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啥在莱特湾海战中,全世界都想知道哈尔西在哪?1944年的莱特湾海战,可谓是美日双方的巅峰对决,其场面之壮观,战斗之激烈,堪称世间罕见。那么,美国是如何打赢这场战争的呢?日本的自杀式袭击,给美军带来了什么影响?
莱特湾海战
1944年,美军成功占据马里亚纳群岛,打开了攻击日本工业体系的通道,失去生产能力的日本,经济发展进入休眠状态。为了加速掠夺更多战略物资,而联军的积极应对,使得菲律宾变成了日本的最后一颗稻草。
1944年10月20日,美军先头部队登录莱特岛。得知美军登陆菲律宾,日军为抓住最后一颗救命稻草,作出对应的战略部署,试图夺回菲律宾,但是由于美军提前轰炸了台湾的飞机,日本的航空力量损失惨重,而航母离开飞机后没有战斗力,因此丰田让航母充当诱饵。不得不说,如此巨大的“诱饵”,美军很难不上钩啊。
登录莱特岛
丰田把几乎所有的海军舰船,兵分三路:北路、南路和中路。其中小泽率北路负责引诱哈尔西的主力航母队,将他们调往北方;西村率南路负责与志摩的第5舰队联合,前往莱特湾海域作战;栗田率中路为主力,负责与南路一起,突入莱特湾登陆场,消灭没有掩护的登陆部队。整个计划看似完美,实则孤注一掷。
首先,哈尔西会不会上当?绰号“蛮牛”的哈尔西,打仗虽勇猛,但不计后果,看到北路舰队的“诱饵”航母后,果然上当。1944年10月24日下午4点,中路舰队正在遭受攻击,开始撤退时,北路舰队为了吸引哈尔西注意,故意出动76架飞机,攻击美国的航母编队。
“蛮牛”的哈尔西
受不了挑衅的哈尔西,在侦查后发现这支舰队,看到只有4艘航空母舰,他大喜过望,断定这已经是日军仅剩的主力军。如果自己歼灭了他们,美军就可以在太平洋畅行无阻,为了搬走日军这块“拦路石”,10月25日凌晨,哈尔西集结美军主力,第34特遣队,开始全力追击日军北路舰队。上午8点,美军的9艘大型航母组成的编队,就锁定了日军的北路舰队,并向他们发起大规模空袭。北路舰队1艘航母率先被击沉、一艘重伤掉队,一艘轻巡舰和2艘驱逐舰遭到猛烈打击。
眼看形势不利,北路舰队的小泽却高兴起来,因为哈尔西上钩了。他一边指挥舰队北撤,一边给中路舰队的栗田发去“诱敌成功”的电报,但栗田并没有收到。虽没有收到电报,但栗田的中路舰队,趁美军分散之际,轻松到达莱特湾附近的萨马岛海域。
萨马岛海域
驻守莱特湾登陆场的,只有美军的“塔菲3号”编队,但不占据兵力优势,为了守住莱特湾登陆场,美军编队只能硬着头皮上。一边组织阵型应对日军,一边给其他舰队发求救信号。收到电报后,哈尔西却没有意识到:形势十分严峻。依旧指挥舰队追击小泽舰队,这就使美军处境更加危急。
不久,哈尔西收到署名太平洋海军司令的电报,上面写着:“第34特遣队在哪?重复一遍,现在在哪?全世界都想知道!”本来只是一封简单的电报:第34特遣队在哪?但是在参谋长传给报务员时,语气过重,报务员以为要强调,就重复了一遍,再加上美国海军电报一般都会加上一些无关紧要的话语,阴差阳错之间,就变成了上述内容,也就有了:“全世界都想知道哈尔西在哪”的笑料。
愤怒的哈尔西
收到电报的哈尔西,像是挨了一耳光,觉得全世界都在指责他,气得他帽子一摔,破口大骂,留下2个航母战斗群和1支驱逐舰队,继续追日军的北路舰队,他自己则率主力南下,支援莱特湾登陆场。
北路的诱饵,把哈尔西的主力军成功引至北方,哈尔西虽然已南下支援,但还需要一定时间。那么,南路舰队又会有什么样的表现?
