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的一天,19兵团司令部收到了63军上报的作战计划。这时,志司做出了一个决定,选择在铁原地区进行阻击敌人,目的在于争取时间,为其他后撤至三八线附近的志愿军部队建立起稳固的防线。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19兵团63军。

在19兵团司令部,杨得志、李志民等军团领导正在认真审阅63军的作战方案。傅崇碧军长亲自带领参谋人员制定的计划,内容详尽,条理清晰,非常可行,充分展示了我军灵活的战略战术和传统的作战优势。杨得志在看完方案后,轻松地对在场的领导说道:“我倒要看看美军怎么啃我们的硬骨头。”然而,尽管他话语轻松,心中却依然藏着一丝忧虑。虽然傅崇碧的作战计划已将我军优势展现得淋漓尽致,但无论是兵力还是火力,我们与敌人之间的差距仍然显而易见。

面对即将到来的战斗,我军将面对美军四个师、5万多人,配备近千门火炮和数百辆坦克,还有强大的空中支援。而63军则只有大约24000人,再加上200多门火炮,兵员和火力都远远无法与敌人抗衡。更何况,部队中并非每一位士兵都能投入战斗,还有一部分是前线伤员,后勤补给也成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巨大难题。

更值得注意的是,傅崇碧的作战方案中,没有一丝提到困难的内容,也没有要求增派兵力。杨得志深知,傅崇碧并非盲目自信,而是非常了解兵团的实际情况。即便他此时请求增兵,兵团也根本抽不出更多的兵力,更不用说调动火炮等重要武器了。

不久后,铁原阻击战正式打响。战斗异常惨烈,敌人源源不断地向我方阵地倾泻弹药,单单是炮弹的重量就达数百吨,整个阵地几乎化为焦土,63军的部队逐渐缩编,师变成了团,团变成了营,连队甚至被压缩成了排,个别连队甚至只剩下一个士兵。然而,尽管如此,所有官兵依旧紧密团结,誓死坚守阵地,没有一人退缩。

某日下午,经过一次成功的反击,敌军再次被击退,傅崇碧终于迎来了短暂的喘息时间。他坐在指挥所里,神情焦虑,琢磨着敌人的下一波攻势究竟会是怎样的,什么时候到来。就在此时,侦察员匆匆跑进来报告,敌人再次发动进攻,前沿阵地已经开始交火。

傅崇碧冷静指挥,命令所有人员做好准备战斗,并准备亲自前往前线。此时,最大的困难是兵力严重不足。就在他准备出发时,参谋人员急忙跑进指挥所,报告说杨得志司令员亲自赶到了。

听到这个消息,傅崇碧的脑海里瞬间一片空白,他本能地想要去迎接杨得志。杨得志走进指挥所后,笑着对傅崇碧说:“傅军长,辛苦了。”出乎意料的是,傅崇碧的脸色立刻阴沉下来。就在此时,一发炮弹突然落在指挥所附近,震得桌上的茶缸翻倒。傅崇碧怒声对杨得志喊道:“谁让你来的!你知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这样做有安全隐患,出了事谁来负责!”

杨得志不以为然,笑着回应道:“傅军长,别急,我来给你送救兵了。带来了500名兵力,您可以根据需要调配。”

生死关头,杨得志送500人来,军长傅崇碧怒:谁让你上来的,疯啦

傅崇碧听后愣住了,急切地反问道:“从哪儿抽来的兵力?你那儿还剩下兵力吗?”杨得志指着正在激烈轰炸的外面大声答道:“从兵团直属队抽来的,你用就行了。”

“那更不行!”傅崇碧急切地说,“你把直属队的兵力都抽走,谁来保障兵团指挥部的安全?赶紧回去吧,我要亲自上阵了。”说完,他提着枪冲出了指挥所。

杨得志看着傅崇碧离去的背影,心中暗暗赞叹。拥有如此出色的指挥员,我们必定能够在任何困难面前取胜。

13天后,杨得志亲自下达命令,命令傅崇碧带领63军撤出阵地,铁原阻击战宣告胜利结束。傅崇碧带着伤痕累累的63军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对抗,最终成功地拖延了至少10到15天的时间,圆满完成了任务。

当撤退的63军官兵被彭德怀和杨得志接到时,看到傅崇碧昏迷不醒,被担架抬下时,所有人都感到心情沉重。看到全体官兵的衣服被战火打得几乎成了布条,许多人穿着血迹斑斑的裤子,彭总和杨得志不禁泪流满面。彭总哽咽地说道:“祖国会永远铭记你们的贡献!”再也没有说出其他话。

杨得志看着依旧昏迷的傅崇碧,声音颤抖地对彭总说:“老总,这样优秀的军长,您一定要安排最好的医生来救治他。”彭总拍了拍杨得志的肩膀,沉默中透露出坚定。最终,最好的医生被调来为傅崇碧抢救。幸运的是,五天后,傅崇碧终于苏醒,而他醒来的第一句话却是:“给我兵,我的兄弟们都打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