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见自己 · SUGE
♬点上方播放按钮可收听洞见自己主播一纯朗读音频
追求健康长寿,是无数人的梦想。
然而,真正能活到百岁且精神矍铄的人却寥寥无几。约翰·沙芬伯格(John Scharffenberg)医生,一位102岁的医学博士、营养学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长寿并非遥不可及,而是源于日常的简单习惯。
他1923年出生于中国上海,现仍思维敏捷、步履稳健,甚至能在93岁时138天内完成173场演讲,体力远超许多年轻人。
谈及长寿秘诀,他坦言:
我不依赖高科技医疗,也不迷信神药,而是坚持7个朴素的生活习惯。
这些习惯看似简单,却很少有人能长期坚持。
01
少吃一点:限时饮食,让身体“轻装上阵”
沙芬伯格教授推崇“限时饮食”,即每天只吃两餐(早餐和午餐),不吃晚餐。
他发现,这样能让身体更轻盈,早晨更有精神,同时减少消化负担,让身体专注于自我修复。
2024年北京协和医学院的研究表明,下午5点前吃完晚餐,可让免疫系统更年轻,肠道菌群更健康。
歌手李健以高度自律著称,长期坚持”一日一餐”的限时饮食方式,通常在下午4点前完成当天唯一一餐,其余时间仅饮水或茶。
他认为这种饮食模式能保持头脑清醒、减少消化负担,并维持稳定的体能状态。
72岁的摇滚巨星布鲁斯·斯普林斯汀同样采用类似方法,称这是自己仍能在舞台上活力四射的关键。
英国首相里希·苏纳克也公开表示,自己通过间歇性禁食来维持高效工作状态。
那我们如何做才能让身体“轻装上阵”?
我们的晚餐尽量提前,如18点前完成。
尽量避免睡前3小时进食,减少肠胃负担。
约翰·沙芬伯格曾说:
少吃不是挨饿,而是让身体回归自然节奏。
02
不吃加工食品:回归天然,远离“隐形杀手”
沙芬伯格教授不吃肉,但并非严格素食者,他摄入牛奶、鸡蛋和植物性食物,严格避免高糖、高脂的加工食品,如含糖饮料、薯片、汉堡等。
《美国心脏病学会杂志》研究指出,常吃超加工食品,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31%。
湖南企业家吴充因5岁时目睹食堂杀猪场景,从此拒绝肉食,坚持素食三十余年。
2024年,他投资500万元创办”吃素的乖了”素食餐厅,严格选用有机食材,拒绝加工食品,倡导”低糖、低油、低盐”的天然饮食理念。
他认为加工食品是健康”隐形杀手”,而纯净素食能让人身心更健康。
那我们如何做才能远离“隐形杀手”?
当我们在超市购物时,少买包装食品,多选新鲜蔬果、全谷物。
尽量自己做饭,减少外卖依赖。
03
坚持运动:长寿的基石,40-70岁是关键
沙芬伯格教授认为,运动是长寿的“基石”,尤其40-70岁的运动习惯,能大幅降低老年疾病风险。
他本人热爱步行,即使102岁仍坚持每天活动。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
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75分钟高强度运动。
中国最年长的奥运选手郭洁(享年103岁)一生坚持运动。
从1936年柏林奥运会参赛到90多岁仍担任北京奥运火炬手,始终践行”科学运动”理念。
作为西安体院教授,他80岁仍带队研究中老年健康,并完成《有氧运动对心血管疾病防治》专著,强调40-70岁是运动防衰的关键期。
美国百岁老人赛维诺(Les Savino)40年来每周健身15小时,百岁时仍保持30岁般的活力,证明持续运动可延缓衰老。
印度百岁马拉松选手方加·辛格81岁开始长跑,100岁仍能完赛。
那我们如何做才能巩固长寿的基石?
