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月前
原创 西贝爸 西贝带你文化旅行 2025年04月28日 20:03 北京
珍贵文物数量仅次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南京博物院,它的18件镇馆之宝都是哪些(全),涨知识!
透雕人鸟兽玉饰件
简介:其为良渚文化珍品,出土于昆山赵陵山遗址77号墓,距今约5000年。高5.5厘米、厚0.5厘米,以透闪石软玉制成,呈白底绿斑。主体为蹲踞抬手人像,头戴羽冠,冠顶接走兽,兽首托浮雕小鸟,三主题合一象征天、地、祖先合一,展现良渚人宇宙观。
简介: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代表器物,1982年出土于江苏常州武进寺墩遗址4号墓。该玉琮高7.2厘米,边宽8.5-8.3厘米,内孔径6.1厘米,透闪石软玉制成,呈乳白色隐现翠绿、赭红斑纹。
其外方内圆,上下两节分别饰人面纹与兽面纹,以琢、刻技法呈现繁密卷云纹,线条细如发丝,工艺精湛,是良渚玉器巅峰之作。
简介:银缕玉衣出土于徐州土山一号汉墓,为东汉彭城王刘恭后裔所有,属汉代玉衣中的珍品。
全长170厘米,由2600余片玉片与约800克银丝编缀而成,玉衣分头罩、上衣、裤、手套、鞋五部分,玉片依部位裁切,以梯形、橄榄形等勾勒五官细节,并辅以九窍塞防精气外泄,是汉代贵族丧葬文化的实物见证。
简介:广陵王玺金印是东汉光武帝刘秀第九子刘荆所用之印,1981年出土于江苏邗江甘泉山2号墓。其为纯金铸成,印面方形,上立龟钮,阴刻篆文“广陵王玺”四字,龟背铸有六角形龟背纹。印玺边长2.3厘米左右,通高2.1厘米,重122.87克。它是迄今发现的唯一汉代诸侯王金印。
简介:青瓷神兽尊是西晋时期越窑瓷器,1976年出土于江苏宜兴周处家族墓。高27.9厘米,口径13.2厘米,底径16厘米,造型为盘口、短颈、斜肩、长圆腹、平底微内凹。腹壁浮雕神兽,神态夸张生动,口内含珠,遍体施青釉,棕色胎,器底刻“东州”二字,代表了当时瓷器工艺最高水平。
简介:竹林七贤砖画为南朝模印砖画,1960年出土于南京西善桥宫山北麓。该砖画由648块长方形青砖拼镶而成,分左右两部分对称安置于墓室两壁,分别描绘嵇康、阮籍等“竹林七贤”与荣启期的画像。
八人席地而坐,姿态各异,以银杏、松树等树木相隔,造型简练传神,线条优美流畅,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人物画像砖实物。
简介:金兽为汉代金器制作工艺的杰出代表,1982年出土于江苏盱眙南窑庄窖藏。其通高10.2厘米,身长16厘米,身宽17.8厘米,重达9100克,含金量达99%,呈蜷伏豹形,头枕前腿,颈部戴三轮项圈,通体锤饰圆形斑纹,空腹厚壁浇铸成形,腹内壁刻有“黄六”二字,造型与工艺均属罕见,为镇院之宝。
简介:明洪武年间官窑制品,1957年出土于南京江宁东善桥响龙山明代墓葬,系驸马都尉宋琥与安成公主合葬墓陪葬品。该梅瓶口径6.4厘米、通高41.6厘米,胎质坚致,釉里红发色偏暗。
瓶身以松竹梅岁寒三友为主题,配以蕉叶、缠枝菊、海水纹等七层纹饰,盖钮呈火焰形,是现存唯一完整的洪武釉里红带盖梅瓶,为国宝级文物。
09
—
金蝉玉叶
简介:金蝉玉叶为明代金玉饰品,1954年出土于苏州五峰山明代张安晚家族墓。长5.3厘米,重4.65克,以含金量95%的黄金制成蝉形,侧身翘足,双翼略张,蝉翼薄至0.2毫米。
