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是西非的一个内陆国家,北与阿尔及利亚、东与尼日尔、南与布基纳法索和科特迪瓦、西南与几内亚、西与毛里塔尼亚和塞内加尔接壤,是西非面积第二大的国家。它的北部边界在撒哈拉沙漠的中心,大多数人集中在南部,塞内加尔河源于这里。马里现在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可以说这个国家几乎没有像样的产业,但就是这样的一片土地,确曾经是加纳帝国、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的中心地区。
第一个获得哈佛大学博士学位的非裔美国人,杜波伊斯曾说:在非洲的古典文明中,桑海文明仅次于埃及文明。
马里于1895年沦为法国殖民地,称法属苏丹;1904年并入法属西非洲;1958年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自治共和国,定名苏丹共和国;1959年与塞内加尔结成马里联邦;1960年9月22日独立为共和国,而我们今天要介绍的,就是马里独立之后于1960-1967年间发行的两套印有自己灿烂文明的纸币。
众所周知,现在的马里使用西非共同体法郎,虽然也勉强算是法属的一种吧,但是从设计和印刷上实在没有突出的特色,而两套马里国父莫迪博·凯塔(Modibo Keïta)的序列纸币,却十分精彩的展示了马里的历史文明和风土人情。
虽然现在的马里很穷,但作为非洲文明大国,却并不缺乏旅游资源,杰内古城、廷巴克图古城、多贡遗迹和阿斯基亚王陵均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而1960-1967年间发行的马里两套纸币,也很自豪的把这些世界遗产印上了纸币。
桑海文明
桑海帝国给我们带来了阿斯基亚王陵、廷巴克图古城、杰内古城三处世界文化遗产,因此桑海文明也将是马里纸币的主线。
早在公元七世纪,桑海人就在尼日尔河北岸的登迪建立邦国,因此,桑海作为一个王国的出现,与加纳王国同样古老。桑海王国最初的国都为库吉亚,地处当代马里共和国和尼日尔共和国的交界处。十一世纪初叶,桑海统治者将都城迁至商业城市加奥。
桑海民族具有长期独立王国的传统,他们不甘于被外人统治的地位。当马里帝国由于内乱而遭到削弱时,桑海于十四世纪下半叶脱离马里帝国,并利用其有利的地理位置,开始向四周尤其是尼日河湾以西地区扩张。15世纪中攻占廷巴克图,正式统一西非洲。
桑海国王鼓励商业发展,商业大扩展使城市文明在整个西苏丹萨赫勒地区得到了发展,廷巴克图、杰内和加奥是桑海帝国最大和最重要的三座城市。廷巴克图是帝国的经济重镇和文化中心,也是整个苏丹地区的圣城,在当时的伊斯兰教世界中享有盛誉。据文献记载,十六世纪中叶,廷巴克图有一百八十多所教授《古兰经》的学校,极像一座大学城。杰内在经济和宗教方面与廷巴克图有密切联系,是苏丹内陆最重要的黑人聚居地,那里高耸着威严的清真寺,可称为苏丹艺术的明珠,也是南方的大市场。加奥则是政治首都,比其他城市更古老。
经过多年的东征西讨,桑海人不仅取代马里帝国的霸主的地位,并进而成为西苏丹历史上版图最大、国力最强的大帝国。桑海文明的世纪代表着古代非洲黑人文明辉煌的颠峰,使桑海帝国在伊斯兰世界享有盛誉。十五世纪起,桑海逐渐形成一个强盛的帝国,取代了马里帝国在西苏丹的霸主地位。最终发展成为非洲历史上最大的文明古国,面积几与欧洲相等;之后的西苏丹地区乃至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大陆,一直未曾出现能与之相比的庞大帝国。不仅如此,桑海帝国政治法律制度的完备、文化学术的繁荣,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古代历史上也是空前绝后的。可以说,桑海帝国代表着古代黑人文明的最高成就和最后的辉煌。