哈尔西南下支援
按计划,西村应该和第5舰队同时进攻,但他仗着自己资历老,就抢先一步,把第5舰队甩在身后。没想到的是,美军早就发现了他的舰队,设好了圈套等他自投罗网。由于通信不畅,西村没有收到延迟进攻的电报,他继续朝着苏里高海峡前进,迎面碰上了金凯德将军的第7舰队,金凯德将军将舰队摆成了“T”字形,还安排了鱼雷快艇伺机行动。
10月24日晚8点50,美军鱼雷艇率先发动攻击,日军展开反击,趁着占据优势,西村驶入苏里高海峡南口,没想到一头扎进圈套。明明是黑夜,却在探照灯、照明弹、曳光弹的照射下,整个战场灯火通明。25日凌晨3点,美军驱逐舰率先开火,战列舰和巡洋舰也加入战斗,一时间硝烟四起,火光冲天。
“T”字形舰队
在美军的三面夹击下,西村的南路舰队败退。巡洋舰多处中弹,防空指挥所都被炮弹命中,舰长等指挥官也几乎都领盒饭。西村所在的战舰在沉没前,依旧用无线电下达继续战斗的命令。一番激战过后,日军没有给美军主力舰队造成任何伤害,自己却损失惨重,只能慌忙逃离海峡。
姗姗来迟的志摩舰队,眼看着西村舰队面临着灭顶之灾,甚至没有做出抵抗,就直接掉头,带领舰队撤出苏里高海峡。撤退途中,遭到了美军飞机的追击,1艘轻巡洋舰和1艘驱逐舰被击沉。混乱中,日军的舰队互相碰撞,“最上”号丧失机动能力,被美军击沉。南路舰队在没有靠近莱特湾,就几乎全军覆没。
驱逐舰被击沉
在苏里高海峡,南路舰队碰上美军的金凯德将军,或许就已经预兆了最终的失败。没有收到延迟进攻的电报,再加上骄傲的西村,在不知不觉中走入金凯德的圈套之中,志摩舰队姗姗来迟,接连的失误,导致他们只能给美军带来刮痧般的伤害。
南路舰队几乎没有发挥任何作用,就被美军歼灭。北路的调虎离山计划,也被美军识破,哈尔西也正在南下支援的路上,中路舰队能成功进入莱特湾吗?
南路舰队被歼
此前为了不被美军发现,丰田特意更换行动密码,美军未能提前得知日军计划。看样子,日军仿佛占据先机。栗田的中路舰队,按原计划出发,于10月23日晚上,抵达美军经常伏击的海域,果不其然,美军的潜艇,很快发现栗田的中路舰队。
美军潜艇率先发动攻击,栗田所在的旗舰“爱宕”被4发鱼雷击中,20分钟后便沉没,船上伤亡过半。重巡洋舰被2发鱼雷重创,其中一艘直接葬身海底。掉入海底的栗田,被士兵们捞起后,下达了撤退的命令。但是只有美军潜艇放弃追击,栗田才能带着剩下的主力舰队,进入锡布延海。
重巡洋舰葬身海底
10月24日上午8点,美军侦察机发现了栗田舰队,哈尔西得知后,当即命令所有飞机攻击舰队。栗田也调动了为数不多的飞机进行拦截,一场空战就此展开。但由于精锐飞行员损失殆尽,新飞行员战斗力不如美军,再加上飞机数量不占优势,日军很快败下阵来。
栗田不得不暂时撤出战场,并给南路舰队发报:推迟进攻时间。当天下午,栗田为了躲避空袭,先撤离锡布延海,夜晚却又趁机返回,在25日凌晨,到达萨马岛海域。
美军侦察机发现了栗田舰队
萨马岛海域,栗田的中路舰队与美军的塔菲3号编队展开激战。日军的“大和号”战列舰,远在15海里外,就对美军发起一轮扫射,美军这边航母被震得左右摇晃,但却苦于:不占据射击距离优势,只能让驱逐舰散布烟雾,借助浓烟的掩护,全速行进到日军舰队周边,自杀式向舰队发射炸弹,吸引日军注意。
“塔菲3号”的攻击,有效地拖住了栗田舰队的步伐,为了躲避美军的鱼雷,日军的阵型被打散,但美军想靠着驱逐舰的火炮、没有穿甲弹的飞机,打穿日军战舰,是不现实的。虽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损失1艘航母、1艘护卫舰和3艘驱逐舰,但收获较小,只击沉1艘、重创3艘重巡洋舰,眼看形势不对,只能无奈撤出战场。
美军打穿日军战舰
好不容易摆脱栗田舰队,“塔菲3号”又遭到日军所谓的“神风特工队”的自杀式攻击,美军的一艘艘航母被击沉,一艘被重创,在萨马岛海域一带仅有的海上力量,彻底丧失战斗力。25日上午11点,日军中路舰队整队完毕,准备杀入莱特湾。
就在此时,栗田却突然下了一个令人诧异的命令:全队调转航线,向北撤退。美军解除了在莱特湾的危机,日军也丧失了唯一“翻盘”的机会。也许大家会有这样的疑问,眼看着胜利在望,为何栗田要下令撤退呢?搞出这么大的乌龙,栗田是怎么说的?
美军的一艘艘航母被击沉
栗田给出以下理由:他得到情报,哈尔西即将赶到,美军会动用主力航空母舰,协同哈尔西,对日军两面夹击。为了避免被全歼,所以下令撤退。他走后,哈尔西才匆忙赶到。随即命令舰载机追击栗田,击沉1艘巡洋舰,“大和”号身中数弹,却还能航行,双方海军逐渐拉开距离,莱特湾大战至此落下帷幕。
这一战,日军损失惨重,日本海军再也称不上是一支战略决胜力量,敲响了日本投降的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