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至简
龙兴寺遗址出土的圆雕造像跨越北魏晚期、东魏、北齐、隋唐至北宋,尤以北齐时期佛教造像最具特色。他那轻薄贴体的佛衣,似曹衣出水,将造像挺
拔俊逸的身姿展现得淋漓尽致,与前期厚重服饰遮掩体态的做法形成了鲜明对比。简洁明快的造型、少雕饰或不雕饰衣褶的做法成为青州风格北齐样式的典型特征。
菩萨即菩提萨捶之略称,
意即求道求大觉之人、求道之大心人,具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双重悲愿。菩萨造型多头戴宝冠,身覆天衣,手持莲蕾、香囊,身饰璎珞并蕴藏高超的优美典雅之作风。
华彩乐章
青州龙兴寺遗址出土的佛教造像保留了较为完好的贴金彩绘。用于佛像皮肤裸露处,表示佛为金身;二是用于装饰纹样和饰品。像上的运用更为广泛,服饰的颜色和样式、装饰花纹等都要敷彩,的是在佛衣上彩绘或雕绘结合表现佛传故事。彩绘与雕塑的完美?像更富有层次感,金与彩使佛、菩萨的世界变得神圣绚丽、充满生机
背屏式佛像

②与邺城龙树宝龛透雕比,大小同,背屏差别大
.
[山东佛教艺术][青州风格]
1996年,青州龙兴寺遗址佛教造像窖藏被誉为“一次改写东方艺术史的重大发现”。正是这批佛教造像的出现,成就一个名词“青州风格”。
“青州风格”是山东佛教艺术史上的璀璨篇章。早在十六国时期,从佛教中心长安西来的高僧朗公传法泰,并于前秦皇始元年(351年),在岱阴金舆谷建起山东有史可考的第一座佛寺一—神通寺
北朝之后的隋唐和北宋,佛教艺术再度繁荣。我国东部保存最完整的驼山石窟,刻画着北周至隋唐的佛教艺术发展脉络;
“海内四大名刹”之首灵岩寺里,不仅留有唐代的建筑遗存,还有活灵活现的宋代彩塑罗汉像。
此行从青州到济南,探访古青州地区,为大家
解读青州造像的历史与发展、艺术风格与演变等,深入领略这“改写东方艺术史的青州造像艺术精髓,探①青州博物馆、②临朐县博物馆、③驼山石窟、④神通寺和灵⑤岩寺等山东代表性的佛教艺术文物遗存与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