玉叶由新疆和田羊脂白玉精琢而成,长5.2厘米,宽3.2厘米,叶脉分明,薄如蝉翼。金蝉玉叶寓意“金枝玉叶”,是明代金镶玉代表之作。
简介:明代文物,1956年出土于南京牛首山。塔高35厘米,底边长83.5厘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置于须弥宝座。塔基刻力士、双狮戏球、双鹿斗角、云龙纹,塔座下枋题记“金陵牛首山弘觉禅寺永充供养”及“佛弟子御用监太监李福善奉施”。
此塔与砂石岩塔基、瓷罐合成“金刚宝座塔”,是国内唯一的“迷你”覆钵式金刚宝座塔,弥足珍贵。
简介:徐渭《杂花图卷》为明代纸本水墨长卷,纵30厘米、横1053.5厘米,是其大写意花鸟巅峰之作。画卷以酣畅泼墨绘牡丹、石榴、荷花等十三种花果蔬果,笔墨恣肆纵横,物象大小错落,主次分明,暗含四时流转之韵。
此作开创水墨大写意新风,被奉为“天下第一徐青藤”,为该院十八件镇院之宝中唯一书画珍品。
简介:错银铜牛灯为东汉青铜器,1980年出土于江苏扬州邗江区甘泉2号东汉墓。通高46.2厘米,身长36.4厘米,全器作牛驮灯盏造型,结构分灯座、灯盏、烟道三部分。牛腹中空可存水溶烟,灯盏可调光照角度,烟道又作灯把手。是汉代青铜灯具中的上乘之作。
简介:青花寿山福海纹瓷炉为明代永乐或宣德时期景德镇御窑厂官窑珍品。此炉高58厘米、口径约37.6厘米,仿青铜鼎造型,胎体厚重,以蓝地白花技法绘汹涌波涛与山峦,寓意“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兼含江山永固之意。青料为西亚进口“苏麻离青”,发色浓艳带铁锈斑,纹饰与器型相融,为存世仅两件的国宝级文物。
简介:金观音菩萨立像为清乾隆时期藏传佛教风格菩萨造像,高88厘米,由纯度很高的黄金制成,含金量达83%。此像为乾隆皇帝督造,工艺精湛,佛身与莲座装饰华丽,嵌珍珠宝石。
菩萨盘发束髻,戴五叶冠,两眉间有白毫,赤足立于双层莲花座上,每瓣莲嵌水晶,莲座中间镶珍珠一周。2007年被评为南京博物院18件镇馆之宝之一,称“慈航之宝”。
简介:《坤舆万国全图》为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宫廷彩色摹绘本,是国内现存最早摹绘世界地图。它长380厘米、宽192厘米,由主图、附图及说明文字构成。主图为椭圆形世界地图,涵盖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信息,附图含天文地理图。
简介:鎏金镶嵌兽形铜盒砚为东汉文物,1970年出土于江苏徐州土山汉墓。其长25厘米、宽14.8厘米、高10.2厘米,整体似蟾蜍,头生双角、身添羽翼,四足蹲伏,为吉祥神兽造型。它以铜为材,通体鎏金,镶嵌红珊瑚、青金石、绿松石等宝石,盒盖与盒身子母口相合,内藏甘肃临洮石砚,是汉代制砚工艺与鎏金镶嵌技艺的瑰宝。
简介:沈寿绣品《耶稣像》为民国刺绣巅峰之作,高54.8厘米、宽39.4厘米。沈寿以意大利画家油画为蓝本,独创“仿真绣”技法,运用虚实针、旋针及110余色丝线,绣出耶稣头戴荆棘冠、血渍满面的痛苦神情,光影层次与立体感媲美油画。
此作于1915年巴拿马世博会获金奖,后辗转藏于南京博物院。
简介:错金银重络铜壶为战国时期青铜器,1982年出土于江苏盱眙南窑庄窖藏。壶高24厘米,口径12.8厘米,腹径22.2厘米,颈部与腹部饰斜方格云纹,壶身有48条蟠龙与48行梅花纹,镂空网套由长龙与梅花钉组成。
壶上三段铭文记录了战国时期齐伐燕事件,壶内藏有战国称量黄金货币郢爯,是先秦青铜工艺的巅峰之作,为南京博物院镇馆之宝。