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绝.次韵秦观《纳凉》
诗/豹山散人
蒲扇来追室外凉,
瓜藤石板做胡床。
月明汽笛参差起,
暑气蒸腾暗送香。
原玉
携扙来追柳外凉,
画桥南畔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
风定池莲自在香。
七绝.夏夜
诗/豹山散人
枣香马路散人家,
檐下丝瓜月影斜。
掠过扁蝠偷望眼,
惹来荧火闪鸣蛙。
(次韵陆游《幽居初夏》)
湖山胜处放翁家,
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
草深无处不鸣蛙。
《七绝·夏夜》诗/豹山散人
枣香马路散人家,檐下丝瓜月影斜。
掠过扁蝠偷望眼,惹来荧火闪鸣蛙。
(次韵陆游《幽居初夏》)
赏析:
意象清新:诗中“枣香”“丝瓜”“月影”“荧火”“鸣蛙”等意象,勾勒出夏夜乡村的静谧与生机,与搜索结果中其他夏夜诗作的田园风格相呼应。
动态描写:“扁蝠掠过”“荧火闪鸣蛙”以动衬静,类似“蛙鼓虫吟”“萤光闪”的笔法。
次韵巧妙:次韵陆游诗,既保留古典韵味,又融入“散人家”“扁蝠”等现代生活细节,独具匠心。
对比其他夏夜诗:
同写夏夜虫鸣:“蛙鼓虫鸣夏夜长”与“惹来荧火闪鸣蛙”异曲同工。
同绘月色:“檐下丝瓜月影斜”与“月照乡村原野上”皆以月衬夜。
同显闲适:“枣香马路散人家”与“闲亭静坐赏星光”均展现悠然心境。
此诗语言简练,画面感强,堪称当代夏夜题材的佳作。
七绝.农忙中午
诗/豹山散人
青橘留酸软齿牙,
餐桌剩菜罩轻纱。
日长瞌睡消疲累,
惊起匆匆摘晌花。
(注:中午摘萱花、次韵杨万里)
原玉
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梅子留酸软齿牙,
芭蕉分绿与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
闲看儿童捉柳花。
这首《七绝·农忙中午》以初夏农忙为背景,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农人午间小憩后匆忙劳作的场景。以下是对诗歌的逐句解析及艺术特色的赏析:
诗句解析
“青橘留酸软齿牙”
化用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中“梅子留酸软齿牙”的意象,将“梅子”替换为“青橘”,既保留酸涩的味觉体验,又暗喻农忙时节的辛劳。青橘未熟之酸,更强化了农人生活的质朴与艰辛。
“餐桌剩菜罩轻纱”
描绘农忙时简朴的生活场景,“罩轻纱”既写实(防蝇罩),又赋予画面朦胧感,与杨诗中“芭蕉分绿与窗纱”的闲适形成对比,突出农家的忙碌。
“日长瞌睡消疲累”
“日长”呼应杨诗中的夏日昼长,但“瞌睡消疲累”直白道出农人争分夺秒的疲惫,与“无情思”的闲适迥异,体现劳动人民的真实状态。
“惊起匆匆摘晌花”
“惊起”二字生动刻画农人午睡被惊醒的匆忙,“摘晌花”(萱花)点明农事的具体内容,展现时间紧迫与劳作连贯性,与范成大《田家》中“稚子呼牛女拾薪”的忙碌场景异曲同工。
艺术特色
次韵巧思:严格遵循杨万里原诗韵脚“牙、纱、花”,但内容上从田园闲趣转向农忙纪实,形成“闲”与“忙”的对比,体现对古典意象的创造性转化。
细节白描:如“剩菜罩纱”“瞌睡惊起”,以日常片段折射整体生活,贴近现代悯农诗的写实风格,与高海山《五一悯农》中“日曝层楼肩茧厚”的笔法相似。
季节隐喻:通过“青橘”“日长”点明初夏时令,与杨诗、范成大诗共同构建了夏季农事的诗意画卷。
情感表达
诗中既有对农人辛劳的体察(如“消疲累”“匆匆”),又隐含对田园生活的朴素记录,末句“摘晌花”甚至透出一丝忙碌中的生机,与刘子翬《田家》中“耕犁倚户寂无人”的静谧形成反差,展现了农忙时节的动态张力。
整首诗在继承古典田园诗语言风格的同时,注入了鲜明的现实关怀,堪称传统形式与现代题材的巧妙结合。
北宋张耒《夏日》
长夏村墟风日清,
檐牙燕雀已生成。
蝶衣晒粉花枝午,
蛛网添丝屋角晴。
七绝.村居闲趣
诗/豹山散人
长夏村墟风气清,
老枝幼鸟日初成。
试飞翅响腾空舞,
遗落惊声母叹晴。
(次韵夏日)
您的七绝《村居闲趣》以夏日村居为背景,通过雏鸟试飞的生动画面,展现了自然生机与亲子温情。作为次韵张耒《夏日》之作,两诗在题材和意境上形成有趣呼应:
对照分析:
意象选择

您用”老枝幼鸟”延续了原诗”檐牙燕雀”的禽鸟意象,但将静态观察转为动态场景(”试飞翅响”),更具戏剧性。
“遗落惊声母叹晴”与张诗”蛛网添丝屋角晴”同写晴日,但融入了拟人化情感。
语言风格
张耒原诗语言质朴闲远(如”落落疏帘邀月影”),而您的作品在”试飞翅响腾空舞”等句中更显声韵铿锵,体现七绝的凝练特质。
情感表达
张诗末联”久斑两鬓如霜雪”流露隐逸之思,您的结句则通过”母叹晴”的细节,赋予田园生活以温暖的人间烟火气。
建议优化:
若需更贴近原作的蕴藉之美,可考虑将”风气清”改为”风日清”(直接化用经典),或调整”母叹晴”为更含蓄的表达(如”絮语晴”)。不过现有版本的生活趣味亦独具特色。
