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自入夏以来,工作室的玻璃门总被蒸腾的热浪撞得嗡嗡作响。

随着气温不断升高,茶友们自然开始讨论夏天要喝什么茶才可以解暑降温。

茶友微信群像炸开的爆米花,从清晨到深夜不断蹦出消息。

“叮咚!”凌晨两点,手机屏突然亮起。

“谁懂啊家人们,喝完下午剩的冷泡茶,现在住厕所了…”

“我前几天也这样…”

不少年轻的夜猫子茶友都表示能够感同身受。

“夏天泡完的茶要赶紧喝,不能放太久!”

一位老茶友的一句话,让群里的话题风向立刻变为“夏天要怎么存茶”。

每年夏天,因为喝茶喝坏肚子的例子不在少数。

而类似“早上泡的绿茶下午还能喝吗?”、“茶汤放在车里三小时会不会变质?”这样的咨询问题也是数不胜数。

这些真实的案例都在提醒我们:夏季茶饮保存不当可能暗藏风险。

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不同茶类的”保鲜密码”,以及夏季茶汤可以存放多久,并且掌握科学的存放方法。

《2》

前日有位茶客的遭遇让我心惊:他把泡好的普洱茶忘在汽车后备箱,三天后打开时,茶汤表面漂浮着一层彩虹色油膜。

那是微生物开狂欢派对的证据。

其实茶叶存在着”黄金保鲜期”。

当室温超过28℃时,茶汤中的菌落总数每小时会增长约30%。

更别说是汽车后备箱这样高温、密不透风的环境。

以最常见的绿茶为例,在25℃以下,它可以保存4-6小时;

在28-32℃这区间,它的最佳饮用时间会缩短至2小时;

而在35℃以上,1小时后茶汤就会开始出现明显的变质。

红茶因发酵工艺不同,在相同温度下可延长1-2小时保质期。

但需注意,添加了冰糖、蜂蜜等调味的茶饮,保质期会直接缩短一半。

《3》

那么夏天茶类的保存以及饮用时间到底是怎样的呢,以三大常见茶类为例。

首先是绿茶。

绿茶未经发酵,富含活性物质,在30℃以上的环境中,茶汤2小时后茶多酚氧化率可达40%。

未开封的绿茶茶叶建议用镀铝袋密封冷藏, 已泡好的茶汤可以倒入窄口玻璃瓶储存,注意水面要距离瓶口1cm,可以减少氧化程度。

夏季常温建议2小时内饮用完毕,冷藏情况下最好不要超过6小时。

比如在28度的办公室里,它的保鲜期大概2小时左右,这时的茶汤透亮如春水。

在32度的车内,它的保鲜期大概45分钟,此时茶毫已经蜷曲如老人的皱纹。

假如加冰保存的话,可以延长至大约4小时,但冰块融化会稀释绿茶的香气。

其次是红茶。

红茶的全发酵工艺赋予它更强的稳定性。

有实验显示红茶的茶黄素在35℃下每小时会降解0.3%。

入夏之后,泡好的茶汤能放多久?半小时、1小时,还是6小时?

红茶可以用锡罐保存,这样可以隔绝湿气和暑气。

红茶的茶汤可以用食品级的不锈钢瓶盛装。

常温4小时内饮用最佳,冷藏可保存12小时。

比如在车载冰箱,可以保持8小时;

当茶汤受到太阳的直射后,2小时左右就会出现明显的”酱油分层”。

而加入蜂蜜、柠檬片后,保鲜期直接腰斩一半。

最后是白茶。

白茶的微发酵特性使它具备天然的抗菌性,但泡开的茶叶仍需注意以下几点:

保存时用“三层包装法”保存,即一层铝袋,一层食品级塑料袋,一层瓦楞纸箱,严格包装,注意避光避潮避异味。

过滤后的茶汤可以装入真空保温杯中。

新白茶的茶汤常温可以保存3小时,老白茶因转化地较充分可延长至5小时。

有些茶友可能会好奇,白茶茶汤表面有时怎么会出现一些“结晶”呢?

别担心,这是正常现象。

《4》

接下来几个茶汤的变质信号也需要警惕。

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坏了,一切就得不偿失了。

首先是茶汤变色。

当绿茶的汤色由嫩绿色变为黄褐色,或杯壁出现产生”茶锈”,”锈圈”这样的褐色胶状物时,就应该立即丢弃。

而当红茶的汤色明显由琥珀色变黑时,不要怀疑自己的判断,它也是变质了。

其次是出现异味。

假如出现类似水草腥味、酸馊味、酸梅味这些奇怪的味道时,也不要再喝了。

最后是口感的变化。

当茶汤的鲜爽变成苦涩,并且最后的回甘消失。

那么就要考虑这份茶汤还能不能再喝了。

此外,请记住这条”321原则”:3小时内喝完热茶,2小时解决调味茶,1次只泡适量茶;

以及茶类保鲜的黄金法则:茶水分离、避光防潮、温度管控。

茶水分离,即使用带滤网的飘逸杯,泡好后立即取出茶叶。

这样可以相对延长一会茶汤的“保质期”。

避光防潮,尽量别使用能透光的容器。

温度管控,需要遵循”三度原则”。

即茶水温度每降低10℃,保鲜时间延长1倍。

掌握这些技巧,既能享受到茶香又不会浪费佳茗。

《5》

请记住把握黄金时间。

绿茶常温存放2小时,红茶4小时,白茶5小时。

冷泡茶冷藏别超24小时。

加了料的茶饮请在1小时内喝完。

要看得懂变质的信号。

比如茶汤浑浊起膜、出现酸馊味、杯壁挂油渍等。

还有牢记关于茶类保鲜的原则。

夏日炎炎,一杯好茶的安全赏味期,往往比我们想的更加短暂。

在这个平均温度屡创新高的夏天,请在保重身体健康的前提下,享受茶饮的美好。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