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里有一套神秘高深的理论,叫“五运六气”,据说能推演一年四季气候变化和疾病流行趋势。然而因为过于复杂晦涩,近代懂的人越来越少。李民听老先生就是不服气的一位,他立志要把这一理论讲清楚、教会大家。于是就有了这本《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
上世纪80年代,李老和恩师权老(“权依经”)就开始研究五运六气。他们翻遍《黄帝内经》《景岳全书》等古籍,整理出过去300年的气候异象与疫病记录,试图印证五运六气的规律。历经数年攻关,他们写出了厚厚的手稿。可那时学界对此不感兴趣,一些专家甚至讥讽他们搞“算命天气”。李老并不气馁,他相信祖先理论自有道理。
1987年,他们合著的《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在广东出版。这本书第一次用现代语言系统阐释了五运六气的原理,并给出实用计算方法,帮助医生预测当年易发疾病。比如书中预测某年肝病可能高发,结果后来统计果然应验,引起业内震动。可就是这样一本有价值的书,当年却几乎无人知晓。首版印量极少,因宣传不到位和题材冷门,很快绝版。
2000年代后,人们重新意识到气候环境对健康的重要。SARS和新冠疫情的暴发,更让中医界开始反思五运六气理论的应用价值。李老此时已年近八旬,他欣慰地看到年轻学者找上门来向他求教。当听说很多人买不到他的书,他当即表示愿意重版增订。2008年,修订版终于由广东科技出版社再版,此时距初版已过去21年。
重版过程依然有插曲。審稿专家要求增加现代科研数据以佐证,否则怕被批评不科学。李老虽觉得画蛇添足,但也理解时代要求,便配合补充了一些近年流行病学资料。书出版后,正值甲型流感流行,书中关于流感周期的分析被广为引用,一时间洛阳纸贵。然而也有西医专家提出质疑,甚至个别人公开抨击中医“五运六气”是迷信,要抵制这样的书。这种杂音所幸未掀起浪花,反而引发更多人好奇去读书了解真实内容。
如今,《五运六气详解与应用》已成为研究中医气象学的重要参考。不少中医医院开始尝试将五运六气纳入每年疾病预测和预防策略中,取得了不错效果。李老感慨地说:“当年只是怕前人智慧埋没,没想真能帮上忙。”我们应该感谢他和他老师当年的坚持。
毕竟,在众声喧哗的年代,愿意坐冷板凳钻研冷门理论的人不多,更难得是他们还无私分享出来。这本书曾历经寂寞和误解,但终究证明了自身价值。保护中医,就是要包容那些看似冷门实则宝贵的学术探索,为多元发展留下空间。也许未来某一天,当新的瘟疫来临,这套古老理论会再次发挥奇效,那将是对李老等前辈最好的致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