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善桥在香花桥街道爱星村,在友爱支路的东端,往南40米,南北向跨南仙泾,地理坐标:东经121°6’6.02’,北纬31°13’11.22’。
同善桥为三跨三拼立壁柱式石梁桥,宽1.5米,每块条石的宽度比较平均,在50厘米左右,三跨长度为3.9米、5.1米、3.8米,桥板厚30厘米,中跨距水面2.15米。

上海古桥-青浦-同善桥

桥两侧均镌刻“同善桥”三字,比较清晰,题记铭文为“嘉庆元年、二月吉立”,东侧可见,西侧基本不可见。
西侧桥联很清晰,为:“敢云通利涉,聊以便徒行”。东侧桥联已经模糊,杰瑞的判读为:“沠接吳淞遠,流分盈浦長”,沠是派的异体字,支流的意思。表明这条河浜是吴淞江的次级支流,汇入大盈浦。对联写得很平实,口气也谦虚,撰联人应该是一个心态很好的本地文人。
松江府志和青浦县志都没有记载这座同善桥,这样一座始建于嘉庆元年的三跨石桥,相距杜村不远,不应该被漏记,应该是记录了另一个桥名。嘉庆《松江府志》载:“杜村市,在四十七保。宋杜祁国后人卜居于此,市以村名”。
该府志桥梁志载:“……苏沟桥、众善桥、杜村桥、千人漕桥乾隆年重建……”,从名称看,众善桥是同善桥的可能性比较大,可惜没有任何注释。
光绪《青浦县志》在四十七保诸桥记载:“……苏沟桥、首善桥、杜村桥咸丰元年重建,寇毁、众善桥、漕泾桥、千人漕桥……”多了一座首善桥,可能始建于道光年间,而众善桥仍在。
民国《青浦县续志》在“白鹤青村区”载:“首善桥,通称吴泾桥,位于杜村市,跨吴泾,石桥“。在赵金孔柏区载:“同善桥,通称南仙泾桥,位于四十九保四区十七图,跨南仙泾,石桥”。首善桥在杜村市,与这座同善桥无关。两区都没有记载众善桥。
南仙泾应该是四十七保和四十九保的界河,同善桥记录在四十七保时误记为众善桥,民国重新采访时,转记在四十九保,并更正了桥名,可惜没有记载建桥年代,不然就可以比较对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