枝裕和


“这个故事的构成是,每个角色都在以自己看不见的方式伤害着他人。”

为何要写这个故事,则起源于坂元过往的一次个人经历——某次他在开车等灯的时候,前面停着的卡车在灯变绿后也不动,他按了喇叭也还是没动,直到后来车移动起来,他才注意到是因为人行横道上有坐轮椅的人。怎样才能注意到自己对受害者所做的事情呢?过去十年多的时间里我一直在思考。


08 空气人偶 空気人形 (2009) 

豆瓣评分  7.4  / IMDb RATING  6.9

 

他是一个唯唯诺诺在餐馆打工的侍应生,她是一个只值5000多日元过时的充气人偶。在孤独漫长的夜晚,她慰藉着他空虚的心灵与肉体。对他来说,她也许只是寄托情感的替代品。不知曾几何时,她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知觉,每天在他上班之后,她便穿上衣服独自外出,用好奇的大眼睛注视着这个忙碌的大都市。

最终,她在一家录影带出租店停留,仿佛银幕上交错变换的虚幻情节恰恰映射着她那匪夷所思的生命,其心中涌起阵阵波动。她渐渐喜欢上店里的男孩纯一,在这个人人生而空虚的世界上,她的爱情故事不算故事……


所谓生命,仅靠自身无法被完整创造出来。

生命自有缺陷,需要他人来填满。

——是枝裕和


这部作品的主题“空虚”通常也会给人消极的感觉,但从业田先生(漫画家业田良家,原著作者)短短二十页的画稿中,我发现因为别人给自己的身体吹入空气而得到满足的情节,显示出个体与他者之间的关系有着丰富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空虚在与他人的相遇中才能消解。空虚孕育了可能性——自身正是因为感到缺失,才想与他人建立联系。




09 奇迹 奇跡 (2011) 

豆瓣评分  8.8  / IMDb RATING  7.3

一段破败的婚姻,让两个尚未成年的好兄弟天各一边。哥哥航一随母亲大迫希美回到位于鹿儿岛的外婆家,弟弟龙之介则和追寻音乐梦想的“废柴”父亲木南健次在福冈居住。

兄弟俩有了各自的朋友圈,父母也似乎渐渐安定下来。可是,他们无论如何还是希望重新聚在一起。晴朗的一天,两兄弟各自带着朋友朝着心中的奇迹之地出发……


鹿儿岛开往福冈的新干线“燕”和福冈开往鹿儿岛的“樱”号途中会有一次短暂的交汇,传说这时许下心中愿望的话,奇迹就会降临。

——是枝裕和


我是个喜欢唱反调的人。如果将成长定为影片的主题之一,我就会拍摄“去的时候希望发生奇迹,最终却没能实现愿望”的故事。“为什么没有实现”暂且不谈,总之我是想拍愿望没能实现,孩子们却因此获得成长的故事。


弗朗索瓦·特吕弗曾说,站在一个电影放映厅的前端,转过身去看着观众沉醉在光影中的面孔,此情此景对一个导演来说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如果电影还不错,观众们的脸上就是一副魂不守舍的表情。在这短暂的一刻,他们游离于另一个时空,为别人的喜怒哀乐而感动。在所有的艺术中,电影最能唤起我们对另一种经验的感同身受,而好的电影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所有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通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