阿斯基亚王
阿斯基亚王名为穆罕默德·杜尔。15世纪兴盛起来的桑海帝国是西非古代国家的集大成者,而穆罕默德·杜尔则是这个帝国最强盛的代表人物,他的一系列改革留给了后人许多遗产,影响直至当代。正因为如此,穆罕默德·杜尔在本排行榜中黑非洲的帝王中,位列第一。
他的舅父索尼·阿里(1464—1492年在位)是索尼王朝的第三代君主,经过不断的征战,灭掉了曾经的宗主国马里帝国。穆罕默德·杜尔在舅父的朝廷中担任高级将领,也立下了一系列战功。索尼·阿里死后,由其子巴罗即位,但不到一年,就被树大根深的穆罕默德·杜尔篡夺了帝位,结束了索尼王朝的统治。其时,杜尔已年届50,可谓大器晚成了。
穆罕默德·杜尔上台之后,便着手实行改革。首先是改革军制,杜尔实行了军队的职业化、精简化,并吸收被征服民族入伍,完善步兵、骑兵、水兵的设置。接着,杜尔继续了索尼王朝的征服战争,经过十年征战,建立了一个“东到阿加德兹,南抵尼日尔河河曲,西至塞内加尔河上游,北部深入撒哈拉大沙漠”的庞大帝国。其统治领域囊括了西非最富庶的平原地区,超过了马里帝国的全盛时期。穆罕默德·杜尔也因此被尊称为“阿斯基亚大帝”。
穆罕默德·杜尔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权的统治机构。设立了直属皇帝的各部大臣,划分行省,行省总督由杜尔任命他的亲信担任。他重视兴修水利,开凿了尼日尔河上游的运河,开发矿藏,统一帝国的度量衡,保护商路的畅通和商旅的安全。在他的时代,桑海帝国的经济也达到全盛。但必须指出的是,桑海帝国是一个奴隶制十分发达的国家,帝国的繁荣是建立在奴隶的血汗上的。
穆罕默德·杜尔是真主安拉虔诚的信徒,先知穆罕默德忠实的追随者。索尼王朝时代,在宗教方面延续西非土著的崇拜精灵、相信万物有灵(有点类似于“泛神论”),因此引起了穆斯林商人的不满,而穆斯林在桑海帝国的跨沙漠贸易中发挥了主要作用,对帝国经济有很大影响。穆罕默德·杜尔登基之后,确立伊斯兰教为国教,厚待伊斯兰学者和商人,他在1497年到1498年,在一千名步兵和五百名骑兵的护卫下,穿越浩瀚的撒哈拉沙漠,到圣城麦加朝拜,并施舍了30万金币的经历,在伊斯兰教世界中成为美谈,他也因此被伊斯兰教世界承认为西非地区的哈里发。

对伊斯兰教的提倡,使桑海帝国更好地接受了来自北方的先进文化。在他的时代,桑海帝国的文化出现了一时的繁荣,特别是在1492年西班牙的最后一个伊斯兰堡垒格林纳达陷落后,大批的伊斯兰教学者南逃,被穆罕默德·杜尔收留厚待,更促进了西非文化事业的发展。廷巴克图城,成为西非文化的中心,桑戈尔大学,则成为学术的中心。
阿斯基亚王陵
阿斯基亚王陵是桑海帝国阿斯基亚王朝开创者穆罕默德·杜尔将加奥作为首都之后,为自己所修的陵墓,于2004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阿斯基亚王陵包括了金字塔形坟墓、两个平顶清真寺建筑、清真寺公墓和露天的集会场地。这些都是在阿斯基亚穆罕默德从麦加回来定伊斯兰教为国教并将加奥作为首都后建造的。17米高的金字塔形的建筑阿斯基亚王陵,是由桑海帝国的国王阿斯基亚·穆罕默德于1495年所建。由这个王陵可以看出在15至16世纪桑海帝国的强大、富裕和繁荣。那时的桑海帝国控制了横跨撒哈拉的贸易,特别是盐和黄金。
马里纸币上的阿斯基亚王陵
1960年第一版50法郎,背面为阿斯基亚王陵
廷巴克图古城
