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窑赋》,又名《破窑赋》,相传是北宋名相吕蒙正所作。吕蒙正三度担任宰相,还做过太子的老师。起初,太子年轻气盛,目中无人。吕蒙正心想,得想个法子劝劝他。于是,就写下了这篇《寒窑赋》。据说太子读了之后,茅塞顿开,一改往日的骄横,变得谦逊好学起来。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当然,也有学者考证说,这篇文章可能并非吕蒙正亲笔,更像是后世文人托名之作,可能成文于明清时期。比如里面有些用词,像“雄鸡两翼”、“丑貌之妇”,听着就比较通俗,不太像出自状元宰相之手。还有那句“有挞(tà)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这权力可太大了,宋朝的宰相不太可能这样,倒像是说书人故事里的设定。
不过,无论它的“身世”如何,这篇《寒窑赋》能在民间流传这么久,自然有它的道理。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一、命运沉浮
《寒窑赋》开篇就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这话多实在!天气预报都还有不准的时候,何况人的一辈子那么长,谁能保证一帆风顺呢?接着,它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明这个“时”和“运”有多重要。
“蜈蚣百足,行不及蛇;雄鸡两翼,飞不过鸦。”蜈蚣脚多吧?可爬起来没蛇快。公鸡有翅膀吧?却飞不过乌鸦高。这就告诉我们,有些东西不是你拥有了某个条件就一定能怎么样的。蛇没脚,照样行动敏捷;乌鸦翅膀未必比鸡大,却能翱翔。这背后,有天生的限制,也有机遇的差别。
“马有千里之程,无骑不能自往;人有冲天之志,非运不能自通。”千里马是好,没人骑,它自己也跑不到目的地。人有远大志向是好事,可要是运气不好,时机不对,那志向也可能只是空想。这话说得有点让人泄气,但现实中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文章接下来,更是列举了一大串历史人物的命运沉浮。“文章盖世,孔子厄于陈邦;武略超群,太公钓于渭水。”孔夫子学问好吧?照样在陈国受困。姜太公本事大吧?也得在渭水边直钩钓鱼等机会。“颜渊命短,殊非凶恶之徒;盗跖(zhí)年长,岂是善良之辈。”颜回品德高尚,却早早去世;大盗盗跖作恶多端,反而活得长久。这公平吗?按常理说不通,但它就是发生了。
“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gǔ)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圣明如尧帝,儿子却不成器;糊涂如舜的父亲瞽叟,反而生出舜这样的大孝子。这些都是家庭内部的变数,同样难以预料。“张良原是布衣,萧何称谓县吏。”他们后来都成了开国功臣,可出身都很普通。“晏子身无五尺,封作齐国宰相;孔明卧居草庐,能作蜀汉军师。”晏子个子不高,不影响他当齐国名相。诸葛亮躬耕南阳,照样能运筹帷幄。
这些例子,正反对比,有的是才能与际遇不符,有的是品行与寿命错位,有的是出身与成就倒挂。作者一口气列举这么多,就是要反复强调一个观点:人的命运,受到太多自身能力之外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就是所谓的“时”与“运”。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三、贫富变幻
《寒窑赋》不光说历史上的大人物,也把目光投向了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百态,进一步说明“时运”的无常。
“有先贫而后富,有老壮而少衰。”有的人年轻时穷困潦倒,老了反而富贵起来;有的人年轻时身体强健,老了却疾病缠身,或者少年得志,晚景凄凉。这都是人生常见的变化。“满腹文章,白发竟然不中;才疏学浅,少年及第登科。”肚子里装满了学问,考了一辈子功名,头发白了也没考上;没什么真才实学的人,年纪轻轻就金榜题名,当上了官。这找谁说理去?只能说是“运”。
“青春美女,却招愚蠢之夫;俊秀郎君,反配粗丑之妇。”漂亮姑娘嫁了个傻丈夫,英俊小伙娶了个丑媳妇,这种婚配上的不如意,在生活中也并不少见。作者认为,这也是“命”的一部分。“蛟龙未遇,潜水于鱼鳖之间;君子失时,拱手于小人之下。”蛟龙是能呼风唤雨的,但没遇到风云际会的时机,也只能在小鱼小虾中潜伏。有才德的君子,如果生不逢时,或者错过了机遇,也可能要对那些品行不端的小人卑躬屈膝。
这些描写,非常贴近生活,几乎每个人都能在身边找到类似的例子。它揭示了一个残酷的现实:个人的努力和品行,在强大的“时运”面前,往往显得微不足道。成功了,不一定完全是你的能力;失败了,也不一定完全是你的过错。这里面,“时机”太重要了。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四、吕公自况
为了增强说服力,《寒窑赋》假借吕蒙正的口吻,讲述了他自己从极度贫困到官居极品的经历,用亲身遭遇来印证“时也、运也、命也”的观点。
“吾昔寓居洛阳,朝求僧餐,暮宿破窑,思衣不可遮其体,思食不可济其饥,上人憎,下人厌,人道我贱,非我不弃也。”这段描述,把吕蒙正落魄时的惨状写得淋漓尽致。住在洛阳,白天到寺庙里讨斋饭吃,晚上睡在破窑洞里。想穿件好衣服,连身体都遮不住;想吃顿饱饭,连肚子都填不饱。周围有地位的人憎恶他,普通人也讨厌他。人人都说他卑贱,吕蒙正自己解释说:不是我真的卑贱,而是我的时运还没到啊!
