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慈禧这个权力核心(参考前面发的“慈禧统治时期清代权力核心及排行榜”),依序应该聊光绪了。
但,我觉得在探讨光绪之前,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爱新觉罗氏的辈分排序。因为,作为家天下的封建王朝,很多大臣、权力中心人物,都是爱新觉罗一家。
家天下,那么就得知道这个家的结构和序列。
16世纪80年代,爱新觉罗氏还只是一个人数很少的家族,包括努尔哈赤的六祖以及他们22个儿子所组成的家庭。
清朝入关前,在后金第2代皇太极时期,皇族成员约有100人;到第3代顺治时期,皇族成员是419人;到第4代康熙时期,皇族成员约有490人;到第5代雍正时期,皇族成员已超过1000人;到第7代嘉庆时期,皇族已近4700人。清朝灭亡以后,到20世纪30年代,皇族后裔已达2万人——假设新中国后,爱新觉罗皇族继续拓展人口,而且大都集中居住于北京、东北地区。这其实是个很大的数值,仍然是个很有影响力的群体。
下面,没有注姓氏的,都姓爱新觉罗。
一、努尔哈赤之前
(始祖)布库里雍顺→
(世祖)孟特穆→(第三子锡宝齐有个儿子是福满)
(曾祖父)福满→(四子,觉昌安)
(祖父)觉昌安(景祖)→(四子,塔克世)
(父亲)塔克世(显祖宣皇帝)→(长子,努尔哈赤)
福满有六个儿子。第四子是努尔哈赤的爷爷觉昌安。
这六个儿子团结一心,在觉昌安承祖业后,“诸兄弟环卫而居”,通称宁古塔贝勒(也就是“六个贝勒”的意思),史称“六祖”。
—— “宁古塔”三个字,我在写这系列之前,一直以为是个地名(因为电视剧、小说中有事没事的就“发配宁古塔”。现在看来,也确实代表了特定地区),但它其实是满语音译而来。
“宁古塔”一词满语本意为“六”。也就是对应了“六祖、六贝勒”。
“宁古塔”还是满族传统姓氏之一,与依尔根觉罗、钮咕噜、富察、爱新觉罗、叶赫那拉等一样,“宁古塔”改汉姓后多为“刘、宁”等姓。
清建立后,设“宁古塔将军(后称吉林将军)”一职,辖区包括今之吉林黑龙江两省,吉黑两省宁古塔氏多为镶黄旗,辽宁宁古塔氏(清朝盛京将军辖区)多为正红旗。
附:清朝宗室十二爵位
这个得了解一下,涉及权力分配和等级。
1、和硕亲王(世子);
2、多罗郡王(长子);
3、多罗贝勒;
4、固山贝子;
5、奉恩镇国公;
6、奉恩辅国公
7、不入八分镇国公;
8、不入八分辅国公;
9、镇国将军(分三等)
10、辅国将军(分三等)
11、奉国将军(分三等);
12、奉恩将军。
附:八大铁帽子王
清朝初期的八大铁帽子王分别是:
礼亲王代善(努尔哈赤第二子)、
睿亲王多尔衮(努尔哈赤第十四子)、
豫亲王多铎(努尔哈赤第十五子)、
郑亲王济尔哈朗(满洲镶蓝旗人。和硕庄亲王爱新觉罗·舒尔哈齐第六子,清太祖努尔哈赤之侄)、
肃亲王豪格(皇太极之长子,满洲正蓝旗人)、
庄亲王硕塞(满洲镶红旗人,皇太极第五子)、
克勤郡王岳托(成亲王或克勤郡王,和硕礼烈亲王代善长子)
顺承郡王勒克德浑(代善第三子和硕颖亲王萨哈璘的第二子)。
努尔哈赤第二子代善一支厉害,三代人占了八席中的三个。
清初是8人,皆以有定鼎军功获封。
清代中晚期又先后有怡亲王允祥、恭亲王奕欣、醇亲王奕譞和庆亲王奕劻4人,以恩封获得世袭罔替之荣。八大铁帽子王变成十二铁帽子王。
二、努尔哈赤之后(清代)
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
中国东北民间称之为“老罕王”,后金政权的创建者,清王朝的奠基人。
了解努尔哈赤和皇太极较细的家谱,是有用的,因为这基本构成了清代后续的权力中心架构。不太重要、不出名、没什么太多八卦的,我下面就省略了,省得大家读得厌烦。毕竟咱们不是为了著史,就是知道些聊史的材料。
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
【 次子——代善(礼烈亲王)八大铁帽王子之一
代善长子——岳托(克勤郡王)——八大铁帽王子之一
代善第三子——萨哈磷(颖毅亲王)
萨哈磷次子——勒克德诨(顺承恭惠郡王)——八大铁帽王子之一
五子——莽古尔泰(和硕贝勒,四大贝勒之一)
四大贝勒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努尔哈赤弟弟的次子,四大贝勒中唯一不是努尔哈赤子孙的)、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
