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前言〕——》
公元前256年,秦军攻破洛阳城。当烽烟卷过周王宫斑驳的朱漆大门,末代天子周赧王颤巍巍爬上城南高台——这不是祭天,是躲债!台下黑压压站着追讨军费的商贾,咒骂声盖过了王旗撕裂的声响。
周赧王
九鼎入秦:八百年周祀的终结
秦昭襄王
就在赧王躲债的同年,咸阳宫前九只巨鼎轰然落地。这九尊沾着商周血火的青铜重器,自洛阳迁秦途中险坠泗水(《史记·秦本纪》载“其一没于泗水”),最终八鼎入咸阳。周室太庙的香火,在鼎足沾满河泥的那一刻彻底熄灭!
周赧王被秦昭襄王废为庶人。史书只冷冷记下一笔:“西周君尽献其邑三十六城,口三万”(《资治通鉴》)。这位曾向楚考烈王借兵伐秦的落魄天子,连最后三百亩王田都被债主瓜分。
东周君:末代守庙人的绝唱
吕不韦
你以为周祀绝了?且慢!周赧王死后七年(公元前249年),洛阳城东还蜷缩着最后一位“东周君”。此君乃赧王之孙,守着残破的成周王城苟延残喘。

吕不韦率军压境时,东周君正对着宗庙里褪色的《大武》乐谱发呆。秦军未动刀兵,只扔来一卷竹简:“君自选,殉庙还是徙民?”这位连名字都失传的姬姓子孙,颤抖着捧起祭祀用的玉璋——狠狠摔碎在太庙石阶上!
阳人聚:王族血脉的荒丘遗民
洛阳东三十里,荒草丛生的阳人聚(今河南汝州)。几十辆牛车拉着周室宗庙牌位与数百遗民,在秋雨中蹒跚而行。吕不韦立在战车上冷喝:“此地方圆四十里,够尔等生息!”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当最后一车周礼竹简被推进土坑掩埋,老巫祝突然扑向封土:“礼乐从此绝矣!”孩童们惊恐地看着祖父们脱下绣有玄鸟纹的深衣,换上褐色的秦国民装。铜鼎换陶瓮,玉璋变耒耜——八百年王族坠入尘埃!
史海钩沉:被秦始皇抹去的王裔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第五年(公元前216年),咸阳御史突然呈上密报:“阳人聚周遗民私祭太庙!”始皇朱笔批红:“尽迁西县(今甘肃天水)为戍卒!”
当最后一批姬姓子孙被铁链锁着押过函谷关,看守发现有个白发老者总在沙地上画九宫格。军吏鞭打喝问,老者仰天惨笑:“此乃文王演《周易》之洛书!汝等蛮秦…”话音未落,头颅已滚入黄土。
铜绿斑驳的九鼎在咸阳宫矗立百年,却无人知晓:
阳人聚遗民为守宗庙,将祭祀铜器熔铸成农具(1982年汝州出土周式青铜锄,内刻“祀器改”)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西县戍边周人冒死保存的《周礼》残简,终在汉初现世(海昏侯墓出土《周礼》注本有“姬姓遗老口授”字样)
周天子血脉未绝,却永远失去了姓氏。当刘邦攻入咸阳,看见九鼎鼎耳缠绕的衰草时,可曾想起那个在洛阳债台上瑟瑟发抖的老人?八百年礼乐文明,终化作阳人聚荒丘的呜咽秋风——这,才是真正的王权祭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