从每天30分钟快走开始,逐步增加。
选择喜欢的运动,如跳舞、骑车,而非强迫自己跑步。
04
规律作息:早睡早起,细胞修复的黄金时间
沙芬伯格教授每晚8-9点入睡,凌晨4点起床,保证7-8小时睡眠。
他认为,规律的作息能优化荷尔蒙平衡,增强免疫力。

巴西圣保罗大学研究显示,规律作息者比熬夜人群平均多活5年。
美国开国元勋本杰明·富兰克林同样奉行”早睡早起使人健康、富有与睿智”的信条。
他坚持日出前起床,认为晨间是最高效的思考时间。
日本作家松浦弥太郎数十年如一日保持”晚十早五”作息,配合晨间运动,使工作效率倍增。
那我们如何做才能进行细胞修复?
固定入睡和起床时间,避免周末“报复性熬夜”。
睡前1小时远离手机,营造黑暗环境助眠。
05
远离“慢性毒药”:烟酒、久坐、肥胖
沙芬伯格教授将吸烟、酗酒、久坐、肥胖、高糖饮食称为“慢性毒药”,认为它们会无声无息地缩短寿命。
巨石强森从肥胖青少年转型为健身巨星,通过严格饮食管理和每日4点晨练,逆转代谢疾病风险,成为健康生活代言人。
作家村上春树通过每日跑步戒掉烟瘾,完成数十场马拉松,称跑步驱逐了创作的毒素,作品与健康习惯相辅相成。
足球巨星C罗常年保持7%体脂率,拒绝酒精与垃圾食品,其科学训练和饮食计划延长了职业巅峰期至38岁。
这些名人通过摒弃不良习惯、对抗惰性,证明了健康选择对事业成就与生命质量的倍增效应。
那我们如何做才能远离“慢性毒药”?
我们可以设定小目标,如每天少坐1小时,用站立办公替代。
减少含糖饮料,换成茶或柠檬水。
沙芬伯格教授给大家的忠告:
如果你能戒掉前五项:烟、酒、不运动、肥胖、高糖,后两项:高血压、高胆固醇会自然消失。
06
学会减压:压力是衰老的加速器
长期高压会加速端粒:染色体末端的保护结构的缩短,相当于“催老”10年。
沙芬伯格教授建议通过冥想、户外活动来减压。
香港首富李嘉诚90多岁仍保持旺盛精力,其长寿秘诀之一就是独特的减压方式。
他每天清晨5:59起床后,先静坐冥想20分钟,再处理工作,确保思维清晰。
面对商海沉浮,他信奉”事缓则圆”,重大决策前必先”睡一觉再说”。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同样深谙此道,即使在白宫最忙碌时期,仍坚持每晚与家人共进晚餐,并打篮球放松。
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65岁退休后皈依佛门,通过禅修化解压力,最终以78岁高龄拯救日航。
真正的智者,都懂得给心灵”留白”。
那我们如何减压来延缓衰老?
每天10分钟深呼吸或正念冥想。
周末走进自然,徒步、园艺都是好选择。
压力不会改变现实,但会摧毁你的健康。
07
积极社交+终身学习:延缓认知衰退的“良药”
沙芬伯格教授强调,保持社交活跃、持续学习新技能,能延缓认知衰退。
哈佛大学研究显示,社交活跃的老人,认知能力下降速度减缓70%。
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克雷格·里奇研究证实,持续社交互动能使老年痴呆风险降低40%,而学习新技能比单纯智力游戏更有效。
日本作家渡边淳一80岁仍坚持写作、参加读书会,其”活到老学到老”理念被神经学研究证实可增加大脑认知储备。
那我们如何做才能延缓认知衰退?
每周至少与亲友聚会1次,避免孤独。
培养新爱好,如学乐器、绘画,让大脑保持活跃。
◆
约翰·沙芬伯格教授的7个习惯,看似简单,却需要日复一日的坚持。
正如他所说:
健康长寿不是偶然,而是每一天的选择。
我们不必完全照搬他的方式,但可以从中汲取适合自己的部分。
长寿的秘诀,不在远方,而在每一天的生活里。
从今天开始,找到适合自己的长寿习惯长期坚持,你也能迎来属于自己的“百岁人生”!
点个分享,与朋友们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