紧接着笔锋一转:“今居朝堂,官至极品,位置三公,身虽鞠躬于一人之下,而列职于千万人之上,有挞百僚之杖,有斩鄙吝之剑,思衣而有罗锦千箱,思食而有珍馐百味,出则壮士执鞭,入则佳人捧觞(shāng),上人宠,下人拥。”如今在朝为官,官位做到最高,位列三公。虽然对皇上要恭敬,但在百官面前,却是位高权重。想穿衣服,绫罗绸缎数不胜数;想吃东西,山珍海味应有尽有。出门有武士开道,回家有佳人侍奉。皇上宠信,下属拥戴。
面对这样天翻地覆的变化,吕蒙正怎么看呢?“人道我贵,非我之能也,此乃时也、运也、命也。”人人都说我尊贵,吕蒙正却说:这不是我有多大能耐,这都是时机、运气和命运的安排啊!这种清醒的自我认知,与之前的落魄对比,更显得意味深长。他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世人,得意时不要过于张扬,因为那可能是时运的垂青;失意时也不必过分沮丧,因为那也可能是时运未至。
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
四、顺天应人
既然“时、运、命”如此重要,那么人应该如何自处呢?《寒窑赋》也给出了它的答案。
“衣服虽破,常存仪礼之容;面带忧愁,每抱怀安之量。”这是说,即使身处困境,衣衫褴褛,也要保持应有的礼仪和风度;即使面带愁容,心中也要有容纳天下的气量和安定他人的抱负。这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不因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改变。
“时遭不遇,只宜安贫守份;心若不欺,必然扬眉吐气。”时运不济的时候,就应该安于贫困,坚守本分,不要胡思乱想,更不要做非分之举。只要内心坦荡,不欺骗自己,也不欺骗他人,总有一天会迎来转机,扬眉吐气。这是一种积极的等待,而不是消极的沉沦。
“初贫君子,天然骨骼生成;乍富小人,不脱贫寒肌体。”君子即使一开始贫穷,他天生的品格和气度是不会改变的。而小人即使突然暴富,他骨子里的那种贫寒气、小家子气也是难以摆脱的。这强调了内在品性的重要性,它比外在的贫富更能定义一个人。
文章最后总结道:“嗟呼!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一声长叹之后,点明了主旨:活在世上,富贵了,不要得意忘形,把福气用尽;贫贱了,也不要自暴自弃,欺骗自己。要顺应天地的自然循环,因为一切都是变化不息的。
五、结语
这篇《寒窑赋》,用大量的实例和吕蒙正的“亲身经历”,反复阐述了“时、运、命”对人生的巨大影响。它告诫人们,在顺境中要保持清醒和谦卑,在逆境中要坚守内心的从容和品格。虽然它的观点带有一些宿命色彩,但其中蕴含的处世智慧,比如得意不张狂,失意不沉沦,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坚韧,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依然有其借鉴意义。毕竟,人生这条路,谁不是在时运的起伏中,努力寻找着属于自己的那份安宁与价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