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青岛咖啡饭店
青岛咖啡饭店,在岛城历史上曾经名气极大,并有着长期影响的餐饮名店。
青岛咖啡饭店创建于1932年,由希腊人司提反尼狄司开设于中山路南段,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青岛最为有名的西餐饭店。
饭店除西餐、洋酒外,还有乐师和舞池,是当时追求时尚的高雅人士聚会的地方。
1938年1月,日寇二次侵占青岛后,咖啡饭店被日本人强占,还曾办起“兴亚讲堂”,向中国人民进行奴化教育。抗战胜利后,此处房产归还司提反尼狄司夫妇,但他已不愿再经营。
1945年11月,中国人王秀臣、鲁寿山将此购下,重开了青岛咖啡饭店,经营西餐、咖啡的同时,开始尝试增加中餐鲁菜的经营,为后来的青岛饭店以传统鲁菜见长的经营特色奠定了基础。

青岛咖啡饭店作为岛城西菜馆的名店,不仅是达官贵人聚会的地方,喜寿宴会、大小宴席,也是新人喜结良缘的好场所,许多政要、名伶、明星、作家等都慕名到过这里。
青岛解放后,这时的“咖啡饭店”已经风光不再,开始衰败了。
1956年,实行公私合营,更名为公私合营青岛咖啡饭店,后转为国营。
1957年,电影《海魂》在青岛咖啡饭店拍摄时的场景,照片中的三位著名的演员,从左至右分别是赵丹、王丹凤和康泰。
1965年,青岛咖啡饭店更名为青岛饭店。1966年,原来的青岛咖啡饭店两层旧楼被全部拆除,扩建成一栋五层的大楼。1977年,饭店东面的瀛洲旅社也被拆除,扩建为一栋九层的旅馆大楼并入青岛饭店。东西两楼相接,营业面积1.36万平米。
改建扩建后的青岛饭店成为当时最著名、最高档的餐饮、住宿场所,也开始了一段长时间的辉煌期。
可惜的是,2004年,在中山路改造中,这一片三四十年前重新建起的建筑,再次全部被拆除,青岛饭店也从此离开了中山路。
后来,曾经的青岛咖啡饭店的旧址上,又建起了一座综合型超市。
曾经中山路上的青岛咖啡饭店已彻底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