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欧体是由欧阳询创立于初唐时期的一种楷书字体。

欧体疏朗有致:字形大小接近核桃大小。字距多在每个字的字径的三分之一左右,行距和字距基本相等。由于笔画相对较细,整体章法呈现出比较疏朗的特点,与王羲之的书风相承。

整齐有序:基本布局属于单点直线式,即字距相等,行距相等,字与字之间对齐,形成横向的行和纵向的列。然而,每个字的写法服从整体章法,字形的大小、收放、斜正都富有变化,显示了欧阳询在章法布局和笔墨技巧方面的高超能力。

紧结严整,欧体结构紧凑,笔画之间相互呼应、穿插紧密,如 “国”“固” 等字,内部空间分割均匀,给人一种严谨规整之感。

平正险峻,整体上追求平正,但在平正中又蕴含着险峻之势。如 “山” 字,中竖略偏左,左右竖画倾斜,却能保持整体平衡,体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匀称和谐,字的各个部分比例协调,分布均匀。无论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还是包围结构的字,都能做到相互配合,疏密得当,如 “林”“森” 等字,笔画的间距基本相等,呈现出匀称之美。

笔画细劲,欧体笔画相对较细,却富有力度,如 “铁画银钩”,给人以瘦硬挺拔之感。横画起笔多藏锋,行笔平稳,收笔略顿;竖画挺拔竖直,垂露竖稳重,悬针竖刚劲。

方圆兼备,欧体用笔融合了方圆两种笔法。在起笔、收笔和转折处,既有方笔的刚健峻利,如 “口” 字的转折处,棱角分明;又有圆笔的圆润含蓄,如 “之” 字的捺画起笔,体现了刚柔并济的特点。

独特竖画,欧体的竖画除常见的悬针竖、垂露竖以外,还有上尖竖,即露锋入笔,稍作转笔后径直竖下,这也是欧体的独创。

欧体的代表作品《九成宫醴泉铭》被誉为 “天下第一楷书”,是欧阳询晚年的经意之作。此碑用笔沉实稳健,峻利含蓄,结体精确端庄,雍容婉丽,充满典雅安详之美。碑文记载了唐太宗李世民在九成宫避暑时发现醴泉的事迹,其法度谨严,无丝毫苟且之处,成为后世学习欧体楷书的经典范本。

欧体小白入门最佳首选

书法碑帖 《九成宫醴泉铭》

《仲尼梦奠帖》被列为十大传世名帖之一,堪称欧体楷书的巅峰之作。帖文内容讲述了孔子在梦中祭奠周穆王和周公旦的故事,书法表现出苍劲古茂的笔力,元代的郭天锡在跋中称赞其 “劲险刻历”,形容如武库之戈戟。

书法碑帖 《仲尼梦奠帖》

《皇甫君诞碑》欧阳询为甘肃的忠臣孝子皇甫诞所写的经典之作。这块碑刻产生于大唐贞观十年前后,其书法用笔刚健峻利,结体严谨,在平正之中见险绝,是欧体楷书的典型代表作品之一。

书法碑帖 《皇甫君诞碑》

《李誉墓志》2014 年在陕西出土,震惊了整个书法界。此作是欧阳询传世最好、最完整的一幅楷书作品,结体险峻、结构严谨,于平正之中见险绝,用笔纯熟,为研究欧体书法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书法碑帖 《李誉墓志》

以上图片仅供参考学习,如有侵权联系可删。

欧体楷书确立了楷书的基本规范和法度,为后世楷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欧体具有严谨的结构和规范的笔画,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书法基本功。因此,在书法教育中,欧体一直被广泛应用,成为书法入门的重要范本之一,有助于练习者掌握楷书的基本笔法和结构规律。

欧体作为中国书法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秩序、规范和美的追求,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书法文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025)

#artContent h1{font-size:16px;font-weight: 400;}#artContent p img{float:none !important;}#artContent table{width:100% !import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