历史名城廷巴克图从公元14世纪中叶起,相继成为马里帝国和桑海帝国的重要都市,修建了防卫城墙和清真寺。此时的廷巴克图在曼丁哥帝国的统治下已成为重要的文化中心。城市结构的基本布局就在那个时候确定下来。在阿斯吉亚王朝(1493年至1591年)时期,是西非的文化和宗教中心,城市建设密集发展。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纷纷到这里讲学布道,那些能工巧匠更是在这里大显身手,使这座城市声威远震,与开罗、巴格达和大马士革齐名,是当时著名的伊斯兰学术研究地之一。 这里的建筑是伊斯兰建筑风格和阿拉伯建筑风格的完美统一,其中最著名的建筑当属穆萨清真寺了。这个出名的伊斯兰建筑群在1325年创建,经过了几次扩建才形成的规模。这座清真寺由2座宣礼塔和3座内院共同组成,2座宣礼塔中较高的那座是市内最高的建筑。市区的另一座著名建筑是创建于14世纪的斯科尔清真寺。在寺中耸立着一座装饰精巧的宣礼塔。16世纪,伊斯兰教学者都在寺中那方形的祈祷大厅里深造、论道。
马里纸币上的廷巴克图古城
1967年第二版50法郎,背面为廷巴克图古城
说实话,本人确实很难分辨出这种特有的伊斯兰泥土式建筑
杰内古城
被世人美喻为“尼日尔河谷的宝石”,它位于马里中部尼日尔河内三角洲最南端,以独特的撒哈拉—苏丹建筑风格著称于世。杰内古城建立于公元800年,毗邻撒哈拉和多雨的苏丹地区,位于游牧地区和固定居住区的切换点上。它建造在尼日尔河流域一个防御性的小岛上,从河边到有贸易往来的游牧人城镇廷巴克图只有500公里。198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杰内古城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自公元前250年开始有人居住,杰内后来发展成撒哈拉黄金贸易的中心。15到16世纪间杰内成为伊斯兰教义传播的中心。城内的古建筑约有2000座,被完好地保存下来。为适应季节性洪水,房屋建在了小丘之上。
杰内古城建筑风格统一,是苏丹建筑艺术的代表。用灰泥涂抹的捣实粘土块是这些气候干旱国家的常用建筑材料。画有装饰的壁柱、筑雉堞以及护墙使建筑立面及其互不相连的通道精细别致。居城市景观主体的大清真寺丰富了城市的立体线条。杰内古城是前伊斯兰教文化在尼日尔河内三角洲发展的杰出典范,整个杰内古城是一段辉煌历史时期的展现。
尤其值得夸耀的是古城中央的那座1907年~1909年按15世纪苏丹建筑风格重建的,高11米、周长56米,建造造型奇特的杰内大清真寺。该建筑建造时没有用一砖一石,而是用一种特殊的黏土和椰树木树枝为骨架建造而成的,建筑面积达3025平方米。100根粗大的四方体泥柱支撑着祈祷大厅的屋顶,屋顶上密密地排列着104个直径10厘米的气洞,高大宽阔的寺门更是壮观。
寺院的主墙是由3座塔楼构成的,塔楼在5根泥柱的连结下成为一体。式样独特、结构新颖的寺院是苏丹建筑艺术和撒哈拉建筑风格的完美结合。该清真寺向外突出的房架巧妙地起到了装饰效果。重建的清真寺被视为非洲建筑史上的一大杰作,也是西非伊斯兰教的象征。
马里纸币上的杰内大清真寺
1967年第二版1000法郎,背面为杰内大清真寺
马里的这两版纸币可以说是本国最具代表性的纸币作品,其中第一版由STC为其代印,而第二版纸币为TDLR代印。
这两套纸币也展示了马里很多独具特色的风土人情,本人因重点介绍世界遗产,就不再进行详细介绍,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阅相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