八子——皇太极(清太宗)
皇太极第九子——福临(清世祖)
十二子——阿济格(和硕英亲王)
十四子——多尔衮(睿忠亲王)
十五子——多铎(豫通亲王)】
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年号崇德)
皇太极
有11个儿子。后金第二位大汗,1636年称帝,改国号大清。清朝的建立者。年号崇德。
长子——豪格(肃武亲王)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五子——硕塞(承泽裕亲王)八大铁帽子王之一
九子——福临(清世祖)
福临三子——玄烨(清圣祖)
福临五子——常宁(恭亲王)
福临八子——隆禧(纯靖亲王)
十一子——博穆博果尔(襄昭亲王)
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年号顺治)
顺治帝
有九个儿子,六岁登基,年号顺治,由叔父睿亲王多尔衮摄政。清定都北京后的第一位皇帝。
次子——福全(裕宪亲王)
三子——玄烨(清圣祖)
五子——常宁(恭亲王)
八子——隆禧(纯靖亲王)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康熙)
有二十四个儿子,年号康熙。8岁登基,14岁亲政,在位61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掌权时间最长的是弘历【乾隆】)。
少年时挫败权臣鳌拜,开始真正亲政。肃正朝纲,恢复内阁,平定三藩之乱;澎湖海战,统一台湾;挫败沙俄侵略军,签订《尼布楚条约》,确保中国对黑龙江流域的主权;三征噶尔丹,并取得胜利;创立“多伦会盟”,联络蒙古各部。加强中央集权;标榜仁政,笼络汉族士人,注意休养生息,发展经济。但晚年倦勤,出现吏治败坏。另外,众位皇子因为废太子事件而争夺皇位,对其晚年政治产生了不良影响。玄烨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奠定了清朝兴盛的根基,开创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有学者尊之为“千古一帝”,也有学者尊称其为“千年一帝”。
我个人觉得,千古一帝这个称号是过了。这让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之流放在什么位置?
玄烨之前,子孙名字都是较纯的满语。玄烨之后,子孙起名开始仿汉人名字排辈序,其子为允(胤)字辈(雍正登基前,都是胤字,后除雍正都改为允字)。
长子——允禔(保清,固山贝子)
次子——允礽(保成,理密亲王)
三子——允祉(诚隐亲王)
四子——胤禛(清世祖雍正)
胤禛五子——弘历(清高宗,乾隆)

五子——允祺(恒温亲王)
七子——允祐(淳度亲王)
十二子——允裪(屡懿亲王)
十三子——允祥(怡贤亲王)
十四子——允禵(恂勤郡王)
十五子——允禑(愉恪郡王)
十六子——允禄(庄恪亲王)
十七子——允礼(果毅亲王)
二十子——允祎(简靖贝勒)
二十一子——允禧(慎靖郡王)
二十二子——允祜(恭勤贝勒)
二十三子——允祁(诚贝勒)
二十四子——允秘(諴恪亲王)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雍正)
雍正
对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加强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统治。大力整顿财政。出兵青海,平定罗卜藏丹津叛乱。
雍正名字胤禛的“胤”字,避讳时缺末笔,同时,命他的兄弟将“胤”字改作“允”字。也就是,在他登基前出生的兄弟,名字不是允字辈,而是胤字辈。
五子——弘历
弘历十五子——永琰(清仁宗)
六子——弘昼(和恭亲王)
十子——弘瞻(果恭亲王)
清高宗爱新觉罗.弘历(乾隆)
乾隆
(17子10女),年号“乾隆”。(1711年9月25日-1799年2月7日)25岁登基,在位六十年,禅位后又任三年零四个月太上皇,实际行使国家最高权力长达63年零4个月,是中国历史上实际执掌国家最高权力时间最长的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
