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最好的习惯

《伤寒论》厥阴经脏两寒证 | 脏厥证——附...

《伤寒论》厥阴经脏两寒证 | 脏厥证——附...

腮腺炎秘方

 痄腮膏   组方:青黛18克、芙蓉叶30克、白芷15克、大黄12克、赤小豆24克、冰片9克。   制法:上述药物共研极细粉,炼蜜100克调制成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腮腺炎   用法:取适量药膏敷于患处,一日一次。   方解:方中青黛清热解毒为君药,芙蓉叶、白芷、赤小豆消肿排脓,大黄清热泻火,四味药共为臣药,冰片清热止痛为佐药。全方合用共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治疗腮腺炎甚为合拍。

ZDAY152:中医诊断基础(十五)辩证(四)脏腑辨证(二)脾病及肝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知识点:(三)脾病的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脾病的主要证候有脾气虚与脾阳虚、寒湿困脾与脾胃湿热证。由于素体虚弱、劳倦与饮食不节等,内伤脾气,以致脾气虚弱。常见的脾虚证可分三类:脾阳虚的临床表现,常见在脾不健运证候的基础上,同时出现腹中冷痛、腹满时减、得温则舒、口泛清水、四肢不温、气怯形寒,妇女则见白带清稀、小腹下坠、腰酸沉,脉沉迟、舌淡苔白。一般以脾运失健并伴有寒象为辨证要点。临床常见脘腹胀满、头身困重、食纳减少、泛恶欲吐、口不渴、便溏稀薄、小便不利、妇女带下,舌苔白腻或厚、脉迟缓而濡等症状 更多

《伤寒论》厥阴经脏两寒证 | 脏厥证——附...


352

条   

   
   
   
   

原文

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352)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通草二两 桂枝三两(去皮) 细辛三两 生姜半斤(切)吴茱萸二升 大枣二十五枚(擘)

上九味,以水六升,清酒六升和,煮取五升,去滓。温分五服。(一方,水酒各四升)。

这段主讲:论厥阴经脏两寒的证治。

讲解:

本证成因:厥阴肝脏内有沉寒,肝血不足,复受外寒。

本条紧接第351条当归四逆汤证而来,内有久寒,是指厥阴肝脏原有沉寒痼冷,又有血虚寒凝肝经,于是形成了经脏两寒证。厥阴经寒用当归四逆汤;厥阴脏寒用吴茱萸汤,毫无疑问,厥阴经脏两寒,则当用两个方剂的合方,这就是当归四逆加吴茱生姜汤,温经暖脏祛寒。

当代临床,对于证候单纯,病机单一的病证,我们可以采用单一的方剂来治疗,如单纯的厥阴脏寒证,就选用吴茱萸汤;单纯的厥阴经寒证,就选用当归四逆汤,这就是许多中医学家强调的方证相对应的选方原则。但是临床病证常常十分复杂,病机也常常有多个方面,这时如果仍然采用方与证相对应的选方方法,就会感到顾此失彼,难以全面照应。仲景对厥阴经脏两寒的证候,采用了经脏同治,两方合用的方法,这就给我们做了极好的示范,从而提示,复杂病证,多重病机,就应当选用复合方剂或复合药组来治疗。

治法

养血通脉,温经暖脏,通阳散寒。

方剂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

方义

当归四逆汤养血通脉,外散经脉之寒,以复脉回厥;吴茱萸、生姜内散肝胃之寒,以除痼疾。更用清酒和水共同煮药,以增强温通血脉、内散久滞沉寒的功效。

在《伤寒论》中用清酒和水共同煮药的方剂共两个,一是炙甘草汤,用清酒煮药,除有温通血脉的功效外,还有行药滞的作用;本方用清酒,主要在于温通血脉而驱散寒邪。

现代报道,除用本方治疗雷诺综合征外,有人用其治妇人缩阴,或因感寒而起病,或因房事后感寒而起病,证见少腹拘急,阴户紧缩,自觉向腹内牵引并伴疼痛,手足厥冷,脉微细,舌苔白润者。

   
   
   
   

配图


338上

条   

   
   
   
   

原文

伤寒脉微而厥,至七八日肤冷,其人躁无暂安时者,此为脏厥,非蛔厥也。(338上)

这段主讲:辨脏厥证。

讲解:

一个外感病,出现脉微而厥,当为少阴真阳衰微,但发展至七八日,出现了全身皮肤发凉,这就是在少阴心肾真阳衰微的基础上,又发展至厥阴肝与心包相火的衰竭,也就意味着五脏六腑的阳气都已经衰竭,因此称之为脏厥。所谓脏厥,就是指内脏也就是五脏六腑的真阳都衰竭而导致的四肢厥冷。内脏阳气大衰,正不胜邪,于是就出现了其人躁无暂安时的现象,这很类似于正气散乱的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因此病情险恶,预后不良。这属于六经病的终末期,因此有人认为,厥阴病的实质是寒证、死证,是六经病证的最后阶段。仲景未出治法,后人有建议用大剂通脉四逆汤或参附汤者。

本条的后半段是论述蛔厥的证治,蛔厥就是因蛔虫窜扰而致的时烦时止的证候,以便与躁无暂安时的脏厥证相鉴别。蛔厥属于厥阴病的寒热错杂证,我们将在寒热错杂一节中讲述。

   
   
   
   
《伤寒论》厥阴经脏两寒证 | 脏厥证——附...

配图

01

思维导图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特意做了张思维导图供大家学习和理解。

       
       

《伤寒论》厥阴经脏两寒证 | 脏厥证——附...

高清导图加小编微信进社群获取

02

漫画说伤寒论

       
       

《伤寒论》厥阴经脏两寒证 | 脏厥证——附...

点击此动图进入漫画版伤寒论

       

03

漫画说金匮要略

       
       

《伤寒论》厥阴经脏两寒证 | 脏厥证——附...

点击此动图领取《图说金匮要略》PDF高清原版

       

04

腮腺炎秘方

 痄腮膏   组方:青黛18克、芙蓉叶30克、白芷15克、大黄12克、赤小豆24克、冰片9克。   制法:上述药物共研极细粉,炼蜜100克调制成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主治:腮腺炎   用法:取适量药膏敷于患处,一日一次。   方解:方中青黛清热解毒为君药,芙蓉叶、白芷、赤小豆消肿排脓,大黄清热泻火,四味药共为臣药,冰片清热止痛为佐药。全方合用共凑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之功,治疗腮腺炎甚为合拍。

ZDAY152:中医诊断基础(十五)辩证(四)脏腑辨证(二)脾病及肝病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

知识点:(三)脾病的主要证候的临床表现及辨证要点脾病的主要证候有脾气虚与脾阳虚、寒湿困脾与脾胃湿热证。由于素体虚弱、劳倦与饮食不节等,内伤脾气,以致脾气虚弱。常见的脾虚证可分三类:脾阳虚的临床表现,常见在脾不健运证候的基础上,同时出现腹中冷痛、腹满时减、得温则舒、口泛清水、四肢不温、气怯形寒,妇女则见白带清稀、小腹下坠、腰酸沉,脉沉迟、舌淡苔白。一般以脾运失健并伴有寒象为辨证要点。临床常见脘腹胀满、头身困重、食纳减少、泛恶欲吐、口不渴、便溏稀薄、小便不利、妇女带下,舌苔白腻或厚、脉迟缓而濡等症状 更多

赞(0) 打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微精选 » 《伤寒论》厥阴经脏两寒证 | 脏厥证——附...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