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附:秀山短文三篇:

 文 :何世祥  

      

听说八面山风景了得,威风八面。都到了八面山山脚(石堤镇在八面山山脚),不去看看,就是我们的不对了。1018日清晨,下了点小雨,扫除了连晴几日的灰尘,空气清新得可爱。

我们支教的九个老师,分乘两辆汽车,从石堤出发,直奔八面山。虽说跨省,其实不远,从石堤过去,也就二三十分钟的车程。我们租用的长安车,讲好的车价,送到八面山,再把我们接回来,200块钱。可以说,车费是相当的低。

9:00,我们准时出发。属重庆管辖的公路,比较好,平整,宽阔,有完好的护栏,炒油路面。但跨过省界,进入湖南,路就差多了,凹凸不平,坐在车上,颠过来,跛过去。

幸好我们都还不太老,有心理准备,也不觉怎样的受不了。况且,时间也不长,就这么短短的二、三十分钟时间,再怎么样,我们都能挺过来,因为,我们心中,有美丽的八面山。

我们在山脚的里耶古镇停好另一辆车,买了点简单的干粮,九个人挤在长安车上,开始“爬山”。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两旁,是已经成熟的大片大片的柑橘,黄橙橙的橘子,在绿油油的橘叶映衬下,显得煞是好看,早引得同行的“好吃狗”们连声惊叫、垂涎欲滴。其实,大家都知道,谁也吃不了几个,只是,那黄绿相间的鲜果,实在勾人。

即便不吃,看看也觉得舒服。我们想找个地方停下来,偷偷的摘几个,大饱口福,但,都忍住了。毕竟,我们都是老师!

长安车就是好,虽然安全系数差了点,但爬起坡来,真的有力。背着我们九个成年人,在陡峭的山路爬行,一点问题也没有。脸不红,气不喘,一路前行。越往上走,路越险,雾,也越来越大,不时的,从我们眼前飘过。里耶街镇,在我们的视野渐渐模糊,最后完全消失。

从车窗往下望,心在逐渐往下沉——万一出车祸,摔下去,咱办哟?这可是没有任何营运资格的黑车呀!不过,老师们互相安慰:管他的,不会,又买了保险的,万一,也不怕。何况,没有万一!

群峰渐渐的走进我们的视野。雾,更大了,一切,都罩在浓雾中,为我们开车的师傅,即便很熟悉这里的路况,也只得减慢速度,小心翼翼的把着方向盘。

我们担心今天的天气,或许会让我们什么都看不到,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真是这样,我们也没办法。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公要这么捉弄我们,那也是我们的造化。

继续往前走,继续往上爬,渐至山顶,眼前豁然开朗。半山腰的浓雾,一扫而光,眼前,是灿烂的群山。一峰连一峰,连绵不断,向远方延伸,直至消失在茫茫的天际。

不上高山,不知平原,放眼望去,远不是我们在山脚想象的千沟万壑、愁容满面。枯黄的草,飘落的树叶,在阳光照耀下,一片金黄。秋风吹来,一片哗哗的声响。

燕子洞,是八面山的一大景点。据说,因其形似展翅高飞的燕子而得名。原是当年土匪的匿身之所,说的俗一点,就是土匪洞,《湘西剿匪记》的很多镜头,就是在这儿拍摄的。所以,很多游客,慕名而来。这些洞,是几千万年前的大自然,成就了它的险峻与奇特。

平凡岁月:我在篆中三十年(九)

它长在万仞绝壁的半山腰,只有一条窄窄的小路能从悬崖峭壁间通过去,里面,是宽敞黑暗的石洞,大大小小数十个,洞与洞相连,路与路相通,没有什么明显的标识,不熟悉的人,一不小心就会迷路。

如果是带的电筒或火把之类的耗尽了,又没有人前来营救的话,也许,就只有困死、饿死在里面了。燕子洞,它吸引人的,就在这里。每次进洞,其实,都是一次探险,每一次探险,都是一次生命的挑战。里面乱石嶙峋,并没有什么好看的,也没有什么打造的价值,但,这原生态的大自然杰作,正是其魅力之所在。

我们九人,原有六支电筒,又租借了三支,在洞里游走、攀爬了近两个小时,为安全起见,不得不早点结束探险。在洞中,我们也几次走错,大家都很担心出现意外。因为里面没有任何手机信号,游人也很少,真的出了意外,谁也不好说。当我们终于找到出洞口,大家才长长的出了一口大气。

看着满身的泥尘、一头的汗水,大家相视而笑,乐呵呵的,觉得,既苦、又累、更値,因为,我们,又接受了又一次生命的挑战与洗礼。大家也有感慨:做土匪也不易啊!从山下抢了东西运上山,生活在不见天日的岩洞中,还要被追剿、被人辱骂,不是被逼,谁愿上山做匪呢?

自生桥,是我们走八面山的另一个景点。虽然以前看过武隆的天生三硚,但看了八面山的自生桥,仍然感叹不已。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弄出个这么神奇惊险的自生桥来。

偌大的天然石拱,厚实的岩层,雄赳赳气昂昂地横跨在深山巨谷中。对面,还有一个巨大的深洞,亮晶晶的水珠从上面滴落下来,重重的砸在深潭里,溅起朵朵浪花。一边拍照,一边感叹,其他,我们就不知干什么了。有道是“养在深闺人未识”,八面山的自生桥,真是一位长在深闺的“美女”啊。

八面山草原,虽比不上仙女山的平整、翠绿、干净、整洁,也远不及内蒙古大草原的辽阔与苍茫,但自有它的风味儿。满地的野草,自由自在放养的猪、牛、羊、马,它们的那分悠闲与自在,惹得我们善良快乐的郑老师靠在小黑猪上一直不停的许愿:“我要做八面山的猪,我要做八面山的猪!”是啊,“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我们人类,特别是我们教师,不知何时才有像八面山大草原游荡的的猪的那份自在与悠闲?

燕子洞、自生桥、草原,只是万顷八面山风景的冰山一角,我们的匆匆行程,远不及它的千分之一,它丰富的内涵,我们还远远没有领略。但,我们愿留点遗憾,等以后老了,闲了,再来完成,了却遗憾。

再见,八面山,你继续威风吧!

20141020日深夜·秀山梅江中学)

作者简介何世祥,乡村教师,70年生人。曾在高青工作七年。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也喜欢到处走走看看。








僰俗》征稿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