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临,第二遍完成
      继续实临。
      从十大隶书汉碑中选出的540字临完第二遍了。
      右起,礼器碑、华山庙碑、史晨碑、衡方碑、乙瑛碑。
      我现在是实临一篇自运一篇,交替着来,把实临当作运动员平时的训练,自运当作打比赛,不训练光打比赛提不高,不打比赛光训练,训练也缺少针对性。
      因为同时在实临十种风格的字,自运的时候已经自然有了融合趋势,可以说现在我自运的字基本上个个都有古人的东西,又都有自己的东西。
      写出来的字有自己的特色不难,多数人写字其实都是“我体字”,写出来有古人特色同样不难,多临写一下古碑古帖自然就有了,真正难的是同时还要自洽、协调、好看、耐看、有功力,这方面我现在还真不敢自吹。
      右起,曹全碑、礼器碑、华山庙碑、史晨碑,第五行前三字是衡方碑,后面是鲜于璜碑。
      实临时我还是尽可能临得像一点,但临得像不是目的,实临的目的是想要记住汉碑的一些要素,包括笔法、结体规律等等,但为了更好更准确地学习并记住笔法和结体规律,就得要尽可能临像一点。
      反正有自运环节,所以实临的时候完全不考虑自己的风格,和原碑不一样的地方都是没有做好而非故意。
      右起,乙瑛碑、曹全碑、礼器碑、华山庙碑、史晨碑。
      临得越多,感觉自己更能够欣赏隶书的妙处了,要说起审美提升,我唯一认可的就是多看多体验,见多识广相对于孤陋寡闻肯定是提升。
      这些从几千个汉碑隶书中选出来的字,可以说个个我都喜欢,只是喜欢的程度还是有点不一样,第一行的宗字就特别喜欢,喜欢那最后一笔的跳脱,第二行曹全碑就不说了,一半以上都很喜欢,第三行的公字,第四行的然、月、弘,第五行的贞,都喜欢得不要不要的,嘿嘿。
      右起,鲜于璜碑、乙瑛碑、曹全碑、礼器碑、华山庙碑。
      临写第二遍时,只有差不多三分之一的字有似曾相识,觉得不久前才临写过的印象,说明第一遍产生的记忆不是很深刻,不知道临第三遍时有多少字能够有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