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脏,这对藏在腰部的’功臣’,默默为我们过滤血液中的废物,维持身体的平衡。然而,慢性肾脏病常常被人们忽视,甚至有人得病而不自知。其实每天上厕所留心看一眼,就能发现蛛丝马迹,如何识别肾脏病的早期表现?一台肾移植手术,要面临哪些挑战?
本期特邀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主任医师马坤岭、泌尿外科主任医师蔡明,从内外科不同角度,带您一起认识肾病,关注肾健康。
01
肾病信号一:尿液变化
健康人的尿液颜色淡黄、清澈透明。而肾脏损伤往往会引起尿液粘稠、尿泡沫增多且长时间不消散(蛋白尿)。
与空气接触产生的尿泡增多不同,肾脏损伤引起蛋白尿产生的泡沫会持续5-10分钟,而正常的尿泡最多两分钟就会快速消失。
但光靠肉眼判断病情并非客观,且易产生偏差。因此专家建议,发现大量泡沫尿尽早进行尿常规检查。
02
肾病信号二:水肿
出现水肿时,往往意味着已经到达肾病晚期。水肿的产生与大量蛋白尿丢失,导致的低蛋白血症有关。
血内蛋白低、胶体渗透压低会使血管内水分流失到组织间隙。因此,组织疏松的部位(眼睑、双下肢水肿)一般常见水肿。
此外,马坤岭医生还提醒到常见的水肿并不等同于胖。胖的人一般皮下脂肪多且弹性大,手指按下后皮肤会快速反弹。
而水肿的人组织间水分过多且弹性差,会出现一按一个深坑的情况(凹陷性水肿)。
03
肾病信号三:镜下血尿
与日常尿液相比,镜下血尿颜色较深且趋近于红色,需要尿常规检查辅助判断。
在日常生活中,尿色较深可能是少许的红细胞破裂。但当尿液血过多时,则会出现肉眼血尿。

肉眼血尿:尿液内存在超过一毫升的血且颜色呈粉红色,常见于结石、肿瘤相关疾病。一般来说,镜下血尿比肉眼血尿要更早发现。
尿产物的体现信息非常丰富,包括了隐血、蛋白、比重、细胞成分、电解质成分等。因此专家建议,出现不适及时就医进行尿常规化检。
尿液反映了整个泌尿系统的变化,从输尿管到膀胱再到尿道,泌尿接纳了各个部位的细胞学成分(如男性前列腺)。
因此,有时需要依靠检查区分上、下尿路病变。上尿路可以反映出肾脏的损伤情况,下尿路可以反应出炎症等其他情况。
肾脏红细胞经过滤过膜时,会受到挤压变形。当位相检查多形性红细胞占70%以上时,可判断病变来源于肾脏,均一性的红细胞则来源于下尿路。
本期《养生大国医》专家| 马坤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主任,主任医师,英国伦敦大学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各种原发性及继发性急、慢性肾炎,急进性肾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糖尿病肾病,难治性肾病综合征、狼疮性肾炎、血管炎相关性肾炎,难治性肾性高血压,电解质紊乱及血液透析相关并发症等疾病诊治。
地址: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解放路院区肾脏内科门诊(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号)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滨江院区肾脏内科门诊(浙江省杭州市滨江区江虹路1511号)
时间:
周三全天(解放路院区)
周一上午、周四下午(滨江院区)
电话:
0571-87783777(解放路院区)
0571-87783777(滨江院区)
本期《养生大国医》专家| 蔡明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主任,肾移植中心主任,主任医师,从事泌尿外科临床工作40多年,在腹腔镜泌尿系统手术和器官移植研究领域拥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国内率先规范了活体肾移植的程序,被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和器官移植分会共同推荐主编和参编我国多个肾脏移植相关指南。迄今主刀共完成了肾脏、肝脏、胰腺移植和多器官联合移植等4000余例,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泌尿外科常见病及疑难杂症的外科治疗,肾脏、胰肾联合移植。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