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8 19:03·牧之堂弘众

在书法艺术的璀璨星空中,日本江户时期的卷菱湖以其独特的草书风格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让我们一同走进九州大学中央图书馆雅俗文库,欣赏藏于此处的菱湖老人草书《五柳先生传》,探寻其中的艺术魅力。

《五柳先生传》乃东晋田园派创始人陶渊明的自传散文,寥寥数语,勾勒出一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隐者形象。先生“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其高洁志趣与人格追求,穿越千年,依然熠熠生辉。而菱湖老人以草书演绎这传世佳作,更是为其赋予了别样的艺术生命力。

菱湖老人原名池田大任,号菱湖,被尊为“日本草圣” 。他的草书主要取法《十七帖》以及张旭、孙过庭、怀素几家,用笔潇洒开展、心手合一,与唐人张旭极为相像。观其草书《五柳先生传》,笔锋游走间,尽显魏晋笔法的精妙。

从笔法上看,此作先空中取势,再露锋起笔,入纸后巧妙衄挫、调锋。笔尖灵动轻盈,提按有度,顿挫分明,行笔中锋,笔画遒劲秀润,刚柔并济。转折处绞转圆活,恰似“折钗股”,潇洒妍美,牵丝引带之处,毫无半点迟滞。如书写“好读书”的“读”字,笔画之间的呼应连贯自然,似断实连,尽显草书的流畅之美;“不戚戚于贫贱”的“戚”字,笔画的粗细变化、提按转折,将笔法的丰富性展现得淋漓尽致。

结字方面,奇崛多变,大小不一,高低错落,收放舒展,俯仰得宜。每个字都仿佛有自己的生命力,相互映衬,又和谐统一。有的字笔画紧凑,如“家贫不能常得”的“贫”字,上部紧凑,下部舒展;有的字则笔画开张,如“造饮辄尽”的“尽”字,末笔一竖潇洒而下,极具张力。整幅作品通过字的大小、疏密、开合等变化,营造出一种跌宕起伏的节奏感。

再看章法,通篇章法布局合理,气韵流畅。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相互呼应,疏密得当。墨色的浓淡变化也为作品增色不少,时而浓墨重彩,如“常著文章自娱”中的“文”字,彰显厚重;时而淡墨轻盈,似“忘怀得失”的“忘”字,增添空灵之感。整幅作品宛如一首优美的乐章,有激昂之处,亦有舒缓之调,让观者沉浸其中,感受其独特的韵律。

“日本草圣” 菱湖老人 草书《五柳先生传》欣赏

菱湖老人的草书《五柳先生传》,不仅是对陶渊明文学作品的艺术再创作,更是中日书法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结晶。它将中国上千年的草书技法与日本的书法审美熔于一炉,以独特的笔墨语言诠释了《五柳先生传》的精神内涵,让我们在欣赏书法之美的同时,也能体悟到那份穿越时空的魏晋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