进一步完成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社会经济文化有了进一步发展。重视社会的稳定,关心受灾百姓,重视水利建设,国库日渐充实。在平定边疆地区叛乱方面做出了巨大成绩,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并拓广了领土,完善了对西藏的统治,正式将新疆纳入中国版图,清朝的版图由此达到了最大化。
乾隆之后,清朝由盛渐衰。
乾隆名字弘历(当时写作“弘历”)的“弘”字,避讳时缺末笔。
爱新觉罗·永璜,长子,定安亲王。
爱新觉罗·永琏,次子,端慧太子。
爱新觉罗·永璋,三子,循郡王。
爱新觉罗·永珹,四子,履端亲王,出为履懿亲王爱新觉罗允祹后。
爱新觉罗·永琪,五子,荣纯亲王。
爱新觉罗·永瑢,六子,质庄亲王,出为慎靖郡王爱新觉罗允禧后。
爱新觉罗·永琮,七子,哲亲王。
爱新觉罗·永璇,八子,仪慎亲王。
爱新觉罗·永瑆,十一子,成哲亲王。
爱新觉罗·永璂,十二子,贝勒。
爱新觉罗·(永)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庆帝。母孝仪纯皇后魏佳氏。
爱新觉罗·永璘,十七子,庆僖亲王。
清仁宗爱新觉罗·颙琰(嘉庆)
嘉庆
初名永琰。到嘉庆永琰时,乾隆考虑君主名讳,“永”字为常用字,避讳不便,命将永琰的“永”字,改为不常见的“颙”字。永琰继位之后,就改称为“颙琰”。清朝皇帝的名字,将排辈份的字,改为特别的字,是从嘉庆开始的。
诛杀权臣和珅,罢黜、囚禁和珅亲信死党。
子:
宣宗效天符运立中体正至文圣武智勇仁慈俭勤孝敏宽定成皇帝 爱新觉罗·旻宁
敦恪亲王 爱新觉罗 绵恺
瑞怀亲王 爱新觉罗 绵忻
惠端亲王 爱新觉罗 绵愉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道光)
道光
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
子:
隐志郡王 奕纬
顺和郡王 奕纲
慧质郡王 奕继
文宗协天翔运执中垂谟懋德振武圣孝渊恭端仁宽敏显皇帝 爱新觉罗·奕詝
敦勤亲王 奕誴
恭忠亲王 奕欣
醇贤亲王 奕譞(光绪的爸爸、宣统的爷爷)
锺端郡王 奕詥
敬亲王 奕譓
清文宗爱新觉罗.奕詝(咸丰)
咸丰
清朝第九位皇帝,也是清朝和历史上最后一位手握实权的皇帝。娶了个老婆,是后来的慈禧。
长子:穆宗继天开运受中居正保大定功圣智诚孝信敏恭宽毅皇帝 载淳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同治)
同治
(1856年3月23日-1875年1月12日),清朝第十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以来第八位皇帝。他是长子,但不是嫡长子。他妈是慈禧。
清德宗爱新觉罗.载湉(光绪)
光绪
其父为清宣宗(道光帝)第七子、咸丰帝弟醇贤亲王奕譞,生母婉贞为慈禧太后之妹。因穆宗为文宗(咸丰帝)独子,又早死无后。
清废帝爱新觉罗.溥仪(宣统)
溥仪
清朝末代皇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称清废帝或宣统帝。九一八事变之后在日本人控制下做了伪满洲国的傀儡皇帝,年号康德(1934年—1945年),所以又称“康德皇帝”。
1945年8月17日,溥仪在沈阳准备逃亡时被苏联红军俘虏。1950年8月初被押解回国。1959年12月4日接到主席毛泽东的特赦令并成为全国政协委员。
是清宣宗道光帝的曾孙,醇贤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譞的第五子,道光帝之孙,光绪帝之同父异母弟)之子。
母亲是摄政王的嫡福晋苏完瓜尔佳氏。苏完瓜尔佳氏是慈禧的心腹重臣荣禄(瓜尔佳·荣禄)的女儿,慈禧很喜欢收养在宫中,就把这个瓜尔佳氏指婚给载沣。
附:清爱新觉罗氏权力中心脉络简图
自制表格
附:清爱新觉罗氏辈分字序
自康熙(玄烨)后,用汉字排序。
胤(允)字辈(雍正 胤禛)
弘字辈(乾隆,弘历)
永字辈(嘉庆,顒琰)
绵字辈(道光,旻宁)
奕字辈(咸丰,奕詝)
载字辈(同治,载淳;光绪,载湉)
溥字辈(宣统,溥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