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永乐2025春季拍卖会现场,一只高达131厘米的薄荷色Labubu以108万元落槌,整个收藏圈为之震动。

这场看似疯狂的交易背后,将泡泡玛特再次推上了舆论风口。这不是一次普通的交易,它背后隐藏着全新的消费逻辑和资本游戏。

Labubu隶属泡泡玛特旗下,由香港设计师龙家升创作,以锯齿尖牙、异色瞳孔的“暗黑小巫女”形象为核心,2019年被泡泡玛特收购后成为其旗舰IP
起初,Labubu只是龙家升绘本里的小精灵,2015年,其所属的THE MONSTERS 精灵天团系列诞生。泡泡玛特在2019年签下这一系列IP后,并未大火。
直至2024年,Labubu系列收入首次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726.6%,泡泡玛特股价年内涨幅超11倍,从此开启了它的爆火之路。其创始人王宁更以224亿美元身家跻身全球富豪榜前100位
现如今,Labubu作为泡泡玛特旗下最成功的IP之一,不仅在国内市场稳固地位,还积极布局海外。足迹已从东南亚蔓延至欧美,再到IP大国的日本,都有 Labubu的身影。

一、饥饿游戏:商家精心设计的稀缺陷阱

泡泡玛特2024年财报显示,限量款潮玩的溢价率普遍超过5000%。以Labubu薄荷色为例,全球仅1只的设定使其成为”潮玩界的比特币”。商家通过三层控盘策略制造稀缺:

预售抽签制:0.5%的中签率制造焦虑

隐藏款机制:类似盲盒的随机掉落模式

明星带货:某顶流歌手MV中3秒镜头引发跟风

这种”越难买越想要”的心理,完美复刻了奢侈品营销策略。就像当年AJ1球鞋的疯狂,如今在潮玩领域重演。

市场炒作?一个塑料玩偶凭什么拍出108万元!

二、新社交货币:年轻人的身份识别系统

在95后社交场域中,潮玩正在取代名包豪表成为阶层标识。调研显示:

52%玩家会因稀有玩偶获得社群尊重

37%认为这是进入圈层的通行证

29%通过转手交易建立商业人脉

深圳玩家小林用半年工资购入Labubu隐藏款后,其小红书账号粉丝暴涨2万,甚至接到潮牌联名邀约。这种社交溢价让玩偶超越本身价值,成为年轻人经营的”个人IP”。

三、危险的击鼓传花:当热爱变成资本游戏

二级市场数据显示,Labubu系列年换手率达780%,远超NFT(350%)和球鞋(200%)。但繁荣背后暗藏风险:

黄牛垄断:某些限量款80%货源掌握在职业炒家手中

价格操纵:微信群联合坐庄抬价已成行业潜规则

泡沫警示:某系列玩偶三个月内价格暴跌70%的案例频现

北京某投行分析师指出,当前潮玩市场PE比值已接近2015年文玩核桃崩盘前水平。当最后一个接盘者出现时,这场盛宴或将戛然而止。

潮玩本质是时代情绪的容器,承载着年轻人对独特性与归属感的双重渴望。但当天平过度倾向金融属性时,我们或许该重温日本”熊本熊”的启示——真正持久的IP价值,永远建立在文化认同而非价格炒作之上。

下次为某个玩偶心动时,不妨先问自己:我爱的究竟是它的灵魂,还是它身上的价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