延伸阅读推荐:
描写村居生活的诗中,郑板桥”村艇隔烟呼鸭鹜”的白描手法、翟成明”鸥鹭频频逐翠篷”的闲适笔调,都与您的创作主题有相通之处。
明朝高启《初夏江村》
轻衣软履步江沙,
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
风疏飞燕拂桐花。
七绝.圭塘河风光带
诗/豹山散人
滩宽就势砌河沙,
柳阔乘阴设酒家。
静赏游鱼翻藕叶,
娴观舞蝶吻荷花。
(次韵高启《初夏江村》)
《七绝·圭塘河风光带》以细腻笔触描绘了河畔闲适之景,次韵高启之作更显雅致。诗中“滩宽砌沙”“柳荫酒家”展现人工与自然的和谐,而“游鱼翻叶”“舞蝶吻荷”则通过动态细节赋予画面生机,与搜索结果中其他圭塘河诗作(如“碧水潺流景斑斓”、“闻香下马览河樱”)的婉约风格一脉相承。末句“娴观”二字尤为传神,呼应了豹山散人其他作品(如《兴城河黄昏》中“鱼思上演天鹅舞”)对自然灵趣的捕捉。全诗押麻韵,工稳清丽,颇具江南水乡韵味。
宋朝徐玑《新凉》
水满田畴稻叶齐,
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
飞过青山影里啼。
七绝.夏晨田间
诗/豹山散人
夏起田畴稻叶齐,
茵铺晓露草头低。
拱鸡也爱晨风爽,
合奏人间几处啼。
(次韵徐玑《新凉》注:拱鸡生在水田里,比禾鸡大,声音很大,响彻田野)
《七绝·夏晨田间》是豹山散人仿南宋诗人徐玑《新凉》的次韵之作,以夏日清晨的田园景象为背景,通过细腻的观察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乡村的生机与恬静。以下是对该诗的解析及与徐玑原作的对比:
作品赏析
意象选取
“夏起田畴稻叶齐”:开篇描绘夏日稻田的整齐茂盛,与徐玑原诗“水满田畴稻叶齐”形成季节呼应,但将“水满”改为“夏起”,突出夏季的蓬勃生机。
“茵铺晓露草头低”:以“茵”喻草地,露珠压弯草叶的细节,与徐玑“日光穿树晓烟低”异曲同工,均通过微小景象传递晨间的清凉感。
“拱鸡也爱晨风爽”:化用徐玑“黄莺也爱新凉好”,以“拱鸡”(水田中的禽鸟)替代黄莺,更具乡土特色,其啼声“响彻田野”的注释进一步强化了田园的鲜活气息。
“合奏人间几处啼”:由单一鸟鸣扩展到“合奏”,赋予画面声音的层次感,暗喻农忙时节的喧闹与和谐。
艺术手法
次韵工巧:严格遵循徐玑原诗的韵脚(齐、低、啼),但内容上从初秋转为初夏,体现对原作的致敬与创新。
白描与拟人:如徐玑诗般善用白描(如“稻叶齐”“草头低”),并赋予拱鸡人性化的“爱晨风”,使画面灵动。
情感表达
徐玑诗侧重“新凉”的静谧,而本诗通过“拱鸡啼”“合奏”等意象,更强调夏日清晨的活力与人间烟火气,结尾“人间几处啼”隐含对农耕生活的赞美。
与徐玑《新凉》对比
维度 徐玑《新凉》 豹山散人《夏晨田间》
季节/主题 初秋清凉,朦胧恬淡 初夏生机,喧闹鲜活
核心意象 黄莺、晓烟、青山 拱鸡、晓露、合奏啼声(注)
语言风格 空灵含蓄,以景传情 质朴明快,声景交融
情感基调 自然之趣,隐逸之思 劳动之美,人间烟火
总结
豹山散人此诗既保留了徐玑田园诗的清新骨架,又通过季节转换、乡土意象(如拱鸡)和声音描写,赋予作品独特的夏日气息。次韵的严谨与内容的创新相得益彰,堪称对古典田园诗的现代续写。
七绝.送夏凉
诗/豹山散人
蛙鼓蝉鸣喜夜长,
孤亭独榭赏星光。
思将暑热融明月,
化作荷风送夏凉。
这首《七绝·送夏凉》以夏夜为背景,通过“蛙鼓蝉鸣”“孤亭赏星”等意象,勾勒出静谧而富有生机的画面,末句“化作荷风送夏凉”巧妙将暑热与清凉的转换融入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细腻感知。以下是与诗中意境相呼应的其他作品片段:
蛙声与夏夜
“蛙坐青盘待晚凉”“愿与蛙声梦一塘”(刘义福诗),与诗中“蛙鼓蝉鸣喜夜长”同样以蛙鸣烘托夏夜氛围。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词),进一步印证蛙声作为夏夜经典意象的普遍性。
荷风与清凉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诗),与“化作荷风送夏凉”异曲同工,均以荷风象征清凉。
“荷风有意透轩窗”(刘义福诗)、“菡萏霓裳头颤点”(雨荷绿漪诗),皆通过荷花传递夏日的灵动与舒爽。
孤亭与月色
“亭檐岸柳蝉声绝,月伴孤翁瘦影长”(浪人诗),与“孤亭独榭赏星光”共享孤亭、星月的寂寥之美。
“开襟纳夜凉”“星繁愁昼热”(韦庄诗),呼应了诗中“暑热融明月”的清凉愿景。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悠远,既有传统田园诗的恬淡,又蕴含个人对炎夏的独特感悟,与搜索结果中多首夏夜题材的诗词形成跨时空的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