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走进婚姻,女人的阶层约等于老公的阶层,特别是下嫁的女人。同样是大学一个班的女生,十年之后,有人已经嫁入豪门,浑身散发着珠宝贵气。有人梳着干练的头发,站在百人的舞台上慷慨激昂。有人在等最后一趟公交车回家,满身疲惫。有人面朝黄土背朝天,洗衣挑水做饭带娃。除了投胎和高考以外,婚姻成了女人第三个跨越阶层的分水岭。
人们常说“选择大于努力”,婚姻也是如此,一步错步步错,选错了对象,可能会后悔一生。女人千万不要向下兼容,你以为你站在价值高位,对方在价值低位,他就会全身心来爱你?不,价值低位的人,因为常常感觉到不对等,就只能做出一些“出格行为”来证明自己不是弱势。
下嫁即是某种程度的自我贬低,往往也不易得到应有的尊重,而且底层的内耗,旷日持久地消耗掉一个人的生活希望。无论下嫁还是中嫁,亦或是高嫁,你都得有自己匹配得上的对应的价值,价值的天平一旦失衡,关系破裂是必然的。穿上洁白婚纱的那一刻,女人的阶层就几乎划上了句号。
女人婚姻中的四个基本阶层
中下阶级型门当户对”。两个人都是出身农村,大学时互相认识,大学毕业两年后结婚,婚后一年生了一个儿子,他丈夫从一个普通大学,自己创业当了老板,如今身价几千万。她自己也从普通的二本院校,通过考研,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学历,出了六本书,终于有了“情感专家”的头衔。
第二种就是“上上阶级型门当户对”,这一类基本上都是政治联姻,商业大佬子女之间的婚姻缔结。因为各自家族实力牛叉,所以女人在这种婚姻中,很少有受委屈的,即使婚姻中受到不公正对待,也有娘家人为其撑腰。
第三种就是“下上阶级型”,这类女性要么是自己能力强,娘家背景一般,但是自己认知高,向上攀援决心持久,异性缘好,不缺男性。

第三种就是“下上阶级型”,这类女性要么是自己能力强,娘家背景一般,但是自己认知高,向上攀援决心持久,异性缘好,不缺男性。这种里面还可细分一类,就是凭借美貌上嫁的,嫁给一个富二代老公,或者自己结识的创业开公司的老板。这类女性可以说是人们常说的,上辈子积了大德,这辈子是来享福的,不用自己做家务,不用自己操心一日三餐,生了孩子还有专门的保姆。那是不是一劳永逸呢?倒也不是,因为上嫁的女性,如果自身主体性不高,很容易造成内耗,如果是性格懦弱怕事的女生,碰上了强势的婆婆,就很容易受气和排挤。
第四种就是“下下阶级型”,这类女性如果本身文化不高、认知低下,在媒妁之言、父母之约的牵引下,很容易稀里糊涂地走进婚姻。下下型细分的话,也可以分两种,一种是男方有上进心,女方也懂得与之匹配,双方都一起努力打拼,日子越混越好。
所以说为什么婚姻大事上,选择大于天,毕竟是决定一辈子幸福的事,不要轻易将就和凑合。《第二性》上说:经济独立也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精神独立,有些女性很难自我认可,将自我价值依托在男人身上,并不是说不恋不婚不育才是女性独立,只不过无论何种状态,总要有明确的自我意识,总要有属于自己作为一个人的欢喜和追求。
永远要有投资自己的能力
永远不害怕失去对方,要有“失我者永失”的超绝心态。不要为了结婚而结婚,首先你要把自己活明白了,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你的能力如何,再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找。
无论是想要上嫁,中嫁,还是下嫁,你都得明白一个道理:永远要有投资自己的能力,尤其是“敢于离开的能力”,当你经济独立了,你不需要依附于任何男人,你才有随时抽身的能力。你不被锁死在某一个框框内,你完全可以独立生长,向上向下,向左向右,都可以活成你自己最喜欢的方式。
我觉得女性就是独立的个体,不依附于任何人,更不该绑定在婚姻关系里,甚至不该反复去强调女性是“弱势群体”。这就像,残疾人需要的不是怜悯,而是理解,残疾人需要的不是施舍,而是尊重,残疾人需要的不是苍白无力的安慰,而是心对心的交流,精神上的鼓励。道理都是一样的。
所谓的自我价值人脉化
就是女人走进婚姻,不要抛弃与社会的连接。你该有自己的人脉圈子还是得有,你有自己的兴趣和理想,更不能因为嫁了人,就彻底放弃。能在婚后活得很好的女性,其实都深谙人性,因为人性善变,婚前可能百依百顺,婚后可能百般嫌弃、大打出手。猪到死都没弄明白,手拿尖刀杀它的人和给它一日三餐的人,到底是什么关系,你被什么保护,就被什么限制,能给你遮风挡雨的,同样能让你不见天日。所以女人,不要给我轻易相信什么甜言蜜语的情话,什么“我养你”、“你只管负责美”,全是荷尔蒙作祟之下的谎言罢了,激情一旦退去,再好的关系也敌不过鸡毛蒜皮。
那些想要通过婚姻实现阶层跨越的女性,如果没有明白“自己强大”这一前提,价值不匹配终将会被打回原形。任何时候,你得保持自己的独立经济能力,还有别放弃社交圈,毕竟婚姻只是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谁也不是谁的附属品,更不是任何人的保姆,好的亲密关系,一定是能站在一起并肩作战,也能独立于自己的世界,不被任何人磨灭掉自己的曾经的理想。爱人先爱己,真正的阶层跃迁,究其本质就是你从根本上改变你自己,你是光,才能迎接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